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废水厌氧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5622发布日期:2018-11-23 21:39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废水厌氧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废水处理系统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废水的排放标准不断提高,而为了能达标排放又降低成本,各种各样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法发展起来。如物理处理法中的吸附法、絮凝法、电渗析技术、超声波膜,以及化学处理法中的水热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湿式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等,还包括生物处理法中的好氧生物氧化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等;其中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技术。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降解和转化为简单、稳定的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其中大部分能量以甲烷的形式出现。

所以有必要对废水的厌氧处理进行系统优化,从而充分利用废水处理的产物,节约能源,减少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废水的厌氧处理系统,能够对废水进行有效净化处理,同时废水处理所产生的沼气能够得到有效地回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废水的厌氧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叠层气浮池、预酸化池、厌氧反应器、外循环立管和相应的沼气处理系统;所述气浮池上设置有废水入口,所述厌氧反应器上连接有回流泵和沼气处理接口;所述厌氧反应器包括罐体、布水管、出水管、三相分离模块。

作为优选,所述布水管呈列管型,进水管流入的水通过布水列管均匀地分布在厌氧反应器(05)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废水通入设置的多个依次连通的处理环节,使得废水在气浮池和预酸化池中能够得到适应待处理废水特点的预处理,从而使进入厌氧反应器的废水初始条件进行统一,有效地在厌氧反应塔内进行厌氧净化处理;通过设置具有两级三相分离模块的厌氧反应器,并设置可循环利用分离水的管路,使得废水处理获得的沼气能够有效收集,分离物分类清晰,不会造成二次混杂。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废水的厌氧处理系统的系统图。

图中:01-叠层气浮池、02-酸化池、03-进水泵、04-循环泵、05-厌氧反应器、06-流化室、07-三相分离模块、08-出水区、09-外循环立管、10-沼气包、11-鼓风机、12-火炬、13-冷凝水箱、A-废水进水管、B-气浮出水管、C-预酸化出水管、D-循环管、E-布水管、F-回流管、G-厌氧出水管、H-沼气收集管、J-总沼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废水的厌氧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叠层气浮池01、预酸化池02、进水泵03、循环泵04、厌氧反应器05、外循环立管09、沼气包10、鼓风机11、火炬12、冷凝水箱13以及各种连接管道。所述厌氧反应器05内部包括流化室06、三相分离模块07和出水区08;所述叠层气浮池01上设置有废水入口,所述厌氧反应器05上连接有循环泵04和沼气处理接口;所述连接管道包括废水进水管A、气浮出水管B、预酸化出水管C、循环管D、布水管E、回流管F、厌氧出水管G、沼气收集管H、沼气总管J。

所述布水管E呈列管型,流入的水通过布水列管E均匀地分布在厌氧反应器05底部。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厌氧处理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废水从废水进水管A进入叠层气浮池01,在叠层气浮池01内进行轻渣气浮排除以及部分重渣的沉淀排除,然后废水流入预酸化池02,在预酸化池02内通过对废水的PH值进行调节,使PH值控制在 6.8-7.2之间,经过这两个环节,废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被预处理成统一的酸碱度;废水经过进水泵03被送至循环泵04的入口,和从循环管D来的废水经循环泵04混合后进入厌氧反应器01底部布水列管E;废水经过布水列管E的分配后与厌氧反应器001内的颗粒污泥充分混合,在流化室06内,大部分有机物被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这些混合气体被三相分离模块07收集,产生的气体到达上部液面后进入沼气收集管H,被分离出的水分通过回流管F进入外循环立管09,一部分水通过厌氧出水管G进入后续的处理工段;同时,被收集的沼气通过沼气收集管H后进入沼气总管J,然后经过沼气包10的缓冲后进入到火炬12进行燃烧。对于沼气包10需配备鼓风机11进行压力保护,同时在沼气总管J上设置冷凝水槽13来去除被沼气带出的水分。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废水通入设置的多个依次连通的处理环节,使得废水首先通过在叠层气浮池01和预酸化池02中预处理,满足了适应待处理废水特点,从而使进入厌氧反应器05的废水初始条件进行统一,有效地在厌氧反应器05内进行厌氧净化处理;通过设置具有外循环模式的厌氧反应器05,使得废水处理获得的沼气能够有效收集,分离物分类清晰,不会造成二次混杂,而且外循环系统保证了水中的钙离子不容易被截留。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 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