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人工湿地污水深度处理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20913发布日期:2018-11-13 23:3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人工湿地污水深度处理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人工湿地污水深度处理的系统,适用于对人工湿地的污水进行高效的净化处理。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暴露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工固危废及难降解、有毒有害、可生化性差、高浓度废液,常规处理方法已经完全无法处理,导致环境因此而受到了严重破坏,直接影响了人类身心健康且制约了社会现代化经济的发展。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人工湿地中的污水需要采用生物处理,不加入任何的污水处理化学成分,以防止出现二次污染的问题。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人工湿地污水深度处理的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人工湿地污水深度处理的系统,其设计结构合理、净化作业状态稳定,使用寿命长,且无需常检修、净化效率高,便于安装、维护。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人工湿地污水深度处理的系统,由格栅组件,及与格栅组件相配合使用的沉砂组件,及与沉砂组件相配合使用的均化组件,及与均化组件相配合使用的沉淀组件,及与沉淀组件相配合使用的污泥活性组件,及与污泥活性组件相配合使用的消毒组件组成;所述格栅组件,包括箱体,及设置在箱体内的格栅,及设置在箱体内的第一出水管,及设置在第一出水管上的第一抽水泵;所述沉砂组件,包括沉砂箱体,及设置在沉砂箱体中间的挡板,及设置在沉砂箱体内壁一侧的曝气器定位套,及设置在曝气器定位套内的曝气器,及设置在沉砂箱体底部的集砂槽,其中,第一出水管的一端设置在沉砂箱体上方,及与沉砂箱体相配合使用的第二出水管,及设置在第二出水管上的第二抽水泵;所述均化组件,包括均化箱,及设置在均化箱内的出气管,及设置在出气管上的若干个出气口,及设置在均化箱一侧且与出气管相配合使用的进气泵,其中,第二出水管的一端设置在均化箱上方,及与均化箱相配合使用的第三出水管,及设置在第三出水管上的第三抽水泵;所述沉淀组件,包括沉淀箱,及与沉淀箱相配合使用的增氧泵,其中,第三出水管的一端设置在沉淀箱上,及与沉淀箱相配合使用的第四出水管,及设置在第四出水管上的第四抽水泵;所述污泥活性组件,包括污泥活性箱体,及设置在污泥活性箱体底部的电机安装罩,及设置在电机安装罩内的驱动电机、齿轮箱,及设置在污泥活性箱体内的轴承定位套,及设置在轴承定位套内的一组轴承,及分别与一组轴承相配合使用的一组搅拌轴,及与一组搅拌轴相配合使用的一组搅拌齿定位套,及与一组搅拌齿定位套相配合使用的一组搅拌齿,其中,第四出水管的一端与污泥活性箱体连接,及与污泥活性箱体相配合使用的第五出水管,及设置在第五出水管上的第五抽水泵;所述消毒组件,包括消毒箱,及对称设置在消毒箱两侧的一组竖支撑板,及与一组竖支撑板相配合使用的横定位板,及设置在横定位板底面的若干个灯座,及设置在若干个灯座内的若干个紫外灯。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应用于人工湿地污水深度处理系统的均化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均化箱一侧的辅助轴承限位套,及设置在辅助轴承限位套内的辅助轴承,及设置在均化箱一侧且与辅助轴承限位套相配合使用的辅助驱动电机密封罩,及设置在辅助驱动电机密封罩内且相配合使用的辅助驱动电机、辅助齿轮箱,及一端贯穿辅助轴承、另一端位于均化箱内的辅助转轴,其中,辅助转轴的一端与辅助齿轮箱连接,及设置在辅助转轴一端的辅助定位套,及与辅助定位套相配合使用的叶片连接杆、混合叶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人工湿地污水深度处理的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设计结构合理、净化作业状态稳定,使用寿命长,且无需常检修、净化效率高,便于安装、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种应用于人工湿地污水深度处理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序号标注如下:1-箱体、2-格栅、3-沉砂箱体、4-第一出水管、 