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污水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1935发布日期:2019-03-30 08:02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污水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污水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河道污水处理技术就是利用各种设施设备和工艺技术,将污水所含的污染物质从水中分离去除,使有害的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有用的物质,污水则得到净化。

公告号CN20503513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河道污水净化装置,它包括建筑垃圾、尼龙网、混凝土垫层、曝气管、挡污格栅。混凝土垫层设置在河道底面,曝气管铺设在混凝土垫层上面,尼龙网内填充满足粒径需要的建筑垃圾,制作成建筑垃圾笼,堆放在混凝土垫层上,挡污格栅固定设置在河道污水净化装置前面。

这种河道污水净化装置虽然能够达到简单的净水效果,但在一些受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污染的河道内,仅仅通过简单的过滤处理,污水净化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道污水净化系统,能够处理高度污染河道内的污水,具有增强污水净化处理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河道污水净化系统,包括挡污格栅,还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滤装置、抽水装置、沉淀装置和净化装置,所述挡污格栅位于过滤装置上,所述过滤装置设于河道污水里,所述抽水装置、沉淀装置和净化装置装设于岸边,所述抽水装置通过第一管道分别与过滤装置和沉淀装置连通,所述沉淀装置和净化装置通过第二管道连通;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由依次排列且相互连通的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第三过滤室组成,所述第一过滤室远离第三过滤室的一侧外壁下方设有与挡污格栅相连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位于箱体远离抽水装置的一端,所述第三过滤室下侧与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室内设有过滤格栅,所述第二过滤室内设有砾石,所述第三过滤室内设有活性炭纤维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河道污水顺着水流流向从进水口进入过滤装置,挡污格栅可有效的抵挡垃圾和石块进入过滤装置。污水依次通过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第三过滤室并经过层层过滤,逐步去除污水中的杂质,污水净化处理的效果得到增强。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格栅设置多层且由下到上均匀分布在第一过滤室内,多层所述过滤格栅的格栅孔径由下到上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受抽水装置影响,污水在第一过滤室从下到上依次通过过滤格栅,污水中不同尺寸的杂质被不同孔径的过滤格栅拦住,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室内底面固定连接有尼龙网,所述砾石位于尼龙网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尼龙网罩住砾石,使砾石不会随着污水进入第三过滤室。同时使位于第二过滤室内的砾石布置更加紧凑,从而增强了污水净化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装置包括装有絮凝剂的加药筒、搅拌筒和沉淀池,所述第一管道远离过滤装置的一端与搅拌筒连通,所述加药筒下侧连通有第一出料管,所述第一出料管连通有第一提升泵,所述第一出料管远离加药筒的一端与搅拌筒连通,所述搅拌筒下侧连通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依次连通有出水阀和第二提升泵,所述第一出水管远离搅拌筒的一端与沉淀池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药筒内的絮凝剂被送入搅拌筒,污水进入搅拌筒内并与絮凝剂搅拌混合,之后及时送入沉淀池内。污水内的一些工业污水中的重金属沉淀,进一步净化污水。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筒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子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与搅拌筒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上设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安装套筒以及与安装套筒同轴设置的搅拌环;

所述安装套筒外壁上圆周阵列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第一搅拌桨,所述第一搅拌桨的一端与安装套筒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搅拌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轴转动能够带动第一搅拌桨对絮凝剂和污水进行搅拌,第一搅拌桨的倾斜设置能够增大搅拌时与絮凝剂、污水之间的接触面积且能够增强絮凝剂、废水轴向上的扰动,使筒体上部和底部的絮凝剂、废水能够循环搅拌,从而提高了絮凝剂、废水的混合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环外侧圆周阵列有若干倾斜设置的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二搅拌桨倾斜方向和第一搅拌桨倾斜方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组件转动时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会同时对絮凝剂、废水进行搅拌,且第二搅拌桨的倾斜方向与第一搅拌桨的倾斜方向相反,进一步增加了絮凝剂、废水搅拌时的扰动程度,从而使得絮凝剂、废水的混合效果更加优异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轴上设有方形的搅拌框,所述搅拌组件、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位于搅拌框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组件转动时搅拌框也会同时对絮凝剂、废水进行搅拌,搅拌框能够进一步增强筒体内絮凝剂、废水的扰动,使筒体内的絮凝剂、废水能够进行充分搅拌,从而提高了絮凝剂、废水的混合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框外侧关于搅拌轴对称设有刮板,所述刮板远离搅拌框的一侧与搅拌筒的内壁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板一侧与搅拌筒的内壁抵触,刮板随着搅拌框一起转动时使搅拌筒的内壁不易结垢。同时刮板转动进一步增加了絮凝剂、废水搅拌时的扰动程度,从而使得絮凝剂、废水的混合效果更加优异。

进一步的,所述净化装置包括净水池,所述净水池通过第二管道与沉淀池连通,所述净水池内设有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在净水池内产生很多微纳米气泡,微纳米气泡破裂时释放出的羟基自由基,可氧化分解很多有机污染物,进而使污水得到进一步净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过滤装置、抽水装置、沉淀装置和净化装置的设置,能够处理高度污染河道内的污水,具有增强污水净化处理的效果;

