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化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1545发布日期:2018-11-28 00:09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氧化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化工环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氧化罐。



背景技术:

湿法脱硫技术既可以脱除烟气中的SO2,也可以脱除烟气中的粉尘,具有脱硫率高、装置运行可靠、操作简单等优点,因而世界各国现有的烟气脱硫技术主要以湿法脱硫为主。湿法脱硫技术分为可再生湿法脱硫工艺和非可再生湿法脱硫工艺。其中,EDV湿法脱硫工艺、WGS湿法脱硫工艺及中石化湍冲文丘里湿法除尘钠法脱硫技术等非可再生湿法脱硫工艺应用较为广泛。在上述湿法脱硫工艺中,脱硫废水中含有粉尘、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以及重金属等污染物,需进入后续的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以降低脱硫废水的COD(化学需氧量)及颗粒悬浮物浓度以达到外排标准。

CN201610592733.8公开了一种脱硫废水处理方法,脱硫废水与絮凝剂混合后进行固液分离,然后进入氧化罐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以降低其COD;CN201110153423.3、CN201310421183.X、CN201420106746.6、CN201620798957.X所公开的脱硫废水处理工艺或装置均采用氧化罐来降低脱硫废水的COD,CN201610048983.5公开了一种处理高盐废水的氧化罐。为了使脱硫废水与空气充分接触以提高脱硫废水的氧化效果,上述专利中的氧化罐均设置了电动搅拌器对脱硫废水进行搅拌,造成装置的电耗增加,运行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氧化罐,该氧化罐在脱硫废水进入罐体后推动旋转叶轮旋转,带动搅拌桨旋转,实现氧化罐自搅拌功能,无需设置电动搅拌器,降低了运行成本。气体以切线方向进入氧化罐,与脱离废水的旋转方向相同或相反,有利于气体在脱硫废水内的均匀分散,极大的增加了气体的利用率及脱硫废水的氧化速率。

本实用新型的氧化罐内设置搅拌装置,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旋转轴、旋转叶轮和搅拌桨,搅拌装置通过固定件连接于罐底;所述的固定件为圆筒状结构,底部固定于罐底;旋转轴安装于固定件内,旋转轴可在固定件内自身转动;所述的旋转轴由上至下依次为旋转叶轮和若干组搅拌桨。

所述的旋转叶轮由若干叶片组成,叶片以旋转轴为中心在水平方向上均匀分布,叶片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90°,优选45~90°。

所述的氧化罐下部设置有气体入口,气体入口连接有气体入口管,气体入口管沿水平方向延伸至氧化罐的中心线,与中心线方向上的气体分布管连通;气体分布管由下到上依次水平分布若干组气体支管,优选1~4组,每组气体支管由2~8根气体支管组成,各气体支管在同一水平面均匀分布,气体支管为圆弧形且旋向相同,气体支管一端与气体分布管连通,另一端为气体分布管的气体出口。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搅拌桨成轴对称分布。

所述的氧化罐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脱硫废水入口,脱硫废水入口中心线与旋转叶轮水平方向中心线位于同一水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脱硫废水进入氧化罐,从脱硫废水入口高速喷出推动旋转叶轮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叶轮通过旋转轴带动搅拌桨旋转,搅拌桨推动脱硫废水旋转,实现了氧化罐内脱硫废水自搅拌的效果;气体以切线方向进入氧化罐,有利于气体在脱硫废水内的均匀分散,极大的增加了气体的利用率及脱硫废水的氧化速率;无需设置电动搅拌器,氧化罐运行过程中不耗电,降低了氧化罐的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氧化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氧化罐气体管线的A向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氧化罐罐体,2-排气口,3-罐顶,4-脱硫废水入口,5-罐底,6-气体入口,7-旋转叶轮,8-旋转轴,9-搅拌桨,10-气体支管,11-固定件,12-脱硫废水出口,13-气体入口管,14-气体分布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氧化罐,用于对湿法脱硫工艺中产生的脱硫废水进行氧化,包括氧化罐罐体1、罐顶3和罐底5,罐顶设置有排气口2,排气口2与氧化罐罐体1连通,罐底5为倒圆锥形,罐底5设置有脱硫废水出口12,罐底5内设置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由旋转轴8、旋转叶轮7和搅拌桨9组成,搅拌装置通过固定件11连接于罐底5,固定件11上部为中空的圆筒状结构,底部固定于罐底5,搅拌装置的旋转轴8竖直插装于固定件11的圆筒状结构内,旋转轴8由上至下依次固定旋转叶轮7、搅拌桨9,旋转叶轮7和搅拌桨9以旋转轴8为中心呈对称分布,旋转叶轮7由若干叶片组成,叶片在水平方向上均匀分布,叶片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90°,搅拌桨9沿轴向水平设置若干组,氧化罐罐体1上设置有一个脱硫废水入口4,脱硫废水入口4中心线与旋转叶轮7水平方向中心线位于同一水平面,氧化罐罐体1下部设置有气体入口6,气体入口6连接气体入口管13,气体入口管13沿水平方向延伸至氧化罐的中心线,与中心线方向上的气体分布管14连通,气体分布管14由下到上依次水平分布4组气体支管,每组气体支管由4根气体支管10组成,气体支管10为圆弧形,气体支管10在同一水平面上均匀分布且旋转方向均为顺时针,气体支管10一端与气体分布管14连通,另一端为气体分布管14的气体出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