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氢反渗透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2617发布日期:2019-04-05 22:11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富氢反渗透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用水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富氢反渗透饮水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人类越来越多的关注的问题,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地表淡水受到污染,故饮水机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必备家用电器,现如今的饮水机多采用煮沸的方法对自来水厂的水源进行二次消毒,在煮沸的过程中水源中所含的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也一并除去,并且不能产生新鲜的富氢水长期饮用反而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煮沸消毒法能耗较高,此外,水源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在煮沸过程中形成水锈等杂质,这些杂质会吸附在饮水机内,损耗饮水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富氢反渗透饮水机,采用初级过滤滤芯对自来水进行消毒,采用RO半渗透膜除去自来水中的杂质,采用矿化过滤器增加自来水中人体所需微量元素,采用富氢电解器增加自来水中氢的含量,具有结构简单、杀毒效果明显、添加人体所需微量元素且富含氢的自来水的特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心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富氢反渗透饮水机,包括壳体、进水口、初级过滤器、TDS探针、蓄水箱、增压泵、增压气泵、排污口、RO半渗透过滤器、矿化过滤器、富氢电解器、加热器、水笼头、单片机;所述进水口设置在壳体上方中心位置,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初级过滤器接通且两者接通的管道上安装第一TDS探针;所述初级过滤器通过管道与增压泵一端接通,增压泵另一端通过管道与蓄水箱接通且两者接通的管道上设置第二TDS探针,所述增压气泵通过管道与蓄水箱接通且两者接通的管道上设置进气阀,所述蓄水箱通过管道与RO半渗透过滤器接通,RO半渗透过滤器通过管道分别与进水口和矿化过滤器接通,且RO半渗透过滤器与矿化过滤器接通的管道上设置第三TDS探针,RO半渗透过滤器底部通过管道与排污口接通;所述矿化过滤器通过管道与富氢电解器一端接通,富氢电解器另一端与设置在壳体外表面的两个水龙头串联接通,所述两水龙头串联接通的管道上设置加热器,所述单片机与饮水机内各电器件均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通过设置初级过滤器初步过滤自来水中的杂质,同时对自来水进行消毒杀菌,避免煮沸法除去水源中的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同时避免水锈附着饮水机内,损坏饮水机,降低能耗,通过安装RO半渗透过滤器再次除去自来水中的重金属等杂质,避免损害人体健康,通过设置矿化过滤器和富氢电解器逐步增加自来水中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增加水源中氢的含量,通过检测各个TDS探针的数据对比分析所需更换的初级过滤器和RO半渗透过滤器,同时对水质变化起到预警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初级过滤器至少设置三组过滤芯,分别为聚丙烯过滤滤芯、活性炭过滤滤芯、PP熔喷滤芯,且三组滤芯首尾依次通过管道接通。

通过设置三组过滤滤芯,首先除去水源中的杂质并吸附,并对水源进行初步的消毒。

进一步的,所述水龙头管道设置水流感应器,蓄水箱箱体设置气压感应器和液相感应器,所述水流感应器、气压感应器和液相感应器均与单片机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设置水流感应器用于感应水龙头处水流流速,流速过低时,增压气泵对蓄水箱充气,增加蓄水箱气压,增加水流流速,同时当液相感应器感应蓄水箱内的低水位情况时,关闭增压气泵,防止机器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RO半渗透过滤器与蓄水箱接通的一端设置单向阀门。

