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牙科领域的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1561发布日期:2018-11-28 00:09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牙科领域的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科污水处理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牙科领域的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重视牙科问题,一般情况下,很多人都会遇到牙科问题,因此需要就诊牙医。在牙医技术领域中,当牙医对患者进行牙科治疗时,患者会不断产生口水或唾液等污水,因此牙医在作业工程中需要不断排放污水。

然而,传统的牙医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方式就是直接将污水排放出去,并未对污水进行任何杀菌消毒处理,这样容易影响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牙科领域的污水处理设备,能够对患者所产生的污水进行杀菌消毒处理,使得排出的水不污染环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牙科领域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框架,其中框架的内腔内设有处于不同水平面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收容水缸,设置在框架的内腔的底部,其中收容水缸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输入口,且收容水缸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输出口;提升泵,设置在框架的内腔的底部,其中提升泵通过第一输送管与收容水缸的第一输出口连通;处理水缸,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其中处理水缸的第二输入口通过第二输送管与提升泵连通;第一循环水管,其一端与处理水缸的第二输出口连通;循环泵,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其中循环泵与第一循环水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循环水管,其一端与循环泵连通,另一端与处理水缸的第三输入口连通;臭氧生成水缸,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第一臭氧收容罐,设置在臭氧生成水缸的一侧,其中第一臭氧收容罐的底部通过第三输送管与臭氧生成水缸的底部连通;第一高压发生器,设置在臭氧生成水缸的底部,且与第三输送管连接,以对第三输送管内的水进行高压电离,以通过第一臭氧收容罐收容臭氧;其中,第一循环水管中设置有第一射流器,且第一射流器设有与第一臭氧收容罐连通的第一气体输入口,以使得第一循环水管中有水流动时,第一臭氧收容罐所产生的臭氧通过第一气体输入口进入第一循环水管中。

其中,还包括:第二臭氧收容罐,设置在臭氧生成水缸的另一侧,其中第二臭氧收容罐的底部通过第四输送管与臭氧生成水缸的底部连通;第二高压发生器,设置在臭氧生成水缸的底部,且与第四输送管连接,以对第四输送管内的水进行高压电离,以通过第二臭氧收容罐收容臭氧。

其中,第二循环水管中设置有第二射流器,其中第二射流器设有与第二臭氧收容罐连通的第二气体输入口,以使得第二循环水管中有水流动时,第二臭氧收容罐所产生的臭氧通过第二气体输入口进入第二循环水管中。

其中,臭氧生成水缸的两侧的底部分别延伸设置有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第一臭氧收容罐设置在第一承载板上,第二臭氧收容罐设置在第二承载板上,

其中,臭氧生成水缸的一侧设有与臭氧生成水缸的一侧形成第一收容腔体的第一保护栏,第一臭氧收容罐收容在第一收容腔体内,且臭氧生成水缸的另一侧设有与臭氧生成水缸的另一侧形成第二收容腔体的第二保护栏,第二臭氧收容罐收容在第二收容腔体内。

其中,臭氧生成水缸的中部延伸设置有呈矩形状的凸出部,第一臭氧收容罐和第二臭氧收容罐分别设置在凸出部的两侧。

其中,收容水缸还设有溢出口,其中溢出口所处的高度比第一输入口所处的高度高,溢出口所处的高度比第一输出口所处的高度低,且收容水缸的第一输出口所在的高度比处理水缸的第二输入口所在的高度低。

其中,第一输送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输送管的通断的第一电磁阀,且第一循环水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循环水管的通断的第二电磁阀。

