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4328发布日期:2018-12-11 20:1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过滤系统存着一些缺陷。例如,现有的过滤系统在低温情况下流量较小。又例如,现有的过滤系统在开机阶段的TDS值较高。再例如,过滤系统的水效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过滤系统,其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过滤系统,包括:第一膜过滤单元、第二膜过滤单元以及切换机构,其中,所述第一膜过滤单元的原水入口和第二膜过滤单元的原水入口能并联设置,所述第一膜过滤单元的纯水出口和第二膜过滤单元的纯水出口能并联设置,所述第一膜过滤单元的纯水出口能和所述第二膜过滤单元的原水入口连通,所述切换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一膜过滤单元和第二膜过滤单元进行控制。

优选地,所述切换机构用于使所述过滤系统具有至少两个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切换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一膜过滤单元和所述第二膜过滤单元并联且处于制水状态,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切换机构用于使第一膜过滤单元处于制水状态和所述第二膜过滤单元处于停止制水状态,且所述第一膜过滤单元和所述第二膜过滤单元串联连接。

优选地,所述切换机构用于使所述过滤系统具有第三工作状态,在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切换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一膜过滤单元处于断开状态和所述第二膜过滤单元处于制水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一膜过滤单元的废水出口能和所述第一膜过滤单元的原水入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膜过滤单元的废水出口能和所述第一膜过滤单元的原水入口连通。

优选地,包括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所述切换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流道上的第一电磁阀、设置在第二流道上的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膜过滤单元的原水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膜过滤单元的原水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流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三流道的一端与第一膜过滤单元的纯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三流道的另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二膜过滤单元的原水入口和所述第二电磁阀之间的第二流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三流道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优选地,包括:第四流道和设置在所述第四流道上的控制元件,所述第一膜过滤单元的废水出口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膜过滤单元的废水出口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四流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出口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出口连通;所述第四流道的另一端能与第一膜过滤单元的原水入口连通。

优选地,包括:所述过滤系统包括温度检测单元,当所述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水的水温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所述切换机构使所述过滤系统处于第三工作状态,当所述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水的水温小于预设温度时,所述切换机构使所述过滤系统处于第一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过滤系统包括第五流道,所述第五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一膜过滤单元的原水入口和所述第二膜过滤单元的原水入口连通,所述过滤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五流道上的温度检测单元,当所述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五流道的水的水温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所述切换机构使所述过滤系统处于第三工作状态,当所述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五流道的水的水温小于预设温度时,所述切换机构使所述过滤系统处于第一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温度检测单元临近所述第一膜过滤单元的原水入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过滤系统包括第五流道,所述第五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一膜过滤单元的原水入口和所述第二膜过滤单元的原水入口连通所述第五流道上设置有水泵,所述第四流道的另一端与位于所述水泵上游的所述第五流道连通。

优选地,当所述过滤系统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三状态时,所述水泵以第一转速值运行;当所述过滤系统处于第二工作状态运行时,所述水泵以第二转速值运行,其中,所述第一转速值大于第二转速值。

优选地,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五流道上的前置过滤单元,所述前置过滤单元位于所述第五流道与所述第四流道的另一端连通处的上游。

优选地,所述第一膜过滤单元和所述第二膜过滤单元的产水量比为1:3至1:4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膜过滤单元和所述第二膜过滤单元包括反渗透膜或纳滤膜。

优选地,所述过滤系统具有用于对所述第一膜过滤单元的制水时间进行记录的计时器,当所述计时器记录到的时间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时,所述切换机构使所述过滤系统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当所述计时器记录到的时间值小于预设时间时,所述切换机构使所述过滤系统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三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过滤系统具有第五流道,所述第五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一膜过滤单元的原水入口和所述第二膜过滤单元的原水入口连通,所述过滤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五流道上的温度检测单元,当所述计时器记录到的时间值小于预设时间且所述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五流道的水的水温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所述切换机构使所述过滤系统处于第三工作状态,当所述计时器记录到的时间值小于预设时间且所述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五流道的水的水温小于预设温度时,所述切换机构使所述过滤系统处于第一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切换机构用于使所述过滤系统具有第四工作状态,在第四工作状态时,所述切换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二膜过滤单元处于断开状态和所述第一膜过滤单元处于冲洗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的优点有:

1、可以提高该过滤系统在水低温情况下产生的纯水水量;

