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混凝剂加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4331发布日期:2018-12-28 19:34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混凝剂加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水淡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混凝剂加药系统。



背景技术: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可以增加淡水总量,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饮用水和工业锅炉补水等稳定供水。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冻结法、电渗析法、蒸馏法、反渗透法、以及碳酸铵离子交换法等。海水淡化主要是为了提供饮用水和农业用水,有时食用盐也会作为副产品被生产出来。

目前,用于海水淡化工艺的海水预处理系统,传统的固体药粉配置后再加药的方式,人工消耗较大,药剂浓度不精准,且严重危害配药人员身体健康。而一般采用的液体混凝剂加药方式直接利用加药泵往各个储药罐加药,系统可靠性低,稳定性差,能耗高,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

现有加药方式缺点:1、加药方式单一,只能通过加药泵加药,未能合理利用现场高度差,功耗较大。2、多个储药罐同时加药时需逐一加药,无法单罐注药后平衡各储药罐液位,操作繁琐。3、卸药缓冲罐排气门操作频繁,排气阀易堵塞,当卸药量较大,卸药缓冲罐液位上升较快时,容易因操作不及时导致药品从排气口大量溢出。4、加药管路排药不彻底,冲洗不方便,容易发生管路堵塞或结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运行稳定可靠的液体混凝剂加药系统,保证了配药人员的操作安全,降低运行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体混凝剂加药系统,包括卸药平台、卸药缓冲罐、第一储药泵房、第二储药泵房,所述卸药平台包括移动加药罐车、卸药活接口和平台出药管,所述移动加药罐车通过卸药活接口与平台出药管连接,所述平台出药管一端连接卸药缓冲罐,所述卸药缓冲罐分别连接第一卸药泵和第二卸药泵,所述第一卸药泵连接第一储药泵房,所述第二卸药泵连接第二储药泵房,所述平台出药管另一端连接加药旁路管线,所述第一储药泵房包括基准高度A1储药罐、基准高度A2储药罐,所述基准高度A1储药罐和基准高度A2储药罐底部出口连接液位平衡管路,所述第二储药泵房包括基准高度B1储药罐、基准高度B2储药罐,所述基准高度B1储药罐和基准高度B2储药罐底部出口连接液位平衡管路,所述卸药缓冲罐通过顶部平衡管路与基准高度B1储药罐相连。

进一步,所述卸药平台还包括服务水冲洗管路。

进一步,所述第一卸药泵和第二卸药泵后端分别连接有止回阀和手动球阀。

进一步,所述第一储药泵房内基准高度A1储药罐、基准高度A2储药罐的出口相互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储药泵房内基准高度B1储药罐、基准高度B2储药罐的出口相互连接。

进一步,该系统采用的管路、阀门、过滤器材质皆为耐腐蚀的UPVC材质。

进一步,所述卸药缓冲罐材质为玻璃钢。

进一步,所述第一卸药泵、第二卸药泵为耐酸碱离心泵。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加药旁路将卸药平台后管路与储药罐进口管路低位处连接,满足在加药厂家自带加药泵或者卸药车与某个(或全部)储药罐高度差足够静压自流的情况下直接进行加药。

2.储药罐底部出药口管阀的联通装置,将同一泵房内的多个储药罐底部出口互相连通,并通过阀门控制其切换,阀门分别位于单个储药罐出口滤网前后以及各储药罐出口管汇合后的总管处,使单罐注药后可利用虹吸作用平衡各罐体液位。

3.卸药缓冲罐顶部排气管与储药罐顶部连接,利用储药罐顶部开口解决卸药缓冲罐进药排气问题,还可在卸药缓冲罐进药过快时让药品直接溢流至储药罐。

4.卸药平台进药口与卸药车出药口通过活口连接,进药管连接阀门控制的服务水冲洗管路,平台底部低点设置排污口,可满足快速加药及现场药剂清理。

5.平台出药管主路经过控制阀门后连接卸药缓冲罐、出口总门、两个Y型过滤器、两个加药泵及其进出口门,各储药罐加药管路及进口控制阀门,以满足卸药车到来后,通过卸药泵正常卸药至储药罐。

