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洗磷化废水一体化全自动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1788发布日期:2019-02-22 22:0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酸洗磷化废水一体化全自动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液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酸洗磷化废水一体化全自动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磷化是一种化学与电化学反应形成磷酸盐化学转化膜的过程,所形成的磷酸盐转化膜称之为磷化膜。磷化的目的主要是:给基体金属提供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被腐蚀;用于涂漆前打底,提高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在金属冷加工工艺中起减摩润滑使用。 磷化处理工艺容易产生废水,废水在排放前需要进行净化处理,现在的处理设备存在污泥排不干净以及净化不彻底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酸洗磷化废水一体化全自动处理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酸洗磷化废水一体化全自动处理设备,包括第一处理罐和第二处理罐,第一处理罐和第二处理罐内设有搅拌机构,第一处理罐和第二处理罐的底部设有倾斜的导泥板,第一处理罐和第二处理罐底部设有导泥阀门;

第一处理罐和第二处理罐的顶部设有氢氧化钠供液管,第二处理罐的周面上设有氯化钙供液管,聚合氯化铝(PAC)供液管,高分子絮凝剂供液管,稀硫酸供液管;

第二处理罐上位于导泥板的上方处设有排水管,排水管连接介质过滤器,保安过滤器,以及超滤膜过滤器。

上述的一种酸洗磷化废水一体化全自动处理设备,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处理罐和第二处理罐内的转动轴,转动轴上安装搅拌桨叶,搅拌桨叶通过固定套与转动轴连接,固定套通过销钉固定在转动轴上,转动轴的顶部连接驱动电机。

上述的一种酸洗磷化废水一体化全自动处理设备,所述第一处理罐和第二处理罐之间连接过渡管,过渡管上设有动力泵。

上述的一种酸洗磷化废水一体化全自动处理设备,所述第一处理罐上连接废液供给管。

上述的一种酸洗磷化废水一体化全自动处理设备,所述高分子絮凝剂为PA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设备的第一处理罐和第二处理罐内设有搅拌机构,第一处理罐和第二处理罐的底部设有倾斜的导泥板,第一处理罐和第二处理罐底部设有导泥阀门,第一处理罐和第二处理罐的顶部设有氢氧化钠供液管,第二处理罐的周面上设有氯化钙供液管,聚合氯化铝供液管,高分子絮凝剂供液管,稀硫酸供液管,废水处理时,废液供给管将废水导入到第一处理罐内,首先通过氢氧化钠供液管投加NaOH,并通过搅拌机构混合反应,以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重金属离子完全沉淀后打开导泥阀门将污泥排至污泥池。剩余污水通过过渡管导入第二处理罐内并投加NaOH,再投加CaCl2,充分搅拌后投加PAC,PAM,沉淀完全后排出泥渣。剩余废水投加浓度为10%的稀硫酸,利用pH计进行回调,再经介质过滤器,保安过滤器,以及超滤膜过滤器处理后达标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酸洗磷化废水一体化全自动处理设备,包括第一处理罐1和第二处理罐2,第一处理罐1和第二处理罐2内设有搅拌机构,第一处理罐1和第二处理罐2的底部设有倾斜的导泥板3,第一处理罐1和第二处理罐2底部设有导泥阀门4;

第一处理罐1和第二处理罐2的顶部设有氢氧化钠供液管5,第二处理罐2的周面上设有氯化钙供液管6,聚合氯化铝(PAC)供液管7,高分子絮凝剂供液管8,稀硫酸供液管9;高分子絮凝剂为PAM。

第二处理罐2上位于导泥板3的上方处设有排水管10,排水管10连接介质过滤器11,保安过滤器12,以及超滤膜过滤器13。

搅拌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处理罐1和第二处理罐2内的转动轴14,转动轴14上安装搅拌桨叶15,搅拌桨叶15通过固定套16与转动轴14连接,固定套16通过销钉固定在转动轴14上,转动轴14的顶部连接驱动电机17。

第一处理罐1和第二处理罐2之间连接过渡管18,过渡管18上设有动力泵19,第一处理罐1上连接废液供给管20。

废水处理时,废液供给管21将废水导入到第一处理罐1内,首先通过氢氧化钠供液管5投加NaOH,并通过搅拌机构混合反应,以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重金属离子完全沉淀后打开导泥阀门4将污泥排至污泥池。剩余污水通过过渡管18导入第二处理罐2内并投加NaOH,再投加CaCl2,充分搅拌后投加PAC,PAM,沉淀完全后排出泥渣。剩余废水投加浓度为10%的稀硫酸,利用pH计进行回调,再经介质过滤器,保安过滤器,以及超滤膜过滤器处理后达标排放。该一体机占地面积小,处理能力大,出水稳定,自动化程度高,已为众多金属电镀、涂装生产厂家完善解决废水处理难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