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水生植物改善硬质基底河道水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1624发布日期:2018-11-28 00:10阅读:9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水生植物改善硬质基底河道水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利用水生植物改善硬质基底河道水质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是太湖流域分布着众多大小河道,对其进行生态修复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是控制太湖面源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河道生态恢复是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可能恢复到原有的或更高的水平,最终达到生态系统自我维持和良性循环状态。在受污染程度较轻的水网区进行水生植被修复是较为合理的方法,在可操作性和经济性、易维护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水网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然而,一些河道基底条件和水下光照条件较差,难以形成适宜沉水植物的生境条件,河道生态修复难度较高。长期以来,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或工程示范仅针对大型河道,常采用的技术有生态护堤、污染底泥疏浚/基底重塑引种水生植被、沉水植被生态浮床修复目标植物等措施,技术要求和工程规模相对较大。因此,设计一种成本合理,推广技术要求低,又能满足生态修复效果和景观要求的装置,对于改善河道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修复快速有效、无需维护的优点的一种利用水生植物改善硬质基底河道水质的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利用水生植物改善硬质基底河道水质的装置,包括表盘、底盘、连接管、隔网、固定杆、固定环、固定绳索,水生植物;所述表盘由多根第一浮管通过转角三通连接圈成具有一定几何图案的圈形;所述底盘由多根第二浮管通过转角三通连接圈成与表盘图案相同的圈形;连接管通过转角三通将底盘与表盘连接形成立体框架,在框架的的侧面及底面固定安装隔网,将水生植物种植在隔网内;固定绳索的一端连接框架,另一端连接固定环,固定杆插入河道中固定,固定环套入固定杆并能上下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浮管、第二浮管、连接管、转角三通均为轻质疏水材质且相互之间均为密闭连接。水不会进入到第一浮管、第二浮管、连接杆与三通内,因此框架内保持中空,产生浮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浮管与连接管管径相同,第一浮管与第二浮管的管径比大于2:1。由于第二浮管和连接管管径小,浮力小,而第一浮管管径,产生较大的浮力,因此装置在自重作用下部分没于水中,但四根第一浮管在较大浮力作用下可始终浮于水面。

进一步地所述表盘的形状为四边形、六边形、圆形中的一种。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不同的外形满足景观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水生植物为粉绿狐尾藻、再力花、美人蕉、梭鱼草中的一种,种植密度分别为4kg/m2、16株/m2、16株/m2、16株/m2。种植期为3月15日至3月31日期间,用来净化水体。

进一步地所述表盘外部涂有荧光材料。能在夜间发光,增加水体的观赏度。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可以实现河道的水生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的快速增加,尤其是基底不适合进行植被引种,而又无法开展生态清淤的浊水型硬质基底河道;

2)可以通过一种利用水生植物改善硬质基底河道水质的装置的空间搭配实现水生植物的空间配置,满足景观要求和生态功能需求;

3)可以迅速增加河道水生植物总现存量,提高生态修复效率,有效改善水质;

4)每个一种利用水生植物改善硬质基底河道水质的装置为一个独立体,可以根据植被生长阶段进行人工控制,如收割打捞等,去除进入衰亡期的植被,避免二次污染;

5)结构简单、成本低、移植方便、植被修复快速;

6)外形可变,并在水中有小范围的活动空间,表盘涂有荧光材料在夜间发光,能作为水体装饰部件使用。

附图说明

图1 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 实施例1使用状态图;

其中,101.第一浮管,102.连接管,103.第二浮管,104.隔网,105.固定绳索,106.固定环,107.转角三通;201.河道水面,202.河床基底,203.固定杆,30为水生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用的原料均为市售产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利用水生植物改善硬质基底河道水质的装置10包括四个第一浮管101,四个直角转角三通107,相邻两个第一浮管101通过直角转角三通107相连接形成水平设置的矩形表盘,其中每个第一浮管101与直角转角三通107密封地相连;四个第二浮管103,直角转角三通107,相邻两个第二浮管103通过直角转角三通107连接成矩形底盘,浮管103与直角转角三通紧密相连;四个连接管102,连接管102与矩形表盘和矩形底盘相互垂直,并与矩形表盘和矩形底盘的直角转角三通107一一密封连接;四个第一浮管101,四个第二浮管103,四个连接管102形成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框架的底面以及四个侧面设有隔网104(侧面隔网图中未示出);固定绳索105一端连接在框架上另一端与固定环106连接,将固定杆203固定于河道中,固定环106套于203上,进而保证装置10不会随在水流冲击下发生较大位移。装置四周的隔网104可以防止引种的水生植物30漂移至装置外部,从而避免对非修复水体造成影响。

第一浮管101、第二浮管103、连接管102、直角转角三通107均为PVC材质,隔网104为尼龙网,固定绳索105为尼龙绳,固定环106为尼龙环,固定杆203为镀锌管;第一浮管101的直径为50mm并在外壁涂满荧光材料,第二浮管103和连接管102的直径均为18毫米,隔网104的孔径为27毫米,固定环106外径42mm,内径32mm,固定杆203直径18mm。

在多个一种利用水生植物改善硬质基底河道水质的装置内配置粉绿狐尾藻形成生态浮床,种植密度为4kg/m2,种植期为3月15日至3月31日期间,以便利用植被的根系从水体中吸收污染物、净化水质,在粉绿狐尾藻进入衰亡期后,对粉绿狐尾藻进行人工收割,以便移除植被体内的营养盐,提高水质净化效果。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表盘由6根第一浮管和6个120角转角三通组成正六边形,底盘由6根第二浮管和6个120角转角三通组成正六边形,第一浮管外壁间断涂刷荧光材料形成荧光层;水生植物为再力花,种植密度为16株/m2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表盘由10根第一浮管和10个弧形转角三通组成圆形,底盘由10根第二浮管和10个弧形转角三通组成正六边形,第一浮管外壁间断涂刷荧光材料形成荧光层;水生植物为美人蕉,种植密度为16株/m2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表盘由4根第一浮管和2个120角转角三通2个60角转角三通组成菱形,底盘由4根第二浮管和2个120角转角三通2个60角转角三通组成菱形,第一浮管外壁间断涂刷荧光材料形成荧光层;水生植物为梭鱼草,种植密度为16株/m2

本实用新型按照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定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