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铊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6472发布日期:2019-01-13 17:47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含铊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含铊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铊,符号Tl,为略带淡蓝色的银白色柔软金属,不溶于水和碱,易溶于酸;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稀有元素,地壳中平均含量为1mg/kg。铊是一种伴生元素,几乎不单独成矿,大多以分散状态同晶形杂质存在于铅、锌、铁、锡铜等金属的硫矿中,常作为金属冶炼的副产物回收和提取。铊是毒性极强的重金属,其危害远大于Hg、Cr和Cd,与As相当。铊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对肝、肾有损害作用,吸入和口服可引起急性中毒并且可经皮肤吸收。典型的急性铊中毒有三联征胃肠炎、多发性神经病和脱发等;慢性铊中毒临床表现主要特点是周围神经病、视神经病、视网膜病及脱发,少数可出现中毒性脑病或中毒性精神病。

但是,目前对铊污水处理采用的沉淀、混凝工艺由于设备设计结构不合理,存在处理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处理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含铊污水处理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含铊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过滤池、氧化反应池、沉淀池、絮凝池、澄清池、蓄水池、污泥储存池、搅拌装置;

所述过滤池、氧化反应池、沉淀池、絮凝池、澄清池、蓄水池依次通过管路连通;

所述过滤池、澄清池内均分别填充有弹性填料,所述过滤池左端连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出水口设置在弹性填料底端;所述氧化反应池、沉淀池、絮凝池均分别连接搅拌装置;所述絮凝池填充有斜管填料;所述沉淀池、絮凝池还分别连接污泥排出装置,所述污泥排出装置与污泥储存池连接;

所述污泥排出装置包括进气管、排泥管,所述进气管的出气口设置在排泥管的端口入口部。

优选地,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安装支架、驱动电机、涡轮、蜗杆、搅拌叶片;

所述氧化反应池、沉淀池、絮凝池的壳体均分别与安装支架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安装支架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与涡轮连接,所述涡轮与蜗杆外啮合连接,所述蜗杆的底部与搅拌叶片连接;所述蜗杆通过轴承与安装支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污泥储存池的顶部还通过回流管与絮凝池连接,所述回流管的入口设置在污泥储存池顶部,所述回流管的出口设置在絮凝池的斜管填料的下端。

优选地,所述沉淀池、絮凝池底部均分别设置成光滑圆弧底。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过滤池、氧化反应池、沉淀池、絮凝池、澄清池、蓄水池、污泥储存池、搅拌装置等技术特征。通过先对含铊的污水先进行过滤处理,并在氧化反应池内对铊进行氧化,在通过氧化反应池对铊进行氧化形成沉淀物,并通过污泥排出装置将沉淀池内的沉淀物排出,再通过絮凝池进行絮凝,絮凝时通过污泥排出装置排出底部絮凝沉淀物,有效提高了絮凝的生产效率。进行絮凝后的污水再通过澄清池进行澄清过滤,最后将进行过滤后的水排出到蓄水池内,并将排出的污泥等沉淀物储存在污泥储存池内。具体实施中还将污泥储存池内顶部污泥沉淀物与水的混合物导入到絮凝池内,进一步加速絮凝池内污水处理的絮凝效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附图1所示,含铊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过滤池1、氧化反应池2、沉淀池3、絮凝池4、澄清池5、蓄水池6、污泥储存池7、搅拌装置8。将过滤池1、氧化反应池2、沉淀池3、絮凝池4、澄清池5、蓄水池6依次通过管路连通。并在过滤池1、澄清池5内均分别填充有弹性填料9,在过滤池1的左端连接进水管10,将进水管10的出水口设置在弹性填料9的底端;在氧化反应池2、沉淀池3、絮凝池4均分别连接搅拌装置8;在絮凝池4内填充斜管填料12;并在沉淀池3、絮凝池4还分别连接污泥排出装置13,并将污泥排出装置13与污泥储存池7连接。具体实施中污泥排出装置13包括进气管14、排泥管15,将进气管14的出气口设置在排泥管15的端口入口部。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含铊的污水先导入到过滤池1进行过滤处理,在通过向氧化反应池2添加氧化剂NaClO将T铊从一价氧化三价;使铊形成难沉淀Tl2O3或Tl(OH)3,三价铊与Pb(OH)2、Zn(OH)2、Cd(OH)2以及砷沉淀物如形成Ca4(OH)2(AsO4)2·4H2O、Ca5(AsO4)3OH和Ca3(AsO4)2等形成共沉淀,达到同时去除多种重金属的目的。在水中电解质的作用下,氢氧化物胶体相互碰撞凝聚,并将其表面吸附物(铊、砷化物)包裹在凝聚体内,形成绒状凝胶。将上述混合液导入到沉淀池3内加入混凝剂(聚铁与氧化钙混配),沉淀物Tl2O3或Tl(OH)3,三价铊与Pb(OH)2、Zn(OH)2、Cd(OH)2以及砷沉淀物在充分搅拌作用下混凝沉淀。并通过污泥排出装置13的进气管14接入高压气体,将沉淀池3底部的沉淀物通过排泥管15排出到污泥储存池7进行进一步沉淀处理。在将经过沉淀后的污水导入到絮凝池4添加混凝剂PAM后进行絮凝,沉淀物絮状体在沉降过程中互相碰撞凝聚。并通过污泥排出装置13的进气管14接入高压气体,将絮凝池4底部的沉淀物通过排泥管15排出到污泥储存池7进行进一步沉淀处理。最后将絮凝池4内的液体导入到澄清池5内进行进一步澄清除杂,通过澄清池5内安装的弹性填料9对水进行进一步的过滤,最后将过滤后的水排出到蓄水池6内利用。污泥储存池7的污泥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具体实施中搅拌装置8包括安装支架16、驱动电机17、涡轮18、蜗杆19、搅拌叶片20。在氧化反应池2、沉淀池3、絮凝池4的壳体上均分别与安装支架16连接,将驱动电机17与安装支架16连接,将驱动电机16的输出轴与涡轮18连接,将涡轮18与蜗杆19外啮合连接,并将蜗杆19的底部与搅拌叶片20连接;将蜗杆19通过轴承与安装支架16连接。在驱动电机17的驱动下,驱动电机17将带动涡轮18转动,涡轮18将驱动蜗杆19转动,蜗杆19将带动搅拌叶片20转动,实现对液体的搅动,提高各阶段的反应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絮凝效果,在污泥储存池7的顶部还通过回流管21与絮凝池4连接,并将回流管21的入口设置在污泥储存池7顶部,将回流管21的出口设置在絮凝池4的斜管填料12的下端。通过将污泥储存池7顶部水和絮凝物的混合体导入到絮凝池4的底部,将进一步提高了絮凝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沉淀效果,具体实施中将沉淀池3、絮凝池4底部均分别设置成光滑圆弧底,将进一步提高沉淀物的沉淀效果,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效果。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