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洋生物养殖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0479发布日期:2018-11-30 19:45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海洋生物养殖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沿海海水养殖业迅速发展,但是传统的池塘养殖面积维持在较高水平。由于传统的养殖模式,养殖废水几乎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周边海域,大量的海水养殖废水进入海洋水体后,导致海水中营养盐含量急剧升高,藻类等异常繁殖,赤潮频发,并对水体中物种多样性造成破坏,带来严重的海洋环境污染问题,因此,传统池塘养殖废水的处理已成为规模化海水养殖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CN2016142972U公开了一种封闭式海水养殖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沉淀池、沸石滤池、臭氧消毒池及曝气增氧池,该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养殖废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但是该专利仅利用物理方式对废水进行处理,处理效率低,运行费用高,同时池塘设施改造成本也较高。

CN206467095U公开了一种海水养殖废水净化处理工艺装置,包括有养殖池、与养殖池出口相连的漩涡分离器、将从所述漩涡分离器分离出的废水进行细小悬浮物筛除的微滤机、把从所述微滤机中排出的废水加以蛋白质去除的蛋白质分离器、以及将从所述蛋白质分离器分离出的废水进行微生物处理的生物滤池,该养殖池、漩涡分离器、微滤机、蛋白质分离器以及生物滤池通过管路依次连接起来共同构成硝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滤池的出口还连接一条反硝化单元分路,所述反硝化单元分路包括有至少一组养殖槽以及收集从该养殖槽组中净化出来水的水箱,所述每组养殖槽包括有至少一个养殖槽,所述养殖槽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所述养殖槽内还设有阻隔件,所述阻隔件将养殖槽依次分隔为多格设置有给反硝化菌提供碳源滤材的独立反应室,最前一格反应室与所述的进水口连通,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生物滤池的出口相连,最后一格独立反应室与所述的出水口连通,且所述出水口还与所述水箱的进口相连通。该海水养殖废水净化处理在传统的硝化单元上增设反硝化单元,解决了养殖过程中对于内部诱饵以及废水处理不到位而产生的水体氨氮、亚硝酸盐氮集聚的问题,但该实用新型工艺复杂、占地面积大,设备多,投资及运行成本高,不适用于传统的海水养殖业。

因此,针对目前传统的池塘养殖业,探索低成本、高效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并付诸实践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成本低、操作方便、处理效果好、可稳定持续运行的海洋生物养殖废水的处理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洋生物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水泥养殖池,沉淀池,海洋植物床、清水池;所述的水泥养殖池上部设进水口,下部设排污口;所述的沉淀池包括沉淀池进水口,布水管、填料支架、填料和沉淀池排水口,所述的沉淀池进水口、布水管位于所述沉淀池的中下部,所述的布水管为多孔管,所述的沉淀池进水口与所述的布水管连接,所述的填料为斜管填料,所述的沉淀池排水口位于所述沉淀池的上部;所述的海洋植物床包括植物床进水口、曝气装置、生态填料和排水装置,所述的植物床进水口位于所述海洋植物床的下部,所述的曝气装置位于所述海洋植物床的下部,所述的曝气装置为具有止回装置的管式微孔曝气器,所述的生态填料位于海洋植物床的中下部,从下往上依次设水泥板、鹅卵石层和砂砾层,所述的水泥板内种植植物,所述的排水装置位于海洋植物床上部,包括溢流堰板和溢流口;所述的清水池包括清水池进水口、隔板和排水装置,所述的清水池进水口位于所述清水池的上部,所述的隔板与清水池底部连接,并将池体分为两部分,所述的排水装置位于所述清水池的上部,包括双层溢流堰板和排水口;所述水泥养殖池的排污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的沉淀池进水口连接,所述的沉淀池排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的植物床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海洋植物床的溢流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的清水池进水口连接;所述水泥养殖池的排污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的沉淀池进水口连接,所述的沉淀池排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的植物床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海洋植物床的溢流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的清水池进水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沉淀池、海洋植物床、清水池可为水泥池或碳钢防腐池的任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砂砾层为砂砾层、牡蛎壳层的任一种或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沉淀池的多孔布水管距离池底400-700mm。