2. 通过搅拌组件、电机、搅拌叶片、搅拌桨和刮板的设置,增加了絮凝剂、废水搅拌时的扰动程度,从而使得絮凝剂、废水的混合效果更加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过滤装置、抽水装置、沉淀装置和净化装置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第三过滤室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电机、搅拌轴和搅拌组件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中,1、过滤装置;11、箱体;111、第一过滤室;1111、进水口;1112、挡污格栅;1113、过滤格栅;112、第二过滤室;1121、尼龙网;1122、砾石;113、第三过滤室;1131、活性炭纤维过滤网;2、抽水装置;21、第一管道;3、沉淀装置;31、加药筒;311、第一出料管;312、第一提升泵;32、搅拌筒;321、第一出水管;322、出水阀;323、第二提升泵;324、电机;325、搅拌轴;3251、搅拌框;3252、刮板;33、沉淀池;34、搅拌组件;341、安装套筒;3411、第一搅拌桨;342、搅拌环;3421、第二搅拌桨;4、净化装置;41、第二管道;42、净水池;421、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河道污水净化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通的过滤装置1、抽水装置2、沉淀装置3和净化装置4,抽水装置2为气动隔膜泵并通过第一管道21分别与过滤装置1和沉淀装置3连通,沉淀装置3和净化装置4之间设有第二管道41,第二管道41两端分别与沉淀装置3和净化装置4连通。过滤装置1设于河道污水里,抽水装置2、沉淀装置3和净化装置4装设于岸边。

如图2所示,过滤装置1包括箱体11,箱体11内通过隔板将箱体11分为第一过滤室111、第二过滤室112、第三过滤室113,第一过滤室111、第二过滤室112、第三过滤室113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且相互连通,第一过滤室111左侧外壁下方设有进水口1111,进水口1111上套设有挡污格栅1112,第三过滤室113下侧与第一管道21连通,第一过滤室111内设有由下到上均匀分布的多层过滤格栅1113,过滤格栅1113的格栅孔径由下到上逐渐减小,使污水内的杂质根据直径大小层层过滤。第二过滤室112内底面固定连接有尼龙网1121内,尼龙网1121内设有砾石1122,可增加砾石1122的紧凑性使其不易随污水进入第三过滤室113。第三过滤室113内设有活性炭纤维过滤网1131,活性炭纤维过滤网1131四侧分别与第三过滤室113内四周侧壁固定连接,污水通过活性炭纤维过滤网1131得到进一步过滤净化。

如图1所示,经过过滤装置1过滤后的污水通过第一管道21和气动隔膜泵进入沉淀装置3。沉淀装置3包括装有絮凝剂的加药筒31、搅拌筒32和沉淀池33。第一管道21远离过滤装置1的一端与搅拌筒32连通,加药筒31下侧连通有第一出料管311,第一出料管311连通有第一提升泵312,第一出料管311远离第一提升泵312的一端与搅拌筒32上侧连通;搅拌筒32下侧通过第一出水管321与沉淀池33连通,第一出水管321上依次连通有出水阀322和第二提升泵323。

如图3所示,为使絮凝剂和污水混合充分,在搅拌筒32(参见图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电机324,电机324的转子固定连接有搅拌轴325,搅拌轴325与搅拌筒32转动连接。搅拌轴325上设有搅拌组件34。搅拌组件34包括安装套筒341以及与安装套筒341同轴设置的搅拌环342。安装套筒341与搅拌环342形成的环形区域中设有若干第一搅拌桨3411,若干第一搅拌桨3411沿安装套筒341外壁圆周阵列且倾斜设置,第一搅拌桨3411的一端与安装套筒341固定,另一端与搅拌环342固定。

如图3所示,为增大絮凝剂、废水搅拌时的扰动程度,在搅拌环342外侧圆周阵列有若干倾斜方向与第一搅拌桨3411的倾斜方向相反的第二搅拌桨3421。第二搅拌桨3421外设有方形的搅拌框3251,搅拌框3251与搅拌轴325同轴固定连接。搅拌框3251外侧关于搅拌轴325对称设有刮板3252,刮板3252远离搅拌框3251的一侧与搅拌筒32(参见图1)的内壁抵触,使搅拌筒32(参见图1)内壁不易结垢。

如图1所示,净化装置4包括净水池42,净水池42通过第二管道41与沉淀池33连通。絮凝剂和污水混合充分后进入沉淀池33沉淀,上层的清水通过第二管道41流入净水池42。净水池42内设有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21,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21在净水池42内产生很多微纳米气泡,进而使污水得到进一步净化。

具体实施过程:工作人员首先开启气动隔膜泵,使河道内的污水从进水口1111进入第一过滤室111,污水受气动隔膜泵抽吸力作用依次充满第一过滤室111、第二过滤室112、第三过滤室113。污水在第一过滤室111内由上到下依次通过多层过滤格栅1113,污水中不同尺寸的杂质被不同孔径的过滤格栅1113拦住,之后污水从上侧进入第二过滤室112并在第二过滤室112内经过砾石1122的进一步过滤,之后污水进入第三过滤室113并通过活性炭纤维过滤网1131得到进一步过滤净化。过滤后的污水通过第一管道21和气动隔膜泵进入搅拌筒32,同时工作人员启动第一提升泵312,加药筒31内的絮凝剂通过第一出料管311和第一提升泵312被送入搅拌筒32。之后工作人员启动电机324,电机324的转子转动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搅拌轴325和搅拌框3251和刮板3252转动,第一搅拌桨3411、第二搅拌桨3421和搅拌环342也同时进行转动,使絮凝剂和污水搅拌混合均匀。混合充分后工作人员开启出水阀322,絮凝剂和污水通过第一出水管321和第二提升泵323进入沉淀池33。污水内的一些工业污水中的重金属在沉淀池33内沉淀,沉淀充分后沉淀池33内上层的清水通过第二管道41流入净水池42。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21在净水池42内产生很多微纳米气泡,进而使污水得到进一步净化。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