铰链式连杆的烟囱脱出结构以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7881发布日期:2019-01-18 20:08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铰链式连杆的烟囱脱出结构以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铰链式连杆的烟囱脱出结构以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背景技术: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现已广泛用于各个分析领域。通过使试样原子化来产生原子蒸汽,并在该原子蒸汽中照射来自光源的测定光。此时,在原子蒸汽中特定波长的光被吸光,通过测定其吸光度,能够进行试样的分析。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试样原子化的方法主要包括火焰原子化法和石墨炉原子化法。在利用石墨炉原子化法进行分析时,需要将安装在主机壳体上的烟囱取下另行放置,此时存在取下的烟囱无处放置的问题。为解决烟囱取下后无处放置的问题,需要利用铰链式连杆使烟囱向后翻转并放置在后托架上。而由于烟囱是卡合安装在主机之上,无法绕铰链式连杆的轴进行翻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烟囱从主机壳体中脱出并翻转的铰链式连杆的烟囱脱出结构。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铰链式连杆的烟囱脱出结构,用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包括筒状的主机壳体和筒状的烟囱,所述烟囱以下部插入所述主机壳体的内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主机壳体上,在所述主机壳体的左右方向的一对主机壳体侧壁的顶部设置有限位凹槽,且在所述烟囱的安装在所述主机壳体上时与所述限位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突出部,或者,在所述烟囱的左右方向的一对烟囱侧壁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凹槽,在所述主机壳体的安装有所述烟囱时与所述限位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突出部,在将所述烟囱安装在所述主机壳体上时,所述突出部嵌入到所述限位凹槽内,所述铰链式连杆的烟囱脱出结构包括一对连杆,所述一对连杆的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分别连接于所述一对烟囱侧壁,所述一对连杆的另一端以能够转动且能够移动的方式分别连接于所述一对主机壳体侧壁。

本实用新型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包括筒状的主机壳体和筒状的烟囱,所述烟囱以下部插入所述主机壳体的内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主机壳体上,在所述主机壳体的左右方向的一对主机壳体侧壁的顶部设置有限位凹槽,且在所述烟囱的安装在所述主机壳体上时与所述限位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突出部,或者,在所述烟囱的左右方向的一对烟囱侧壁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凹槽,且在所述主机壳体的安装有所述烟囱时与所述限位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突出部,在将所述烟囱安装在所述主机壳体上时,所述突出部嵌入到所述限位凹槽内,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有铰链式连杆的烟囱脱出结构,所述铰链式连杆的烟囱脱出结构包括一对连杆,所述一对连杆的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分别连接于所述一对烟囱侧壁,所述一对连杆的另一端以能够转动且能够移动的方式分别连接于所述一对主机壳体侧壁。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铰链式连杆的烟囱脱出结构,能够实现烟囱从主机壳体中脱出并翻转。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烟囱安装于主机壳体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烟囱上升后,突出部脱离限位凹槽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烟囱向后翻转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铰链式连杆的烟囱脱出结构以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0包括:筒状的主机壳体1和筒状的烟囱2,烟囱2以下部插入主机壳体1的内部的方式安装在主机壳体1上。

在主机壳体1的左右方向的一对主机壳体侧壁的顶部设置有限位凹槽3。限位凹槽3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主机壳体1和烟囱2的大小和相对位置进行适当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一侧的主机壳体侧壁设置有2个限位凹槽3。同样地,在另一侧的主机壳体侧壁也设置有2个限位凹槽(未图示)。

在烟囱2的安装在主机壳体1上时与限位凹槽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突出部4。如图2所示,在一侧的烟囱侧壁设置有2个突出部4。同样地,在另一侧的烟囱侧壁也设置有2个突出部(未图示)。

在将烟囱2安装在主机壳体1上时,突出部4嵌入到限位凹槽3内。通过限位凹槽3与突出部4的配合,烟囱2稳定地安装在主机壳体1之上。

图1~图3示出了在主机壳体1上设置限位凹槽3,在烟囱2上设置突出部4的实例。但也可以在烟囱2的左右方向的一对烟囱侧壁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凹槽,在主机壳体1的安装有烟囱2时与限位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突出部,也能够将烟囱2稳定地安装在主机壳体1之上。

本实用新型的铰链式连杆5的烟囱脱出结构包括一对连杆5,图1~图3仅示出了一侧的连杆5,实际上另一侧的连杆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

一对连杆5的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分别连接于一对烟囱侧壁,一对连杆5的另一端以能够转动且能够移动的方式分别连接于一对主机壳体侧壁。

具体来说,在一对主机壳体侧壁的与一对连杆5的另一端连接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狭长孔6,一对连杆5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转轴7,转轴7卡合在狭长孔6内,且转轴7能够在狭长孔6内转动和前后移动。

在烟囱2安装在主机壳体1之上时,连杆5位于图1以及图2虚线所示的位置,此时,设置于连杆5的另一端的转轴7位于狭长孔6的前侧。

在使烟囱2从限制位置脱出时,将烟囱2抬高,使得突出部4脱离限位凹槽3。此时,连杆5的一端跟随烟囱2而上移,设置于连杆5的另一端的转轴7在狭长孔6内向后移动到狭长孔6的后侧(图2实线所示的连杆5的位置)。如图3所示,在突出部4脱离限位凹槽3之后,使烟囱2绕转轴7向后翻转并最终放置于未图示的后托架上。根据本实用新型,铰链式连杆5不会受到干涉,烟囱2能在限制位置脱出,达到后续的翻转后置烟囱2的目的。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连杆5的形状为弯折杆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直线状等其他形状。在连杆5的两端的与烟囱2和主机壳体1连接的位置,也可以设置阻尼圈,用以使烟囱2稳定地翻转。

符号说明

1 主机壳体

2 烟囱

3 限位凹槽

4 突出部

5 连杆

6 狭长孔

7 转轴

1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