2、可以降低该过滤系统在开机初期的TDS值;

3、在对第二膜过滤单元进行冲洗时,可以不产生废水,从而提高该过滤系统的水效;

4、原水或自来水可以对第一膜过滤单元进行冲洗,从而延长第一膜过滤单元的寿命。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申请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申请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申请。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过滤系统。

图2示出了图1中的过滤系统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下的水路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过滤系统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下的水路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过滤系统处于第三工作状态下的水路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另一种过滤系统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又一种过滤系统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第一膜过滤单元;2、第二膜过滤单元;3、第一电磁阀;4、第二电磁阀;5、第三电磁阀;6、第四电磁阀;7、前置过滤单元;8、温度检测单元;9、水泵;10、止水阀;11、第一流道;12、第二流道;13、第三流道;14、第四流道;15、第五流道;16、第六流道;21、第一单向阀;22、第二单向阀;23、第三单向阀;24、第四单向阀;30、水龙头;41、第一节流装置;42、第二节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申请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申请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过滤系统,包括:第一膜过滤单元1、第二膜过滤单元2以及切换机构,其中,第一膜过滤单元1的原水入口和第二膜过滤单元2的原水入口能并联设置,第一膜过滤单元1的纯水出口和第二膜过滤单元2的纯水出口能并联设置,第一膜过滤单元1的纯水出口能和第二膜过滤单元2的原水入口连通,切换机构用于对第一膜过滤单元1和第二膜过滤单元2进行控制。

切换机构能使过滤系统具有至少三个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时,切换机构用于使第一膜过滤单元1和第二膜过滤单元2并联且处于制水状态,在第二工作状态时,切换机构用于使第一膜过滤单元1处于制水状态和第二膜过滤单元2处于停止制水状态,且第一膜过滤单元1和第二膜过滤单元2串联连接,在第三工作状态时,切换机构用于使第一膜过滤单元1处于断开状态和第二膜过滤单元2处于制水状态。

借由上述结构,切换机构可以使第一膜过滤单元1和第二膜过滤单元2处于并联和共同制水状态(即该过滤系统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从而在水温较低的情况下,使两个膜单元共同制水,进而提高该过滤系统的纯水流量。该切换机构还可以使第二膜过滤单元2和第一膜过滤单元1处于串联状态,且第二膜过滤单元2处于制水状态,第一膜过滤单元1处于停止制水状态(即该过滤系统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此时第二膜过滤单元2可以对第一膜过滤单元1进行冲洗,从而能降低该过滤系统在开机初期的TDS值。切换机构可以使第一膜过滤单元1处于断开状态和第二膜过滤单元2处于制水状态(即该过滤系统处于第三工作状态),从而在水温较高的情况下,只要使第二膜过滤单元2处于制水状态就可以使该过滤系统的出水量符合要求。

参照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过滤系统,该过滤系统包括第一膜过滤单元1、第二膜过滤单元2、第一流道11、第二流道12、第三流道13。其中,第一膜过滤单元1和第二膜过滤单元2包括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及微滤膜等。第一流道11的一端与第一膜过滤单元1的原水入口连通,第二流道12的一端与第二膜过滤单元2的原水入口连通。切换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流道11上的第一电磁阀3、设置在第二流道12上的第二电磁阀4。第三流道13的一端与第一膜过滤单元1的纯水出口连通,第三流道13的另一端与位于第二膜过滤单元2的原水入口和第二电磁阀4之间的第二流道12连通。

第一膜过滤单元1的纯水出口和第二膜过滤单元2的纯水出口能分别与水龙头30连接。为了避免水逆流,在第一膜过滤单元1的纯水出口和水龙头30之间设置有能自第一膜过滤单元1的纯水出口向水龙头30方向单向导通的第三单向阀23。在第二膜过滤单元2的纯水出口和水龙头30之间设置有能自第二膜过滤单元2的纯水出口向水龙头30方向单向导通的第四单向阀24。

参照图2所示,当第一电磁阀3和第二电磁阀4同时开启时,该过滤系统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第一膜过滤单元1和第二膜过滤单元2并联且同时处于制水状态。

