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压小水头均匀配水系统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9885发布日期:2018-11-30 19:41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常压小水头均匀配水系统设施。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系统中,配水均匀性对系统处理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某些处理工艺而言均匀配水技术更是举足轻重的关键技术之一,例如厌氧的USAB工艺[1]、好氧的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传统均匀配水技术主要有大阻力配水技术和小阻力配水技术两种形式,通常管式大阻力配水技术由于配水压力大,配水抗干扰的稳定性好,但是能耗高。对于常压小水头配水问题,一直没有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

堰流配水技术是一种常压小水头配水技术,相同堰口规格和堰底标高在相同堰上水头作用下即可实现配水的均匀性。但堰流配水技术也有局限性,对堰上水头的细微变化非常敏感,由于明渠流动水力坡度的因素,在较长距离的明渠上很难实现均匀配水。

目前国内众多相关研究[2]从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出发,结合小孔淹没出流,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条件,得出许多如等流速法、等宽度法、等水深法及变孔径法等常压均匀配水设计方法,同时在工程实际中结合引进技术做了一些尝试。但是由于单个工程设计唯一性特点且很难进行配水系统的实际均匀配水效果测试,导致工程设计人员不易判断、选择和优化,相关技术还没有系统化和标准化。

目前为了解决不均匀配水的问题,有学者提出在配水堰上设置堰顶高程的调节装置[3],根据设备的不同负荷人为调节堰高,但是这样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整个过程的成本。还有学者采用宽度沿程逐渐缩窄的配水渠;采用反向底坡的配水渠;各间设备采用不同宽度的配水堰;适当加大配水渠糙率;各间设备采用不同大小的配水闸孔;配水渠采用中间进水,双向配水[4-8]。但是工艺调控均比较复杂,有些工艺还需要专业人员随时调节,不仅成本较高而且可控性不好。

中国专利号为201710135637.5,申请公布日为2017.03.08的申请案公布了配水器,该专利提供了一种注水量不因井口压力的变化和改变的配水器,可以实现注水量的可调并在注水的过程中保持恒流,避免了因为注水压力以及井内压力的变化而导致注水量不稳定的问题。但是其结构复杂,系统成本较高,难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范晓莉,赵群英,王俞舒.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与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联合工艺在饮料生产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净水技术,2010,(6);40-42

[2] 郝飞麟.周边进水沉淀池配水槽设计方法的配水均匀性模拟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9);56-62

[3] 陈金锥,陈水俤,谢善斌.V型滤池进水渠配水均匀性探讨.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2);240-243

[4] 罗本福,张学兵,张明杰,等.周边进水辐流式沉淀池配水均匀性的设计探讨[J].环境工程,2007,25(3):18-20.

[5] 张志政,王毅,苏静.周边进水沉淀池的沿程均匀配水槽水面曲线方程[J]. 中国给水排水,2007,23(6):41-44.

[6] 邸刚,刘亚良,吴海云. 周边进水周边出水沉淀池进水配水槽的设计[J].工业水处理,2003,23(8):63-65.

[7] 韩大鹏,杨利伟,王彤.周边进水沉淀池配水的均匀性[J].水处理技术,2005,31(9):69-71.

[8] 邓金颖. 周进周出辐流式沉淀池配水系统水力计算[D].天津:天津大学环境工程学院,2009.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常压小水头均匀配水系统设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常压小水头均匀配水系统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配水明渠、配水管、三角堰、二级配水明渠和污水处理槽,所述二级配水明渠设置在一级配水明渠下方,所述一级配水明渠底部横向均匀安装若干配水管,每一配水管位置对应设有一条二级配水明渠,一级配水明渠和二级配水明渠之间通过配水管连通,所述二级配水明渠侧壁开设三角堰,二级配水明渠下方设有污水处理槽。

优选的,所述配水管为3~4根。

进一步地,所述配水管通过螺纹可调节的旋接在一级配水明渠底部。

优选的,所述配水管内径为25mm。

优选的,所述三角堰的堰底标高相同,堰口规格相同。

优选的,所述的污水处理槽的尺寸为1m×1m×1m,所述的二级配水明渠长度为1m。

优选的,所述的一级配水明渠1明渠长度与处理设施4总长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处理槽内填充生物滤池填料。

本装置主要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级配水明渠配合堰流配水,能够实现常压下小水头均匀配水。

(2)本实用新型一级配水明渠采用螺纹连接配水管配水的方式,管顶高度可方便精准调节,保证一级配水均匀。

(3)本实用新型采用大过水断面的一级配水明渠,能够降低渠内水流速度,尽量减小水面坡度从而提高较长明渠均匀配水性,使得水流能够同时通过同一高度的配水管,实现一级均匀配水。

(4)本实用新型二级配水明渠很短,等于处理设施的长度,水面坡度可以忽略,保证二级配水明渠中水面线基本水平。

(5)本实用新型二级配水明渠侧壁开设相同规格的三角堰,堰底标高相同,污水能够均匀地流入污水处理槽中进行生物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常压小水头均匀配水系统设施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常压小水头均匀配水系统设施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常压小水头均匀配水系统设施俯视图。

图中:1是一级配水明渠,2是配水管,3是二级配水明渠,4是污水处理槽,5是三角堰,6是生物滤池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常压小水头均匀配水系统设施,主要由一级配水明渠1、配水管2、三角堰5、二级配水明渠3和污水处理槽4组成,其中一级配水明渠1底部横向均匀设置3~4配水管2,配水管2内径为25mm,配水管2通过螺纹旋接在一级配水明渠1的底部,通过旋转配水管2,可以调节配水管2的高度。

二级配水明渠3设置在一级配水明渠1的下方,每根配水管2位置上对应设有一条二级配水明渠3。每条二级配水明渠3侧壁均开设有三角堰5,每个三角堰5的堰底标高相同,堰口规格相同。

二级明渠下方设有污水处理槽4,所述的污水处理槽4的尺寸为1m×1m×1m,一级配水明渠1长度与污水处理槽4的总长度相同;二级配水明渠3长度为1m。污水处理槽4内填充生物滤池填料6。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时,调节配水管2高度,通过调节保持各管顶高度平齐。调节完成后,向一级配水明渠1中通入待处理的污水,污水缓慢地流经一级配水明渠1。当一级配水明渠1储水达到各配水管2的管顶高度时,污水通过各个配水管2同时流到各个二级配水明渠3中。

当从一级配水明渠1流入二级配水明渠3中的储水达到三角堰5堰底标高时,污水同时从各个三角堰5堰底流出,进入到污水处理槽4中,污水从污水处理槽4经过生物滤池填料6,进行生物处理净化。处理完成的污水从污水处理槽4的底部出水口排出。

采用两级配水明渠配合堰流配水实现小水头的均匀配水,通过明渠底部的配水管2均匀地流入第二级配水明渠3,不需要压力水头,即可实现均匀配水,保证了后续处理的效果,而且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