其中,第二输送管上设置有使得收容水缸的污水朝处理水缸流向的单向阀。

其中,处理水缸中设置有用于检测处理水缸的液位的液位传感器,以使得液位传感器检测到处理水缸的液位达到预定值时,循环泵开始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应用于牙科领域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框架,其中框架的内腔内设有处于不同水平面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收容水缸,设置在框架的内腔的底部,其中收容水缸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输入口,且收容水缸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输出口;提升泵,设置在框架的内腔的底部,其中提升泵通过第一输送管与收容水缸的第一输出口连通;处理水缸,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其中处理水缸的第二输入口通过第二输送管与提升泵连通;第一循环水管,其一端与处理水缸的第二输出口连通;循环泵,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其中循环泵与第一循环水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循环水管,其一端与循环泵连通,另一端与处理水缸的第三输入口连通;臭氧生成水缸,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第一臭氧收容罐,设置在臭氧生成水缸的一侧,其中第一臭氧收容罐的底部通过第三输送管与臭氧生成水缸的底部连通;第一高压发生器,设置在臭氧生成水缸的底部,且与第三输送管连接,以对第三输送管内的水进行高压电离,以通过第一臭氧收容罐收容臭氧;其中,第一循环水管中设置有第一射流器,且第一射流器设有与第一臭氧收容罐连通的第一气体输入口,以使得第一循环水管中有水流动时,第一臭氧收容罐所产生的臭氧通过第一气体输入口进入第一循环水管中。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污水处理设备能够对患者所产生的污水进行杀菌消毒处理,杀菌消毒效果好,使得排出的水不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牙科领域的污水处理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污水处理设备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污水处理设备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污水处理设备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污水处理设备的第四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5,该应用于牙科领域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框架10、收容水缸11、提升泵12、处理水缸13、第一循环水管14、循环泵15、第二循环水管、臭氧生成水缸16、第一臭氧收容罐17、第一高压发生器161、第二臭氧收容罐18和第二高压发生器162。

框架10的内腔内设有处于不同水平面的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

收容水缸11设置在框架10的内腔的底部,其中收容水缸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输入口,且收容水缸1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输出口112。

在本实施例中,收容水缸11还设有溢出口113,其中溢出口113所处的高度比第一输入口所处的高度高,溢出口113所处的高度比第一输出口112所处的高度低。

提升泵12设置在框架10的内腔的底部,其中提升泵12通过第一输送管与收容水缸11的第一输出口112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输送管的通断的第一电磁阀121。

处理水缸13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01上,其中处理水缸13的第二输入口通过第二输送管与提升泵12连通,以通过提升泵12将收容水缸11内的水输送至处理水缸13内。

应理解,第二输入口设置在处理水缸13的底部,其中处理水缸1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输出口。

在本实施例中,收容水缸11的第一输出口112所在的高度比处理水缸13的第二输入口所在的高度低。应理解,由于收容水缸11的第一输出口112所在的高度比处理水缸13的第二输入口所在的高度低,因此收容水缸11的污水在正常情况下是无法流到处理水缸13内的,而为了能够将收容水缸11输送至处理水缸13内,优选设置提升泵12,以通过提升泵12将收容水缸11输送至处理水缸13内。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处理水缸13的水流至收容水缸13,优选在第二输送管上设置有使得收容水缸11的污水只能朝处理水缸13流向的单向阀,能够有效防止处理水缸13的水倒流,能够有效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第一循环水管14的一端与处理水缸13的第二输出口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循环水管14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循环水管14的通断的第二电磁阀。

循环泵15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01上,其中循环泵15与第一循环水管14的另一端连通。

第二循环水管的一端与循环泵15连通,第二循环水管的另一端与处理水缸13的第三输入口连通。

应理解,本实施例的处理水缸13、第一循环水管14、循环泵15和第二循环水管形成一连通回路,使得处理水缸13的污水可以在该连通回路中循环流动。

臭氧生成水缸16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

第一臭氧收容罐17设置在臭氧生成水缸16的一侧,其中第一臭氧收容罐17的底部通过第三输送管与臭氧生成水缸16的底部连通。

第一高压发生器161设置在臭氧生成水缸16的底部,且第一高压发生器161与第三输送管连接,以对第三输送管内的水进行高压电离,以通过第一臭氧收容罐17收容臭氧。应理解,第一高压发生器161对第三输送管内的水进行高压电离,而臭氧生成水缸16为第一输送管提供水,因此在第三输送管内所产生的臭氧由第一臭氧收容罐17收集,在第三输送管内所产生的氢气由臭氧生成水缸16收集。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高压发生器161电离水产生臭氧的技术可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臭氧生成水缸16的一侧的底部延伸设置有第一承载板163,第一臭氧收容罐17设置在第一承载板163上。进一步的,臭氧生成水缸16的一侧设有与臭氧生成水缸16的一侧形成第一收容腔体的第一保护栏164,第一臭氧收容罐17收容在第一收容腔体内。应理解,通过将第一臭氧收容罐17收容在第一收容腔体,使得第一臭氧收容罐17可以稳定固定在臭氧生成水缸16上,可方便安装和拆卸第一臭氧收容罐17,也方便携带。

优选地,臭氧生成水缸16、第一承载板163和第一保护栏164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循环水管14中设置有第一射流器141,且第一射流器141设有与第一臭氧收容罐17连通的第一气体输入口,以使得第一循环水管14中有水流动时,第一臭氧收容罐17所产生的臭氧通过第一气体输入口进入第一循环水管14中,以对第一循环水管14中的污水进行有效杀菌消毒。

