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坠落三格化粪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7591发布日期:2019-02-10 22:28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防坠落三格化粪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防坠落三格化粪池,属于化粪池领域。



背景技术:

化粪池是处理粪便并加以过滤沉淀的设备。其原理是固化物在池底分解,上层的水化物体,进入管道流走,防止了管道堵塞,给固化物体(粪便等垃圾)有充足的时间水解。三格化粪池指的是由三个相互连通的密封粪池组成的化粪池,根据三个池的主要功能依次可命名为截留沉淀与发酵池(第一池)、再次发酵池(第二池)和贮粪池(第三池),三格化粪池在化粪池顶部通常设置有清掏口,现有的清掏口通常连接有井筒,并在管道上设有井盖,在打开井盖在进行观察清掏的过程中,由于井筒内部没有防护,清掏者在工作过程中有跌入到化粪池内部的危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防坠落三格化粪池,解决了现有化粪池没有防护,使用者在工作过程中有跌入化粪池内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防坠落三格化粪池,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螺钉相连,所述上壳体顶部分别设有第一清掏口与第二清掏口,所述第一清掏口与第一井筒相连,所述第一井筒顶部活动连接第一井盖,所述第二清掏口与第二井筒相连,所述第二井筒顶部活动连接第二井盖,所述第一井筒内部设有第一防坠网,所述第二井筒内部设有第二防坠网,所述第一井筒两侧上壳体上设有第一阻挡件,所述第二井筒两侧设有第二阻挡件,所述第一井筒外壁上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二井筒外壁上设有第二外螺纹。

优选的,所述第一井盖端面两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井盖端面两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井盖内壁上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二井盖内壁上设有第二内螺纹。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相互配合,所述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相互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井筒与第二井筒结构大小一致,所述第一防坠网与第二防坠网结构大小一致。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坠网包括中心环,所述第一防坠网上设有缺口,所述中心环端面上通过绞动连接多个移动杆,所述移动杆位于缺口内,所述第一井筒端面上设有移动孔,所述移动杆一端穿过移动孔。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防坠网,解决了现有清掏作业过程中清掏者右跌入到化粪池的危险,并通过设置移动杆,可调节缺口的大小,便于清掏作业,有效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井筒内部示意图;

图3是第一防坠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根据图中所示一种新型防坠落三格化粪池,包括上壳体1与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2通过螺钉相连,所述上壳体1顶部分别设有第一清掏口3与第二清掏口8,所述第一清掏口3与第一井筒4相连,所述第一井筒4顶部活动连接第一井盖7,所述第二清掏口8与第二井筒9相连,所述第二井筒9顶部活动连接第二井盖11,所述第一井筒4内部设有第一防坠网13,所述第二井筒9内部设有第二防坠网15,所述第一井筒4两侧上壳体上设有第一阻挡件5,所述第二井筒9两侧设有第二阻挡件10,所述第一井筒4外壁上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二井筒9外壁上设有第二外螺纹。

优选的,所述第一井盖7端面两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6,所述第二井盖11端面两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12。

优选的,所述第一井盖7内壁上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二井盖11内壁上设有第二内螺纹。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相互配合,所述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相互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井筒4与第二井筒9结构大小一致,所述第一防坠网13与第二防坠网15结构大小一致。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坠网13包括中心环17,所述第一防坠网13上设有缺口18,所述中心环17端面上通过绞动连接多个移动杆19,所述移动杆19位于缺口18内,所述第一井筒4端面上设有移动孔14,所述移动杆19一端穿过移动孔14。

具体使用时,将第一井筒4与第一清掏口3相连,第二井筒9与第二清掏口8相连,第一井盖通7过螺纹连接与第一井筒4相连,并且旋转完毕后第一连接板6位于第一阻挡件5下方,防止第一井盖7脱落,第二井盖11通过螺纹连接与第二井筒9相连,并且旋转完毕后第二连接板12位于第二阻挡件10下方,防止第二井盖11脱落,当需要清渣时,通过旋转移动杆19,露出合适的缺口18即可清渣,清渣完毕后,旋转移动杆19,将缺口18重新覆盖。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