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可拆卸式填料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3377发布日期:2018-12-05 19:46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可拆卸式填料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净化处理,特别是指一种适用于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可拆卸式填料支架。



背景技术: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指一种好氧生物膜污水处理的方法,具有体积负荷大、生物量高、污泥产量少等优点,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生物接触氧化系统包括浸没于污水中的填料、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及填料支架,曝气系统及池体。污水主要通过填料上被附着的生物膜得以净化。大多数接触氧化池中的填料通过捆绑的方式被固定在支架上,浸没在水面下,而填料支架被焊接固定于池体,填料不能被捞出水面观察其上面附着的生物膜生长状况,且填料更换频率一般为3-5年/次,由于时间过长,导致大部分填料出现不同程度的结球现象影响水处理效果。目前的检修方式需将生化池中的水排出池外,人员进入池内进行检修、更换,上述现有技术需将水厂停运,导致污水无法处理,危害污水厂周围环境及居民的身体健康。

现阶段的行业技术人员的研究方向以及专利文献报道主要是对填料支架拆卸的便捷性行进行研究,申请人所检索的背景技术包括:

专利号为201320292717.9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易更换填料装置,其技术解决方案为:该装置结构为组合填料装置和球型填料装置,组合填料经过绳索固定于上层钢筋支架上,下端固定球型填料,球型填料中装载碎石,碎石重量及填料自身自重使填料整体下垂不上浮。该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在实际应用中相邻填料的间距较近(150-300mm),填料晃动时易缠结,减少微生物与填料的接触面积,不利于污水的处理。

专利201511023312.5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固定填料的支架框,其技术解决方案为:支架框顶端连接多个吊装钢丝绳,需维修时,将支架框提起进行单独维修,该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该框体结构的内部中心填料更换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可拆卸式填料支架,不仅能够方便地实现拆装作业,而且可在池体正常运行的工况下完成填料的更换及维护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技术构思是:

适用于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可拆卸式填料支架,包括水平设置且平行分布的上框架及下框架,上框架、下框架通过竖杆连接组成支撑框架,上框架上平行间隔固定有上横杆,下框架上平行间隔固定有下横杆,上横杆及下横杆上分别设有与填料两端适配的接口,支撑框架顶部设有可与池体两侧壁适配并与其实现搭接的限位杆。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构思还有:

为避免支撑框架的在纵向运动中产生较大的横向移动,有效避免因晃动而造成的填料缠绕,便于填料的更换,优选的技术方案是,与竖杆对应的池体1两侧壁内表面固定有可使竖杆沿其纵向滑动的定位杆。

为实现对矩形框架定位的前提下进一步满足零部件之间的配合灵活,便于矩形框架的提升及下降,更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池体两侧壁内表面固定有可使竖杆沿其纵向滑动的定位杆。更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定位杆包括设置于与竖杆前、后对应并与其间隙配合的前定位杆及后定位杆。

为便于填料的更换,填料与上、下横杆之间采用可拆式连接,较为优选的技术实现方式是,所述的填料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横杆及下横杆采用挂装配合或插装配合。为便于悬挂点的设置,上横杆及下横杆可以采用现有的型材制作,如C型钢、T型钢或其结合等,为避免填料因过长产生彼此缠绕,填料的长度应于上、下横杆之间的间距适配。

为便于实现支撑框架的移动,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支撑框架顶部设有吊耳9。

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两端”、“纵向”、“两侧”、“内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

为满足支撑框架结构强度及耐腐蚀等技术及使用要求,上横杆、下横杆、竖杆优选采用表面进行防腐处理的金属材质制作。填料采用辫带式填料,因其属于现有技术,申请人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安装时,在池体顶端按定位杆的位置做出明显标记,将支撑框架两侧沿池顶向池底安插并将竖杆置于定位杆之间,限位杆两端搭接于池顶两侧;维修时,上提或通过吊装工具及吊耳将带有填料的支撑框架提出水面,拆除更换受损填料。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由上框架、下框架、竖杆组成的支撑框架,采用平行间隔分布的上、下横杆作为填料的附着载体,在满足填料附着载体结构稳定、便于实现安装拆卸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实现受损填料的多排或逐一更换,无需将池体中的污水排空即可检修损坏填料,保证水厂正常运行。

2、定位杆的结构设计不仅便于支撑框架的安装及定位,同时进一步降低了相邻填料之间因晃动产生相互缠绕的可能性,便于单排定期检修填料,延长池体内填料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3、填料两端与上、下横杆采用挂装或轨道式插装配合,便于单排或逐一检修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支撑框架的立体图。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池体;2、上框架;3、下横杆;4、填料;5、上横杆;6、下框架;7、竖杆;8、定位杆;9、吊耳;10、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记载的内容为准,任何依据说明书所做出的等效技术手段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如图示,其中包括水平设置且平行分布的上框架2及下框架6,上框架2、下框架6通过竖杆7连接组成支撑框架,上框架2上平行间隔固定有上横杆5,下框架6上平行间隔固定有下横杆3,上横杆5及下横杆3上分别设有与填料4两端适配的接口,支撑框架顶部设有可与池体1两侧壁适配并与其实现搭接的限位杆10。

池体1两侧壁内表面固定有可使竖杆7沿其纵向滑动的定位杆8。更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定位杆8包括设置于与竖杆7前、后对应并与其间隙配合的前定位杆及后定位杆。

所述的填料4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横杆5及下横杆3采用挂装配合。上横杆5及下横杆3由插装配合的C型钢、T型钢组成,填料4两端挂设于T型钢上。

支撑框架顶部设有吊耳9。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