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往复式电絮凝去除河道水体悬浮颗粒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4346发布日期:2018-12-11 20:19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往复式电絮凝去除河道水体悬浮颗粒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水体除杂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往复式电絮凝去除河道水体悬浮颗粒物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中小型河道水质净化处理的过程中,河道水中存在大量悬浮颗粒物形态的污染物,这些悬浮颗粒物包含有机与无机颗粒物,水华期间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易于聚集成团,而死亡、分解的浮游植物易于吸附于悬浮颗粒物上,导致这些悬浮颗粒物N、P含量较高,对河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产生影响。在河道水质净化改善技术中,由于这些悬浮颗粒物由于粒径、浓度等性质不同,以及不同季节条件下水力条件下差别较大,难以通过直接沉降等方法去除。

电絮凝技术是通过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以铝、铁等金属为阳极材料,阳极材料被溶蚀产生大量金属阳离子,使水中悬浮物被絮凝形成较大絮状体,可以通过沉淀、气浮被去除。该技术的优点在于不用向水体中投加絮凝剂,避免了二次污染,并且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避免了大量人工的投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往复式电絮凝去除河道水体悬浮颗粒物装置,采用电絮凝的原理,对河道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进行絮凝、吸附、沉降,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无需额外添加絮凝药剂,避免了二次污染的产生,采用清洁能源,无需耗费大量人工,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往复式电絮凝去除河道水体悬浮颗粒物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横跨支架,所述的横跨支架水平设置在水道正上方,所述的横跨支架的两端均固定有支架基座,所述的支架基座竖直设置,所述的支架基座设置在水道两侧,所述的横跨支架内设置有可在横跨支架轴向滑动的钢丝绳,所述的钢丝绳的两端分别与卷扬机传动连接,所述的钢丝绳的中央位置设置有阴极,所述的阴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所述的阴极、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均竖直向下悬挂固定安装在钢丝绳上,所述的阴极、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延伸至水道内,所述的阴极、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能够随着钢丝绳滑动而运动;

所述的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均通过电线连接在蓄电池的正极,所述的阴极通过电线连接在蓄电池的负极,所述的蓄电池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能够为蓄电池提供电量;

所述的阴极为矩形多孔极板,极板面与水流方向平行,所述的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均为圆柱体,圆柱上下底面与旋转面均为网状结构,圆柱体内均匀平行嵌套多层圆形多孔极板。

为优化上述实用新型,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所述的横跨支架为钢架结构,所述的支架基座为混凝土材质制成。

所述的横跨支架纵向截面的上部有方形凹槽,所述的钢丝绳在方形凹槽滑动,所述的阴极、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端部均通过套环固定安装在钢丝绳上,所述的横跨支架穿过套环。

所述的阴极通过第二副支撑柱和第二主支撑柱固定安装在钢丝绳上,所述的第二副支撑柱由两边相交呈90度两根支撑柱组成,所述的第二副支撑柱的两分支端固定在阴极顶部边缘,所述的第二副支撑柱的连接端与第二主支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主支撑柱另一端与钢丝绳固定连接。

所述的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均通过第一副支撑柱和第一主支撑柱固定安装在钢丝绳上,所述的第一副支撑柱由两边相交呈90度两根支撑柱组成,所述的第一副支撑柱的两分支端固定在第一阳极或第二阳极顶部边缘,所述的第一副支撑柱的连接端与第一主支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主支撑柱另一端与钢丝绳固定连接。

所述的圆形多孔极板为孔呈菱形的网状结构。

所述的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由金属铁材料制成。

该种往复式电絮凝去除河道水体悬浮颗粒物装置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第一,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为圆柱体结构,内嵌套多层极板,整体均为网状结构,增加了与水体的接触面积,延长了阳极的使用寿命。

第二,阴极采用矩形多孔极板,增大了接触面积。

第三,卷扬机能够带动阴极、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在水道内左右滑动,增大与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接触体积,进而形成更多的凝絮沉淀。

第四,通过太阳能板为蓄电池组提供电量,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范围,降低了成本。

第五,采用电絮凝的原理,对河道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进行絮凝、吸附、沉降,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无需额外添加絮凝药剂,避免了二次污染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往复式电絮凝去除河道水体悬浮颗粒物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往复式电絮凝去除河道水体悬浮颗粒物装置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的结构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往复式电絮凝去除河道水体悬浮颗粒物装置阴极的结构原理图。