参照图3所示,当第一电磁阀3开启,第二电磁阀4关闭时,该过滤系统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第一膜过滤单元1处于制水状态。第二膜过滤单元2处于不制水的状态。经过第一膜过滤单元1过滤产生的过滤水通过第三流道13可以对第二膜过滤单元2内的膜元件进行冲洗。优选地,为了防止第三流道13内的水产生逆流,可以在第三流道13设置仅能自第一膜过滤单元1的纯水出口向第二膜过滤单元2的原水入口单向导通的第一单向阀21。

参照图4所示,当第一电磁阀3关闭,第二电磁阀4开启时,该过滤系统处于第三工作状态,第一膜过滤单元1处于制水状态,第二膜过滤单元2处于断开不工作状态。

具体的,过滤系统还可以包括第四流道14、第一节流装置41和第二节流装置42。第一节流装置41设置在第一膜过滤单元1的废水出口。第二节流装置42设置在第二膜过滤单元2的废水出口。第四流道14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节流装置41的出口和第二节流装置42的出口连通。第四流道14的另一端能与第一膜过滤单元1的原水入口连通。为了避免第四流道14内的水逆流,第四流道14上设置有能自其一端向另一端单向导通的第二单向阀2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节流装置41和第二节流装置42为组合阀。参照图2所示,当该过滤系统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节流装置41和第二节流装置42处于废水比状态。

参照图3所示,当该过滤系统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一节流装置41处于废水比状态,第二节流装置42处于冲洗状态。在该状态下,由第一膜过滤单元1过滤产生的废水和对第二膜过滤单元2冲洗后的废水可以通过第四通道再次导入第一膜过滤单元1的原水入口。由此,可以减少第二膜过滤单元2冲洗所需要的水,提高该过滤系统的水效。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效,在第二工作状态下,原水或自来水与第一膜过滤单元1的原水入口断开。为了使该过滤系统在第二工作状态时不向外排废水,第一节流装置41和第二节流装置42的出口还可以设置有止水阀10。在过滤系统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下,止水阀10处于关闭状态。

参照图4所示,当该过滤系统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第一节流装置41处于不工作状态,第二节流装置42处于废水比状态。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流道14上设置有能被控制的电磁阀或其他控制元件,从而不再需要设置第二单向阀22。

过滤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五流道15,第五流道15分别与第一膜过滤单元1的原水入口和第二膜过滤单元2的原水入口连通,过滤系统包括设置在第五流道15上的温度检测单元8,当温度检测单元8检测到第五流道15的水的水温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例如,15摄氏度)时,切换机构使过滤系统处于第三工作状态,当温度检测单元8检测到第五流道15的水的水温小于预设温度时,切换机构使过滤系统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优选地,所述温度检测单元8临近所述第一膜过滤单元1的原水入口设置,从而使温度检测单元8检测到的温度与第一膜过滤单元1的过滤温度相同或相近,从而能更为准确地对过滤系统进行控制。

当然的,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温度检测单元8还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膜过滤单元1的纯水流道内,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膜过滤单元1的废水流道内。或者,所述温度检测单元8还可以设置在该过滤系统的其他流道中。

优选地,水泵9具有变频功能。当过滤系统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三状态时,水泵9以第一转速值运行;当过滤系统处于第二工作状态运行时,水泵9以第二转速值运行,其中,第一转速值大于第二转速值。

优选地,过滤系统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五流道15上的前置过滤单元7,前置过滤单元7位于所述第五流道15与所述第四流道14的另一端连通处的上游。前置过滤单元7可以包括活性炭等,对水进行初级过滤。

优选地,第一膜过滤单元1和第二膜过滤单元2的产水量比为1:3至1:4之间。

由于在第三工作状态下,第二膜过滤单元2处于停止制水状态。因此,考虑到膜过滤单元即使空置其寿命也在不断减少,因此第二膜过滤单元2(即第二膜过滤单元2的产水量)不宜过大。但是,还考虑到在第二工作状态下第一膜过滤单元1制得的纯水需要对第二膜过滤单元2进行冲洗。如果第一膜过滤单元1相较于第二膜过滤单元2过小,就需要长时间才能实现对第二膜过滤单元2冲洗。因此,第二膜过滤单元2的产水量不宜过小。综上,第二膜过滤单元2和第一膜过滤单元1的比例需要适中。经过本申请人反复研究和试验得出,第一膜过滤单元1和第二膜过滤单元2的产水量比为1:3至1:4之间效果较佳。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过滤系统还可以具有用于对第一膜过滤单元1的制水时间进行记录的计时器,当计时器记录到的时间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例如30分钟)时,切换机构使过滤系统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当计时器记录到的时间值小于预设时间时,切换机构使过滤系统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三工作状态。