5-第一抽水泵、6-挡板、7-曝气器定位套、8-曝气器、9-集砂槽、10-均化箱、 11-第二出水管、12-第二抽水泵、13-出气管、14-出气口、15-进气泵、16-辅助轴承限位套、17-辅助轴承、18-辅助驱动电机密封罩、19-辅助齿轮箱、20-辅助转轴、21-辅助定位套、22-叶片连接杆、23-混合叶片、24-第三出水管、25-第三抽水泵、26-沉淀箱、27-增氧泵、28-第四出水管、29-第四抽水泵、30-污泥活性箱体、31-轴承定位套、32-轴承、33-电机安装罩、34-齿轮箱、35-驱动电机、36-搅拌轴、37-搅拌齿定位套、38-搅拌齿、39-第五出水管、40-第五抽水泵、41-消毒箱、42-竖支撑板、43-横定位板、44-灯座、45-紫外灯、46-辅助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一种应用于人工湿地污水深度处理的系统,由格栅组件,及与格栅组件相配合使用的沉砂组件,及与沉砂组件相配合使用的均化组件,及与均化组件相配合使用的沉淀组件,及与沉淀组件相配合使用的污泥活性组件,及与污泥活性组件相配合使用的消毒组件组成;格栅组件,包括箱体1,及设置在箱体1内的格栅2,及设置在箱体1内的第一出水管4,及设置在第一出水管4上的第一抽水泵5;沉砂组件,包括沉砂箱体3,及设置在沉砂箱体3中间的挡板 6,及设置在沉砂箱体3内壁一侧的曝气器定位套7,及设置在曝气器定位套7 内的曝气器8,及设置在沉砂箱体3底部的集砂槽9,其中,第一出水管4的一端设置在沉砂箱体3上方,及与沉砂箱体3相配合使用的第二出水管11,及设置在第二出水管11上的第二抽水泵12;均化组件,包括均化箱10,及设置在均化箱10内的出气管13,及设置在出气管13上的若干个出气口14,及设置在均化箱10一侧且与出气管13相配合使用的进气泵15,其中,第二出水管11的一端设置在均化箱10上方,及与均化箱10相配合使用的第三出水管24,及设置在第三出水管24上的第三抽水泵25;沉淀组件,包括沉淀箱26,及与沉淀箱26相配合使用的增氧泵27,其中,第三出水管24的一端设置在沉淀箱26上,及与沉淀箱26相配合使用的第四出水管28,及设置在第四出水管28上的第四抽水泵29;污泥活性组件,包括污泥活性箱体30,及设置在污泥活性箱体30 底部的电机安装罩33,及设置在电机安装罩33内的驱动电机35、齿轮箱34,及设置在污泥活性箱体30内的轴承定位套31,及设置在轴承定位套31内的一组轴承32,及分别与一组轴承32相配合使用的一组搅拌轴36,及与一组搅拌轴 36相配合使用的一组搅拌齿定位套37,及与一组搅拌齿定位套37相配合使用的一组搅拌齿38,其中,第四出水管28的一端与污泥活性箱体30连接,及与污泥活性箱体30相配合使用的第五出水管39,及设置在第五出水管39上的第五抽水泵40;消毒组件,包括消毒箱41,及对称设置在消毒箱41两侧的一组竖支撑板42,及与一组竖支撑板42相配合使用的横定位板43,及设置在横定位板 43底面的若干个灯座44,及设置在若干个灯座44内的若干个紫外灯45。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应用于人工湿地污水深度处理系统的均化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均化箱10一侧的辅助轴承限位套16,及设置在辅助轴承限位套16内的辅助轴承17,及设置在均化箱10一侧且与辅助轴承限位套16相配合使用的辅助驱动电机密封罩18,及设置在辅助驱动电机密封罩18内且相配合使用的辅助驱动电机46、辅助齿轮箱19,及一端贯穿辅助轴承17、另一端位于均化箱10 内的辅助转轴20,其中,辅助转轴20的一端与辅助齿轮箱19连接,及设置在辅助转轴20一端的辅助定位套21,及与辅助定位套21相配合使用的叶片连接杆22、混合叶片23。

本结构的应用于人工湿地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设计结构合理、净化作业状态稳定,使用寿命长,且无需常检修、净化效率高,便于安装、维护。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