应理解,本实施例的第一射流器141包括分别与第一循环水管14连通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当第一射流器141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有水流过时(即水从第一射流器141的第一进水口流至第一出水口时),此时第一射流器141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产生负压,从而将臭氧从第一射流器141的第一气体输入口流进第一循环水管14内。另外,由于第一射流器141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产生负压时臭氧才从第一射流器141的第一气体输入口流进第一循环水管14内,这样可以避免臭氧浪费发生,起到节约作用。

第二臭氧收容罐18设置在臭氧生成水缸16的另一侧,其中第二臭氧收容罐18的底部通过第四输送管181与臭氧生成水缸16的底部连通。

第二高压发生器162设置在臭氧生成水缸16的底部,且第二高压发生器162与第四输送管181连接,以对第四输送管181内的水进行高压电离,以通过第二臭氧收容罐18收容臭氧。应理解,第二高压发生器162对第四输送管181内的水进行高压电离,而臭氧生成水缸16为第四输送181管提供水,因此在第二输送管181内所产生的臭氧由第二臭氧收容罐18收集,在第四输送管181内所产生的氢气由臭氧生成水缸16收集。值得注意的是,第二高压发生器162电离水产生臭氧的技术可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臭氧生成水缸16的另一侧的底部延伸设置有第二承载板165,第二臭氧收容罐18设置在第二承载板165上。进一步的,臭氧生成水缸16的另一侧设有与臭氧生成水缸16的另一侧形成第二收容腔体的第二保护栏166,第二臭氧收容罐18收容在第二收容腔体内。应理解,通过将第二臭氧收容罐18收容在第二收容腔体内,使得第二臭氧收容罐18可以稳定固定在臭氧生成水缸16上,可方便安装和拆卸第二臭氧收容罐18,也方便携带。

优选地,臭氧生成水缸16、第二承载板和第二保护栏166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循环水管中设置有第二射流器,其中第二射流器设有与第二臭氧收容罐18连通的第二气体输入口,以使得第二循环水管中有水流动时,第二臭氧收容罐18所产生的臭氧通过第二气体输入口进入第二循环水管中,以对第二循环水管中的污水进行有效杀菌消毒。

应理解,本实施例的第二射流器包括分别与第二循环水管连通的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当第二射流器的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有水流过时(即水从第二射流器的第二进水口流至第二出水口时),此时第二射流器的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产生负压,从而将臭氧从第二射流器的第二气体输入口流进第二循环水管内。另外,由于第二射流器的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产生负压时臭氧才从第二射流器的第二气体输入口流进第二循环水管内,这样可以避免臭氧浪费发生,起到节约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臭氧生成水缸16呈矩形状。进一步的,臭氧生成水缸16的中部延伸设置有呈矩形状的凸出部160,第一臭氧收容罐17和第二臭氧收容罐18分别设置在凸出部160的两侧。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处理水缸13中设置有用于检测处理水缸13的液位的液位传感器,以使得液位传感器检测到处理水缸13的液位达到预定值时,循环泵15开始工作。当然,当液位传感器检测到处理水缸13的液位达到预定值时,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打开。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应用于牙科领域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框架,其中框架的内腔内设有处于不同水平面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收容水缸,设置在框架的内腔的底部,其中收容水缸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输入口,且收容水缸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输出口;提升泵,设置在框架的内腔的底部,其中提升泵通过第一输送管与收容水缸的第一输出口连通;处理水缸,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其中处理水缸的第二输入口通过第二输送管与提升泵连通;第一循环水管,其一端与处理水缸的第二输出口连通;循环泵,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其中循环泵与第一循环水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循环水管,其一端与循环泵连通,另一端与处理水缸的第三输入口连通;臭氧生成水缸,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第一臭氧收容罐,设置在臭氧生成水缸的一侧,其中第一臭氧收容罐的底部通过第三输送管与臭氧生成水缸的底部连通;第一高压发生器,设置在臭氧生成水缸的底部,且与第三输送管连接,以对第三输送管内的水进行高压电离,以通过第一臭氧收容罐收容臭氧;其中,第一循环水管中设置有第一射流器,且第一射流器设有与第一臭氧收容罐连通的第一气体输入口,以使得第一循环水管中有水流动时,第一臭氧收容罐所产生的臭氧通过第一气体输入口进入第一循环水管中。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污水处理设备能够对患者所产生的污水进行杀菌消毒处理,杀菌消毒效果好,使得排出的水不污染环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