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型自动反冲洗的深床滤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5986发布日期:2019-04-29 11:44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一种V型自动反冲洗的深床滤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V型自动反冲洗的深床滤池。



背景技术:

目前,深床滤池技术得到广泛的发展,该技术具有反应效率高,对水质水量变化有较强适应性;对进水悬浮物的要求非常宽松;负荷高,占地面积省等特点。该设备投入运行后,不仅能保证污水厂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及更高排放标准,还能降低污水厂的综合运行成本。“水十条”明确指出,全国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都需提升至一级A,敏感区域更需达到地表四类水的标准。该技术的深床滤池技术,不仅能够达到一级A,同时可满足及超越地表四类水的标准。技术的深床滤池技术,与自动化程度低的普通快滤池相比,可实现全自动化控制,滤池内部终身免维护,综合性投资成本更低,运营寿命可长达20年以上。

一种V型自动反冲洗的深床滤池,能够实现整体运营的全自动化控制,能够在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及时有效的得到处理,该技术还具有成本低,净化效率高,安全可靠的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V型自动反冲洗的深床滤池,相对于一般深床滤池而言,本设备可以实现全自动化控制,当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能及时有效的得到处理,防止出现排水出故障造成设备被淹没等事故,该技术还具有净化效率更高,反冲洗更彻底的特点。

一种V型自动反冲洗的深床滤池,包括第一过滤池、第二过滤池、第一进水管道、第二进水管道、第一排水管道、第二排水管道、反冲洗排水池、布水堰、水泵、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反冲洗水管、反冲洗气管、清水池和PLC控制器,所述布水堰设在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的上部,所述布水堰上部设有进水管道,所述第一排水管道设在第一过滤池底部,所述第二排水管道设在第二过滤池底部,所述反冲洗排水池设在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的中间,所述反冲洗水管和反冲洗气管均匀布置在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的底部和侧壁上,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分别与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内的反冲洗气管连接,所述清水池与第一过滤池的第一排水管道连接,所述水泵与清水池出水口连接并与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内的反冲洗水管连接,所述PLC控制器设在清水池顶部,所述第一进水管道、第二进水管道、第一排水管道、第二排水管道、反冲洗气管和反冲洗水管上都设有阀门,所有阀门都与PLC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和水泵的开关与PLC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布水堰呈锯齿状,这样能均匀的将污水引入过滤池,使污水与滤料充分接触,让污水净化更彻底。

进一步,所述过滤池最底层为过滤砖,中间层为天然鹅卵石,上层为天然石英砂,滤砖经过特殊设计,能充分的将反冲洗气流和水流均匀的与滤料接触,使反冲洗更彻底。

进一步,所述进水管道和排水管道上的阀门均采用水用电磁阀,水用电磁阀具有启闭迅速,可靠性高等特点,从而进一步保证了该滤池的安全可靠性,当排水管出现故障时,进水阀能及时关闭,从而有效防止设备被淹没等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全自动控制滤池过滤和反洗,并具有很强的抗设备故障的风险的能力,还具有净化效率高、成本低,反冲洗更彻底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过滤池11、第二过滤池10、第一进水管道3、第二进水管道6、第一排水管道22、第二排水管道15、反冲洗排水池12、布水堰8、水泵20、第一风机23、第二风机16、反冲洗水管、反冲洗气管、清水池18和PLC控制器17,所述布水堰设在第一过滤池11和第二过滤池12的上部,所述布水堰上部设有进水管道,所述第一排水管道22设在第一过滤池11底部,所述第二排水管道15设在第二过滤池10底部,所述反冲洗排水池12设在第一过滤池11和第二过滤池10的中间,所述反冲洗水管和反冲洗气管均匀布置在第一过滤池11和第二过滤池10的底部和侧壁上,所述第一风机23和第二风机16分别与第一过滤池11和第二过滤池10内的反冲洗气管连接,所述清水池18与第一过滤池11的第一排水管道22连接,所述水泵20与清水池18出水口连接并与第一过滤池11和第二过滤池10内的反冲洗水管连接,所述PLC控制器17设在清水池18顶部,所述第一进水管道3、第二进水管道6、第一排水管道22、第二排水管道15、反冲洗气管和反冲洗水管上都设有阀门,所有阀门都与PLC控制器17连接,所述第一风机23、第二风机16和水泵20的开关与PLC控制器连接。

如图2所示:本图为V型滤池的横截面图,包括滤砖26、天然鹅卵石27、石英砂28、布水堰8和反冲洗排水池12。

本实施例中,所述布水堰8呈锯齿状,这样能均匀的将污水引入过滤池,使污水与滤料充分接触,让污水净化更彻底。

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池最底层为过滤砖26,中间层为天然鹅卵石27,上层为天然石英砂28,滤砖经过特殊设计,能充分的将反冲洗气流和水流均匀的与滤料接触,使反冲洗更彻底。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水管道3、第二进水管道6、第一排水管道22和第二排水管道15上的阀门均采用水用电磁阀,水用电磁阀具有启闭迅速,可靠性高等特点,从而进一步保证了该滤池的安全可靠性,当排水管出现故障时,进水阀能及时关闭,从而有效防止设备被淹没等事故的发生。

本实施例中,污水经过第一进水管道3和第二进水管道6进入布水堰,然后通过锯齿状的边沿9均匀的进入过滤池,过滤后的水经过第一排水管道22和第二排水管道15排出,当需要反冲洗时,PLC控制器17关闭第一进水管上的阀门2和第二进水管上的阀门7,然后打开第一风机阀25和第二风机阀14先风洗6分钟,然后关闭第一风机阀25和第二风机阀14,打开水泵阀21水洗15分钟,然后再打开第一风机阀25和第二风机阀14进行风和水的混合反洗10分钟,溢出的水进入如图2所示的反冲洗排水池12通过反冲洗排水管道4排出,由以上操作完成整个V型滤池的全自动控制反冲洗过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