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治疗仪治疗头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5554发布日期:2019-02-12 22:11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治疗仪治疗头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生物治疗仪治疗头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红外生物效应治疗仪运用非热生物效应的医学功能,由电磁波与生物体相互作用,采用脉冲宽度调制技术,调节光输出功率,通过导光过滤技术实现红外非热生物效应的波长,这段波长与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相同,它能代替ATP分子为细胞提供能量,直接激活和活化细胞。生理修复、无创治疗妇女外生殖道疾病的最新一代物理治疗设备。

依据我国生物物理、生物电子专家庞小峰教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吴本玠教授、中国著名生物医学、工程学专家、北京协和医院杨子彬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陈景藻教授等专家研究发现:“所有生命体包括细胞,从分子水平上讲都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生命体的任何运动,都是由蛋白质运输的生物能量来完成,生命体细胞不断更新换代,旧的细胞不断死亡,新的细胞不断产生,产生的新细胞 DNA复制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是由附着在蛋白质分子上的ATP分子(三磷酸腺苷) 水解时释放的能量提供的。如果细胞内ATP不能水解或蛋白质不能输送能量,细胞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就会诱发各种疾病。

研究发现:红外光谱中0.8μm~3μm的部分波长与ATP分子水解时释放能量的相同,这段波长的一段红外生物光波能代替ATP分子为蛋白质供能,引起蛋白质分子中的酰胺键量子有序振动,从而使生物能量顺利地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激活和活化细胞,为细胞提供生物能量,促使细胞恢复正常生长发育,生理修复、无创治疗妇女外生殖道疾病。这就是红外非热生物效应医学功能和机理。

哈尔滨亿尔诺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中国自动化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科研专家和专业从事医疗器械研究的技术人才,对现行物理治疗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对比,从组织细胞学上根本改变了以往物理治疗热效应理论观点,运用红外生物效应的医学功能,利用产生非热生物效应的特定波长与本公司生产的生物抑菌剂紧密配合,对病患周围组织光照,引起系列生理、生物学的非热效应,激活和活化细胞,改变细胞生态环境,创造细胞外的呼吸环境,增强黏膜免疫机能,为细胞提供能量、氧量,促进细胞修复再生,填补了国内外绿色通道、生理修复、无创治疗的空白,实现了妇科治疗真正进入无创时代。在国内独家研制出生理修复、无创治疗的专利产品红外生物效应治疗仪(专利号:ZL2010 2 0639597.1)(专利号:ZL2009 2 0101064.5)主要对外阴白斑、 HPV病毒感染等外生殖道疾病的治疗,现属国家科技技术创新立项科研项目,而治疗仪中的治疗头作为最重要的治疗设备,治疗头的清洗也越来越引起业内人时的重视,传统的治疗头清洗装置,需要将治疗头从治疗装置上拆下来,用清洗液浸泡,人工进行反复擦拭,再消毒处理,清洗方法比较容易受到限制,手工清洗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无法保证彻底清洗器械上的术后残留物,因此,我们需要一款新型的治疗仪治疗头清洗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调节方便,结构合理的一种生物治疗仪治疗头清洗装置,通过设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有旋转装置,壳体上端设置有固定口,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治疗仪治疗头清洗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旋转装置,所述壳体上端设置有固定口;