进一步地,所述的沉淀池底部设排泥口和排泥装置,所述的排泥装置距离池底100-300mm,所述的排泥装置为多孔排泥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沉淀池的斜管填料设置于填料支架上,距离池底500-800mm。

进一步地,所述的曝气装置距离池底200-500mm。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泥板为蜂窝透水水泥板。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斜管沉淀,去除水体中的固体颗粒物,减少生态填料负载,提高填料的吸附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2)利用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最大限度的利用生物自身的代谢作用,操作方便,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

(3)利用植物来吸收吸附填料中的盐分,改善填料的结构,防止填料的盐碱化,同时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填料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物质,活化填料的吸附功能,增加填料的使用寿命和吸附效率;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砂砾和牡蛎壳,成本低,生态适应性好。

(4)同时在海洋植物床内设带止回装置的管式微孔曝气器,极端条件下,为水体提供溶解氧,保证系统运行的效率,同时该曝气设备不易堵塞、维护运行简单。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泥养殖池,2、沉淀池,3、海洋植物床,4、清水池,5、进水口,6、排污口,7、沉淀池进水口,8、布水管,9、排泥口,10、多孔排泥管,11、填料支架,12、斜管填料,13、沉淀池排水口,14、植物床进水口,15、管式微孔曝气器,16、水泥板,17、鹅卵石层,18、砂砾层,19、溢流堰板,20、溢流口,21、清水池进水口,22、隔板,23、双层溢流堰板,24、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案结合附图及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洋生物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水泥养殖池1,沉淀池2,海洋植物床3、清水池4;所述的水泥养殖池1上部设进水口5,下部设排污口6;所述的沉淀池2包括沉淀池进水口7,布水管8、填料支架11、填料和沉淀池排水口13,所述的沉淀池进水口7、布水管8位于所述沉淀池2的中下部,所述的布水管8为多孔管,所述的沉淀池进水口7与所述的布水管8连接,所述的填料为斜管填料12,所述的沉淀池排水口13位于所述沉淀池2的上部;所述的海洋植物床3包括植物床进水口14、曝气装置、生态填料和排水装置,所述的植物床进水口14位于所述海洋植物床3的下部,所述的曝气装置位于所述海洋植物床3的下部,所述的曝气装置为具有止回装置的管式微孔曝气器15,所述的生态填料位于海洋植物床3的中下部,从下往上依次设水泥板16、鹅卵石层17和砂砾层18,所述的水泥板16内种植植物,所述的排水装置位于海洋植物床3上部,包括溢流堰板19和溢流口20;所述的清水池4包括清水池进水口21、隔板22和排水装置,所述的清水池进水口21位于所述清水池4的上部,所述的隔板22与清水池4底部连接,并将池体分为两部分,所述的排水装置位于所述清水池4的上部,包括双层溢流堰板23和排水口24;所述水泥养殖池的排污口6通过管道与所述的沉淀池进水口7连接,所述的沉淀池排水口13通过管道与所述的植物床进水口14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海洋植物床的溢流口20通过管道与所述的清水池进水口21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沉淀池2、海洋植物床3、清水池4可为水泥池或碳钢防腐池的任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砂砾层18为砂砾层、牡蛎壳层的任一种或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沉淀池2的多孔布水管8距离池底400-700mm。

进一步地,所述的沉淀池2底部设排泥口9和排泥装置,所述的排泥装置距离池底100-300mm,所述的排泥装置为多孔排泥管10。

进一步地,所述的沉淀池2的斜管填料12设置于填料支架11上,距离池底500-800mm。

进一步地,所述的曝气装置距离池底200-500mm。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泥板16为蜂窝透水水泥板。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为:

海洋生物养殖废水排入斜管沉淀池,在重力的作用下,去除废水中的泥沙等颗粒杂质,以减少水体中泥沙等杂质对生态填料的负载,提高填料的吸附效率;除杂后的废水进入海洋植物床,利用生态填料,即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最大限度的利用生物自身的代谢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同时在海洋植物床底部增设曝气装置,为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溶解氧,保证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净化后的养殖水溢流进入清水池,暂存后排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