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处理和泥水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6742发布日期:2019-01-13 17:50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处理和泥水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含金属或金属离子污泥处理、环保设备等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泥处理和泥水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环保领域中,污泥处理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环。通常情况下,污泥是由原废水中的固体物质和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如铝、铜,废水中还含有金属离子等。污泥处理是对污泥进行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的过程。污水处理程度越高,就会产生越多的污泥残余物需要加以处理。

目前,存在多种污泥处理和泥水过滤系统,这些系统通常是利用酸、碱或者微生物与污泥中的对应成分进行反应,而在反应过程中,通常需要不断的搅拌,以使反应物充分混合。然而,在反应进行过程中,通常反应物或者生成物通常会存在有害气体,而且气味较大,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破坏周围空气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处理和泥水过滤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至少一种技术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泥处理和泥水过滤系统,包括污泥堆放区、污泥处理槽、存储池;以及进料机构,用以将污泥堆放区的污泥输送至污泥处理槽;酸气管道,铺设于所述污泥处理槽的底部;酸气入料系统,连通于所述酸气管道;增压系统,连通于所述酸气管道;排料系统,连通于污泥处理槽和存储池之间,用以将污泥处理槽中的处理后的污泥水排入存储池中;抽水泵,抽取存储池中的上层清液;过滤装置,包括多个并联的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一端连接所述抽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酸气管道为网状结构,包括至少一酸气入口、至少一气流入口以及多个排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酸气管道设有多根管体,所述排气孔设于每一所述管体的两侧。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排气孔的开口方向朝上,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85°。

进一步的,所述增压系统包括罗茨鼓风机,通过管道连通于所述酸气管道;盖板或盖布,盖接于所述污泥处理槽上。

进一步的,所述增压系统还包括风机,通过管道连接在所述盖板或盖布上,且连通于所述污泥处理槽;酸气吸收塔,连通于所述风机的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酸气吸收塔的出风口还连通于所述罗茨鼓风机的进风管道上。

进一步的,所述酸气入料系统包括酸液储存罐,通过酸进气管路连通至所述酸气管道,酸液储存罐中设有酸液雾化器,所述酸进气管路上设有酸进气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排料系统包括排污泵,通过排污管路连通至污泥处理槽和存储池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轨道,设于所述污泥堆放区的上方;滑动组件,设于轨道上;吊钩,设于所述滑动组件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处理和泥水过滤系统,在反应过程中无需搅拌以促进反应的进行,盐酸由底部向上渗透并通过增压系统促进反应的进行,通过空气循环,有效的提高了反应速度,同时进一步促进了环保;通过过滤装置,对污泥水进一步过滤,达到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泥处理和泥水过滤系统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泥处理和泥水过滤系统的侧面部分剖视图。

图3是图1的部分放大图。

图4为酸气管道的俯视图。

图5为酸气管道的单根管体的剖面图。

图6为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污泥堆放区; 2污泥处理槽;

3存储池; 41轨道;

42滑动组件; 43吊钩;

5酸气管道; 51酸气入口;

52气流入口; 53排气孔;

61酸液储存罐; 62酸进气阀门;

63酸进气管路; 71罗茨鼓风机;

72风机; 73酸气吸收塔;

74盖板或盖布; 75吸风罩;

8排污泵; 9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污泥处理和泥水过滤系统,包括污泥堆放区1、污泥处理槽2、存储池3;以及进料机构、酸气管道5、酸气入料系统、增压系统、排料系统、抽水泵以及过滤装置。

本实施例中,污泥堆放区1、污泥处理槽2、存储池3按照合理的规划设计。污泥处理槽2、存储池3可以设置多个。

所述进料机构用以将污泥堆放区1的污泥输送至污泥处理槽2。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轨道41、滑动组件42、吊钩43,轨道41设于所述污泥堆放区1的上方,该轨道41包括横向轨道41和纵向轨道41,横向轨道41通过滚轮设于纵向轨道41上;滑动组件42设于轨道41上;吊钩43设于所述滑动组件42上,滑动组件42包括滚轮和安装架,吊钩43安装在安装架下方。吊钩43将污泥块搬运至铲泥车,再通过铲泥车将污泥输送至污泥处理槽2,所述进料机构的结构为现有的技术,对此不再赘述。

如图4至图5所示,酸气管道5铺设于所述污泥处理槽2的底部;酸气管道5由管体横纵分布成网状结构,酸气管道5包括至少一酸气入口51、至少一气流入口52以及多个排气孔53。排气孔53设于每一所述管体的两侧。每一所述排气孔53的开口方向朝上,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85°。优选为45°。该结构能够避免污泥堵塞排气孔53,同时又能使排气孔53的酸气向上进入上层的污泥层。

酸气入料系统连通于酸气管道5的酸气入口51。具体的,所述酸气入料系统包括酸液储存罐61、酸液雾化器、酸进气阀门62以及酸进气管路63,酸液储存罐61通过酸进气管路63连通至酸气管道5,酸液雾化器设于酸液储存罐61中,所述酸进气管路63上设有酸进气阀门62。本实施例中,所用的算为盐酸。

所述增压系统连通于酸气管道5。具体的,所述增压系统包括罗茨鼓风机71、风机72、酸气吸收塔73、盖板或盖布74以及用以气流循环的管道,罗茨鼓风机71通过管道连通于酸气管道5,该管道上设有阀门;盖板或盖布74盖接于所述污泥处理槽2上,盖板或盖布74盖的中部设有排气孔53,一吸风罩75罩于排气孔53上,吸风罩75通过管道连接在风机72上。酸气吸收塔73连通于所述风机72的出口。酸气吸收塔73的出风口还连通于所述罗茨鼓风机71的进风管道上。由于反应时,污泥和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风机72从污泥处理槽2抽出的空气进入酸气吸收塔73过滤掉酸后还残存热量,将经酸气吸收塔73过滤后的热空气通过罗茨鼓风机71排进污泥处理槽2后,一方面增大污泥处理槽2的气压,使得盐酸在气流和较大的气压作用(一般为2个大气压)下充分与污泥反应,另一方面,热空气能够加快反应速度,且不浪费热能,所有反应均在循环系统中进行。

排料系统连通于污泥处理槽2和存储池3之间,用以将污泥处理槽2中的处理后的污泥水排入存储池3中。所述排料系统包括排污泵8,通过排污管路连通至污泥处理槽2和存储池3之间。

在进行污泥处理时,污泥处理槽2中,其上层为污泥,下层为酸气管道5。酸气由酸气管道5的排气孔53向上喷出,并逐渐向上渗透,酸气与污泥中的金属物或金属化合物等反应,此为放热反应。之后酸气入料系统停止工作,增压系统工作,增压系统的阀门打开,由罗茨鼓风机71向污泥处理槽2中鼓风,气流从排气孔53向上喷出,同时风机72工作,抽取反应后污泥处理槽2中污泥上层的气体至酸气吸收塔73,经过酸气吸收塔73吸收过滤后再次将热空气通入罗茨鼓风机71的进气口,由罗茨鼓风机71向排气孔53鼓风。此时,污泥的下层和污泥的上层形成气压差,更加容易使酸气向上渗透,与污泥充分反应。

抽水泵抽取存储池中的上层清液至过滤装置中。如图6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多个并联的过滤器9;所述过滤器9的一端连接所述抽水泵。所述过滤器为盐酸过滤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