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旋转驱动电机、圆形旋转板、半圆凹槽、旋转从动齿轮、旋转制动齿轮、旋转支架、限位板、圆形滑槽、限位轴承、固定杆、旋转毛刷、限位块和橡胶片;所述壳体底部中心设置有旋转驱动电机,所述旋转驱动电机上方设置有圆形旋转板,所述旋转驱动电机主轴与圆形旋转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圆形旋转板外延等间距环形周向阵列加工有四个半圆凹槽,每个所述半圆凹槽内均设置有一个旋转从动齿轮,所述壳体内部加工有一圈旋转制动齿轮,所述旋转制动齿轮与所述旋转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圆形旋转板下方设置有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一端与所述圆形旋转板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支架另一端与所述旋转从动齿轮中心转动连接,所述旋转从动齿轮上方为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加工有圆形滑槽,所述圆形滑槽内设置有四个限位轴承,所述限位轴承内圈设置有四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底部与所述旋转从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顶部连接有旋转毛刷,所述限位板上端中心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橡胶片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口包括:挡水板、导向口、圆形固定板、清洗口、环形固定片和环形弹簧片;所述旋转毛刷上方设置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与壳体内壁连接,所述挡水板中心加工有导向口,所述壳体上端设置有圆形固定板,所述圆形固定板中心设置有清洗口,所述清洗口内设置有环形固定片,所述环形固定片外圈与环形弹簧片连接,所述环形弹簧片与圆形固定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侧壁上加工有进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外壁上设置有握持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旋转装置,通过控制旋转驱动电机的开合,带动圆形旋转板旋转,圆形旋转板通过旋转支架和旋转制动齿轮,带动旋转从动齿轮联动运动,从而带动旋转毛刷旋转;通过设置固定口,当生物治疗仪治疗头拆卸后进行清洗时,可以将治疗头竖直插入清洗口内,配合环形固定片和环形弹簧片,可以实现将治疗头的机身卡接固定,同时在圆形旋转板上设置橡胶片,可以让治疗头在进行清洗过程中更加稳定,将深入到壳体内的生物治疗仪治疗头进行自动清洁,同时配合壳体侧壁上的进水口,可以向壳体内部注入清洗液,旋转毛刷旋转辅助清洗液进行快速同步旋转,旋转的清洗液可以针对生物治疗仪治疗头的细微槽痕进行冲刷,从而达到更好的清洗效果,同时通过在壳体内部设置有挡水板,当清洗生物治疗仪治疗头时,能够避免清洗液随着旋转四处飞散,避免了在治疗头清洗时,无法实现自动化以及人工清洗无法洗干净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圆形旋转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壳体;2-旋转装置;3-固定口;4-旋转驱动电机;5-圆形旋转板;6-半圆凹槽; 7-旋转从动齿轮;8-旋转制动齿轮;9-旋转支架;10-限位板;11-圆形滑槽;12-限位轴承; 13-固定杆;14-旋转毛刷;15-限位块;16-橡胶片;17-挡水板;18-导向口;19-圆形固定板;20-清洗口;21-环形固定片;22-环形弹簧片;23-进水口;24-握持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生物治疗仪治疗头清洗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旋转装置2,所述壳体1上端设置有固定口3;

所述旋转装置2包括:旋转驱动电机4、圆形旋转板5、半圆凹槽6、旋转从动齿轮7、旋转制动齿轮8、旋转支架9、限位板10、圆形滑槽11、限位轴承12、固定杆13、旋转毛刷14、限位块15和橡胶片16;所述壳体1底部中心设置有旋转驱动电机4,所述旋转驱动电机4上方设置有圆形旋转板5,所述旋转驱动电机4主轴与圆形旋转板5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圆形旋转板5外延等间距环形周向阵列加工有四个半圆凹槽6,每个所述半圆凹槽6内均设置有一个旋转从动齿轮7,所述壳体1内部加工有一圈旋转制动齿轮8,所述旋转制动齿轮8与所述旋转从动齿轮7相啮合,所述圆形旋转板5下方设置有旋转支架9,所述旋转支架9一端与所述圆形旋转板5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支架9另一端与所述旋转从动齿轮7中心转动连接,所述旋转从动齿轮7上方为限位板10,所述限位板10上加工有圆形滑槽11,所述圆形滑槽11内设置有四个限位轴承12,所述限位轴承12内圈设置有四个固定杆13,所述固定杆13底部与所述旋转从动齿轮7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 13顶部连接有旋转毛刷14,所述限位板10上端中心设置有限位块15,所述限位块15与橡胶片16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口3包括:挡水板17、导向口18、圆形固定板19、清洗口20、环形固定片21和环形弹簧片22;所述旋转毛刷14上方设置有挡水板17,所述挡水板17与壳体1内壁连接,所述挡水板17中心加工有导向口18,所述壳体1上端设置有圆形固定板19,所述圆形固定板19中心设置有清洗口20,所述清洗口20内设置有环形固定片21,所述环形固定片21外圈与环形弹簧片22连接,所述环形弹簧片22与圆形固定板19连接。

具体地,所述壳体1侧壁上加工有进水口23。

具体地,所述壳体1外壁上设置有握持把手24。

本装置的工作过程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需要清洗的生物治疗仪治疗头竖直插入清洗口中,通过导向口进行限位,清洗口内的环形固定片和环形弹簧片会将治疗头的机身卡接固定,通过控制旋转驱动电机的开合和关闭,带动圆形旋转板进行旋转,圆形旋转板配合旋转制动齿轮联动四个旋转驱动齿轮进行旋转,带动固定杆上的旋转毛刷进行旋转运动,将深入到壳体内的生物治疗仪治疗头进行自动清洁,同时配合壳体侧壁上的进水口,可以向壳体内部注入清洗液,旋转毛刷旋转辅助清洗液进行快速同步旋转,旋转的清洗液可以针对生物治疗仪治疗头的细微槽痕进行冲刷,从而达到更好的清洗效果,同时通过在壳体内部设置有挡水板,当清洗生物治疗仪治疗头时,能够避免清洗液随着旋转四处飞散。

以上实施例只是对本专利的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其局部进行改变,只要没有超出本专利的精神实质,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