6.每个加药管路低点都设置排污门及其管路,使加药后排尽管道内存药或利用服务水冲洗时管内液体排出。

7.两个液体混凝剂卸药泵出口有连接管路,每个加药泵都可对任一储药罐进行加药,实现两个混凝剂泵互为备用,提高系统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基准高度A1储药罐 2、基准高度A2储药罐

3、基准高度B1储药罐 4、基准高度B2储药罐

5、卸药缓冲罐 6、卸药平台

7、第一卸药泵 8、第二卸药泵

9、过滤器 10、顶部平衡管路

11、加药旁路管线 12、出口液位平衡管路

13、卸药活接口 14、止回阀

15、手动球阀 16、移动加药罐车

17、平台出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的一种液体混凝剂加药系统,包括卸药平台6、卸药缓冲罐5、第一储药泵房、第二储药泵房,所述卸药平台6包括移动加药罐车16、卸药活接口13和平台出药管17,所述移动加药罐车16通过卸药活接口13与平台出药管17连接,所述平台出药管17一端连接卸药缓冲罐5,所述卸药缓冲罐分别连接第一卸药泵7和第二卸药泵8,所述第一卸药泵7连接第一储药泵房,所述第二卸药泵8连接第二储药泵房,两个卸药泵出口有连接管路,每个加药泵都可对任一储药罐进行加药,实现两个混凝剂泵互为备用,提高系统可靠性经过控制阀门后连接卸药缓冲罐5出口,两个Y型过滤器9,各储药罐加药管路、止回阀14及手动球阀15,以满足卸药车到来后,通过卸药泵正常卸药至储药罐。

所述平台出药管17另一端连接加药旁路管线11,加药旁路管线11将卸药平台6与储药罐进口管路低位处连接,满足在加药厂家自带加药泵或者卸药车与某个(或全部)储药罐高度差足够静压自流的情况下直接进行加药。

每个加药管路低点都设置排污门及其管路,以满足加药后排尽管道内存药或利用服务水冲洗时管内液体排出。

所述第一储药泵房包括基准高度A1储药罐1、基准高度A2储药罐2,所述基准高度A1储药罐1和基准高度A2储药罐2底部出口连接液位平衡管路12,所述第二储药泵房包括基准高度B1储药罐3、基准高度B2储药罐4,所述基准高度B1储药罐3和基准高度B2储药罐4底部出口连接液位平衡管路12。

所述卸药缓冲罐5通过顶部平衡管路10与基准高度B1储药罐3相连,利用储药罐顶部开口解决卸药缓冲罐5进药排气问题,还可在卸药缓冲罐5进药过快时让药品直接溢流至储药罐。

优选地,所述卸药平台6还包括服务水冲洗管路,右端为出水口,用于冲洗卸药平台,以满足快速加药及现场药剂清理。

优选地,所述第一卸药泵7和第二卸药泵8后端分别连接有止回阀14和手动球阀15。

优选地,所述第一储药泵房内基准高度A1储药罐1、基准高度A2储药罐2的出口相互连接,所述第二储药泵房内基准高度B1储药罐3、基准高度B2储药罐4的出口相互连接,并通过阀门控制其切换,阀门分别位于单个储药罐出口滤网前后以及各储药罐出口管汇合后的总管处,以满足单罐注药后可利用虹吸作用平衡各罐体液位。

优选地,该系统采用的管路、阀门、过滤器材质皆为耐腐蚀的UPVC材质,耐腐蚀,可提高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卸药缓冲罐5材质为玻璃钢,玻璃钢强度高、耐腐蚀、绝缘性能好、热性能好,具有热防护和耐烧蚀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第一卸药泵7、第二卸药泵8为耐酸碱离心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