当计时器记录到的时间值小于预设时间且温度检测单元8检测到第五流道15的水的水温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例如,14摄氏度)时,切换机构使过滤系统处于第三工作状态,当计时器记录到的时间值小于预设时间且温度检测单元8检测到第五流道15的水的水温小于预设温度时,切换机构使过滤系统处于第一工作状态。

优选地,切换机构用于使过滤系统具有第四工作状态,在第四工作状态时,切换机构用于使第二膜过滤单元2处于断开状态和第一膜过滤单元1处于冲洗状态。由此,原水或自来水可以对第一膜过滤单元1进行冲洗,从而延长第一膜过滤单元1的寿命。

参照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过滤系统,该过滤系统包括第一膜过滤单元1、第二膜过滤单元2、与第一膜过滤单元1的原水入口连通的第一流道11、与第二膜过滤单元2的原水入口连通的第二流道12、分别与第一膜过滤单元1的纯水出口和第一膜过滤单元1的原水入口连通的第三流道13、分别与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连通的第三流道13、设置在第三流道13上的前置过滤单元7、水泵9以及切换机构。切换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流道11上的第一电磁阀3、设置在第二流道12上的第二电磁阀4、设置在第三流道13上的第三电磁阀5、设置在第一膜过滤单元1的废水出口的第一节流装置41、设置在第二膜过滤单元2的废水出口的第二节流装置42。第一膜过滤单元1的纯水出口和第二膜过滤单元2的纯水出口可以分别与水龙头30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节流装置41和第二节流装置42均为组合阀。

在小于预设温度(例如,16摄氏度)时,该过滤系统切换至第一工作状态。此时水泵9处于开启状态,第一电磁阀3和第二电磁阀4打开,第三电磁阀5关闭。第一节流装置41和第二节流装置42均处于节流状态。第一膜过滤单元1和第二膜过滤单元2并联,且均处于共同制水状态。

当需要对第二膜过滤单元2进行冲洗时(例如,第二膜过滤单元2的制水时间达到40分钟),该过滤系统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此时水泵9处于开启状态,第一电磁阀3和第三电磁阀5打开,第二电磁阀4关闭。第一节流装置41处于节流状态,第二节流装置42处于冲洗状态。第一膜过滤单元1和第二膜过滤单元2串联,经过第一膜过滤单元1过滤后的纯水对第二膜过滤单元2进行冲洗。

在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例如,16摄氏度)情况下,该过滤系统切换至第三工作状态。此时水泵9处于开启状态,第一电磁阀3和第三电磁阀5关闭,第二电磁阀4打开。第一节流装置41处于不工作状态,第二节流装置42处于节流状态。第一膜过滤单元1处于断开状态。第二膜过滤单元2处于制水状态。

当需要对第一膜过滤单元1进行冲洗时(例如,第一膜过滤单元1的制水时间达到60分钟),该过滤系统切换至第四工作状态。此时水泵9处于开启状态,第一电磁阀3打开,第二电磁阀4和第四电磁阀6关闭。第一节流装置41处于冲洗状态。第一膜过滤单元1处于冲洗状态。第二膜过滤单元2关闭。此时原水或自来水对第一膜过滤单元1进行冲洗。

参照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过滤系统,该过滤系统与上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还包括第六流道16,第六流道16的一端与水泵9的入口连通,第六流道16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膜过滤单的废水出口和第二节流装置42的入口连通。切换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六流道16上的第四电磁阀6。在该过滤系统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三工作状态时,第四电磁阀6处于打开状态,经过第二膜过滤单元2过滤产生的部分废水均通过第六流道16回流至水泵9之前,经过第二膜过滤单元2过滤产生的另一部分的废水通过第二节流装置42排出。在该过滤系统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四电磁阀6处于开启状态,从而使部分废水回流。第二膜过滤单元2冲洗产生的废水可以从第二节流装置42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节流装置41和第二节流装置42均为组合阀。

在上述实施例中,单向阀可以使用受控的电磁阀来代替。此外,节流装置可以由电磁阀和废水比组成的组合阀,也可以是废水比。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申请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申请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