附图说明:1,横跨支架;2,支架基座;3,第一阳极;4,第二阳极;5,阴极;6,卷扬机;7,蓄电池;8,太阳能电池板;9,第一副支撑柱;10,第一主支撑柱;11,圆形多孔极板;12,第二副支撑柱;13,第二主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往复式电絮凝去除河道水体悬浮颗粒物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横跨支架1,所述的横跨支架1水平设置在水道正上方,所述的横跨支架1的两端均固定有支架基座2,所述的支架基座2竖直设置,所述的支架基座2设置在水道两侧,所述的横跨支架1内设置有可在横跨支架1轴向滑动的钢丝绳,所述的钢丝绳的两端分别与卷扬机6传动连接,所述的钢丝绳的中央位置设置有阴极5,所述的阴极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阳极3和第二阳极4,所述的阴极5、第一阳极3和第二阳极4均竖直向下悬挂固定安装在钢丝绳上,所述的阴极5、第一阳极3和第二阳极4延伸至水道内,所述的阴极5、第一阳极3和第二阳极4能够随着钢丝绳滑动而运动;

所述的第一阳极3和第二阳极4均通过电线连接在蓄电池7的正极,所述的阴极5通过电线连接在蓄电池7的负极,所述的蓄电池7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8能够为蓄电池7提供电量;

所述的阴极5为矩形多孔极板,极板面与水流方向平行,所述的第一阳极3和第二阳极4均为圆柱体,圆柱上下底面与旋转面均为网状结构,圆柱体内均匀平行嵌套多层圆形多孔极板11。

本实施例中,横跨支架1为钢架结构,所述的支架基座2为混凝土材质制成。

本实施例中,横跨支架1纵向截面的上部有方形凹槽,所述的钢丝绳在方形凹槽滑动,所述的阴极5、第一阳极3和第二阳极4端部均通过套环固定安装在钢丝绳上,所述的横跨支架1穿过套环。

本实施例中,阴极5通过第二副支撑柱12和第二主支撑柱13固定安装在钢丝绳上,所述的第二副支撑柱12由两边相交呈90度两根支撑柱组成,所述的第二副支撑柱12的两分支端固定在阴极5顶部边缘,所述的第二副支撑柱12的连接端与第二主支撑柱1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主支撑柱13另一端与钢丝绳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阳极3和第二阳极4均通过第一副支撑柱9和第一主支撑柱10固定安装在钢丝绳上,所述的第一副支撑柱9由两边相交呈90度两根支撑柱组成,所述的第一副支撑柱9的两分支端固定在第一阳极3或第二阳极4顶部边缘,所述的第一副支撑柱9的连接端与第一主支撑柱10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主支撑柱10另一端与钢丝绳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圆形多孔极板11为孔呈菱形的网状结构。

本实施例中,第一阳极3和第二阳极4由金属铁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钢结构的横跨支架1两端固定于距离河岸垂直距离2米的混凝土材质支架基座2上,圆柱形横跨支架1纵向截面为上部有方形凹槽的半径4cm的圆形,方形凹槽为边长2cm的正方形,支架高于河岸地面水平面50cm。

本实施例中,沿横跨支架1布置着第一阳极3、阴极5和第二阳极4,阴极5位于横跨支架1中部,第一阳极3和第二阳极4分别位于阴极5的两边。

本实施例中,阴极5为矩形多孔极板,网状极板孔呈菱形,菱形孔的对角线长分别为2cm和3cm,矩形边长分别为40cm和80cm,极板面与水流方向平行,阴极板5连接两根连接于矩形两边相交呈90度的第二副支撑柱12汇于第二主支撑柱13固定于横跨支架1中部。

本实施例中,第一阳极3和第二阳极4分别为铝材料圆柱形网状结构,圆柱体旋转面为孔呈菱形的网状结构。圆柱体内均匀嵌套三层圆形多孔极板11,每层间距20cm,阳极圆柱与各层圆形多孔极板焊接成整体,圆柱体底面圆形半径为20cm,圆柱体高为80cm,菱形孔的对角线长分别为2cm和3cm。

本实施例中,第一阳极3、阴极5和第二阳极4分别相与置于河岸的蓄电池7的正负极相连,蓄电池7与太阳能电池板8相连。第一阳极3、阴极5和第二阳极4分别于一卷扬机6相连,卷扬机钢丝绳通过横跨支架1上部凹槽连接第一阳极3、阴极5和第二阳极4,进而带动第一阳极3、阴极5和第二阳极4做横向的往复运动。

在工作时,首先设定电压和电流,通电后开启卷扬机6,卷扬机6通过钢丝绳牵引拉动第一阳极3、阴极5和第二阳极4沿横跨支架1在支架的左右两边来回往复移动。河道水体中悬浮颗粒物被絮凝成较大体积絮状物后有的沉降至河底有些随阴极产生的气泡浮至水面,定期组织人工对水面进行清理。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