设置单向阀门,只允许水流单向通过,当水流流经RO半渗透过滤器一侧将其中的污水从排污口流出,流出的污水不会倒流,造成污染。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富氢反渗透饮水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为壳体、2为进水口、4为初级过滤器、5为第二TDS探针、6为增压泵、7为增压气泵、8为进气阀、9为排污口、10为蓄水箱、11为单向阀门、12为RO半渗透过滤器、13为富氢电解器、14为矿化过滤器、15为水龙头、16为加热器、17为第一TDS探针、18为第三TDS探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种富氢反渗透饮水机,包括壳体1、进水口2、初级过滤器4、TDS探针、蓄水箱10、增压泵6、增压气泵7、电磁阀3、排污口9、RO半渗透过滤器12、矿化过滤器14、富氢电解器13、加热器16、水笼头15;所述进水口2设置在壳体1上方中心位置,进水口2通过管道与初级过滤器4接通且两者接通的管道上设置第一TDS探针17;所述初级过滤器4通过管道与增压泵6一端接通,增压泵6另一端通过管道与蓄水箱10接通且两者接通的管道上设置第二TDS探针5,所述增压气泵7通过管道与蓄水箱10接通且两者接通的管道上设置进气阀8,所述蓄水箱10通过管道与RO半渗透过滤器12接通,RO半渗透过滤器12通过管道分别与进水口2和矿化过滤器14接通,且RO半渗透过滤器12与矿化过滤器14接通的管道上设置第三TDS探针18,RO半渗透过滤器12底部通过管道与排污口9接通;所述矿化过滤器14通过管道与富氢电解器13一端接通,富氢电解器13另一端与设置在壳体1外表面的两个水龙头15串联接通,所述两水龙头15串联接通的管道上设置加热器16,所述单片机与饮水机内各电器件均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通过设置初级过滤器4初步过滤自来水中的杂质,同时对自来水进行消毒杀菌,避免煮沸法除去水源中的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同时避免水锈附着饮水机内,损坏饮水机,降低能耗,通过安装RO半渗透过滤器12再次除去自来水中的重金属等杂质,避免损害人体健康,通过设置矿化过滤器14和富氢电解器13逐步增加自来水中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增加水源中氢的含量,通过检测各个TDS探针的数据对比分析所需更换的初级过滤器4和RO半渗透过滤器12,同时对水质变化起到预警作用。

所述初级过滤器4至少设置三组过滤芯,分别为聚丙烯过滤滤芯、活性炭过滤滤芯、PP熔喷滤芯,且三组滤芯首尾依次通过管道接通。

通过设置三组过滤滤芯,首先除去水源中的杂质并吸附,并对水源进行初步的消毒。

所述水龙头15管道设置水流感应器,蓄水箱10箱体设置气压感应器和液相感应器,所述水流感应器、气压感应器和液相感应器均与单片机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设置水流感应器用于感应水龙头15处水流流速,流速过低时,增压气泵7对蓄水箱10充气,增加蓄水箱10气压,增加水流流速,同时当液相感应器感应蓄水箱10内的低水位情况时,关闭增压气泵7,防止机器损坏。

所述RO半渗透过滤器12与蓄水箱10接通的一端设置单向阀门11。

设置单向阀门11,只允许水流单向通过,当水流流经RO半渗透过滤器12一侧将其中的污水从排污口9流出,流出的污水不会倒流,造成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水流经进水口2流经初级过滤器4时,初级过滤器4过滤水流中颗粒较大不溶于水的沉淀物并吸附起来,并对水流进行初步的消毒杀菌,然后水流经增压泵6的增压作用加速通过初级过滤器4后流入蓄水箱10内,蓄水箱10内的液相感应器感应水流的量,然后通过增压气泵7向蓄水箱10内充气,当气流经进气阀8流入蓄水箱10内,蓄水池10内的水流经增压气泵7的施压效果,水流加速从蓄水箱10流入RO半渗透过滤器12,RO半渗透过滤器12一端的单向阀门11只允许水流单向通过,水流流过RO半渗透过滤器12,再一次除去水流中直径较大的金属颗粒和细菌,对水流进行二次消毒,经过RO半渗透过滤器12的水流流经矿化过滤器14后携带一定量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再经过富氢电解器13后流经水龙头15的水流富含氢且携带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当水流流经加热器16后从水龙头15流出沸腾热水以便饮用,清洗RO半渗透过滤器12时,水流经进水口2流入RO半渗透过滤器12一端,水流将RO半渗透过滤器12过滤的污水导出,单向阀门11限制水流流经方向,过滤后的污水井排污口9流出,同时TDS探针检测水流中溶解物浓度,排查更换初级过滤器4和RO半渗透过滤器12,经第一TDS探针17和第二TDS探针5反馈至单片机的数据对比,后者高于或等于前者则需更换初级过滤器4,第二TDS探针5和第三TDS探针18反馈至单片机的数据对比,后者等于或高于前者,则需更换RO半渗透过滤器12。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