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4692发布日期:2019-03-15 20:2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A2/O工艺是Anaerobic-Anoxic-Oxic的英文缩写,它是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碳除磷工艺的简称。该工艺的污水效果较好,但是其基建费、运行费均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运行管理要求高,污水处理成本较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降低其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该设备布水均匀,挂膜速度快,设备整体体积小,可有效降低设备建造及运行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该设备是基于A2/O工艺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该设备可全埋、半埋或放置在地表上,包括调节池、反应池、沉淀池、污泥池、消毒间和回转鼓风机,

所述调节池侧面上方设有过渡池,且调节池上设有连通过渡池的第一连通口,过渡池内设有用于避免大颗粒垃圾通过第一连通口进入调节池的格栅;所述调节池内底部设有泵,泵入口端与调节池连通,泵出口端设有第一进液管;

所述反应池内用纵向隔板分隔为预脱硝区域、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所述预脱硝区域与厌氧区之间、缺氧区与好氧区之间的隔板下部分别设有第二连通口和第四连通口,所述厌氧区与缺氧区之间的隔板上部设有第三连通口;所述第一进液管的出液端深入预脱硝区域的中部;所述回转鼓风机的输出端还设有第一鼓气管,该第一鼓气管下端位于好氧区下部并低于第四连通口;

所述沉淀池设置在反应池侧面,且沉淀池侧面上部与反应池中的好氧区之间设有第五连通口;沉淀池内设有下端伸入沉淀池底部污泥内的出泥管,该出泥管上端设有污泥回流管和污泥排放管,所述污泥回流管活动端伸入预脱硝区域底部,所述污泥排放管与污泥池上部连通;所述出泥管下部还设有与回转鼓风机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二鼓气管;

所述消毒间内设有紫外线消毒设备,且消毒间上方一侧设有与沉淀池侧面上部连通的第二进液管、以使沉淀池内的液体通过连通器原理从连通管处进入消毒间消毒;消毒间上方另一侧设有达标排放管;

所述污泥池侧面上方设有用于将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的清液回流管,污泥池侧面下方设有污泥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缺氧区与好氧区之间设有倒U形连通管,该连通管的两端均低于第四连通口;好氧区内的连通管上还设有与回转鼓风机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三鼓气管。

优选的,所述污泥回流管和污泥排放管上各设有一个阀门。

优选的,所述第一鼓气管下端还设有分液盘,该分液盘上方设有若干喷气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生活污水相类似的有机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其基于现有的A2/O工艺及其相应设备,设置了一体化的初沉池、厌氧缺氧好氧池、二沉池、消毒池、污泥池、和风机六部分组成的处理设备,该设备可全埋、半埋、或放置在地表以上,可不按标准形式排列,并根据地形需要设置。本实用新型设备运行对周围无影响,并且,分别采用常见的A2/O工艺系统设备及本实用新型设备来对相同来源的相同流量的污水进行处理,在进水平均BOD5为200mg/l 左右时,出水均可降到50mg/l以下,去除率≥80%,COD去除率≥81%,悬浮物去除率≥80%,其处理后出水能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即本实用新型设备对设备中各种改进降低其制造成本和体积后,并不会降低其污水处理效果和污水处理效率,极适用于食品、屠宰、酿造、印染等行业与生活污水相类似的有机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调节池,11-过渡池,12-格栅,13-泵,14-第一进液管,2-反应池,21-预脱硝区域,22-厌氧区,23-缺氧区,24-好氧区,25-连通管,26-第三鼓气管,3- 沉淀池,31-出泥管,32-污泥回流管,33-污泥排放管,34-第二鼓气管,4-污泥池,41-清液回流管,42-污泥出口,5-消毒间,51-第二进液管,52-排放管,6- 回转鼓风机,61-第一鼓气管,62-分液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体基建费用更低、设备体积更小的化污水处理设备,该设备是基于A2/O工艺对污水进行处理的,其除污原理及各设备内的添加物(如反应池内的添加的菌类、沉淀池的污泥种类等)均与现有A2/O工艺相同,因此在此不做赘述。本实施例的改进点(即与现有A2/O工艺中的设备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设备整体是一体化设置的,其各部件均是单独设置为池并实现相邻连接,可全埋、半埋或放置在地表上,具有占地少,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维护方便的有益效果,该设备包括调节池1、反应池2、沉淀池3、污泥池4、消毒间5和回转鼓风机6,该回转鼓风机利用膜式管道充氧的样子达到微孔曝气的目的,提高了曝气效率和效果。

具体来说,以全埋地为例,所述调节池侧面上方设有过渡池11,且调节池上设有连通过渡池的第一连通口,过渡池内设有用于避免大颗粒垃圾通过第一连通口进入调节池的格栅12;所述调节池1内底部设有泵13,泵入口端与调节池连通,泵出口端设有第一进液管14;

所述反应池2内用纵向隔板分隔为预脱硝区域21、厌氧区22、缺氧区23 和好氧区24,使其由多池结构转变为一体分区结构,可降低制造成本且减小整个设备体积;所述预脱硝区域21与厌氧区22之间、缺氧区23与好氧区24之间的隔板下部分别设有第二连通口和第四连通口,所述厌氧区22与缺氧区23 之间的隔板上部设有第三连通口,使对应的区域连通,降低专门的连通管、泵等设备,又可进一步减小成本;所述第一进液管的出液端深入预脱硝区域21的中部,使泵可从调节池将污水抽入预脱硝区内,使其能够在反应池进行净化处理;

所述回转鼓风机6的输出端还设有第一鼓气管61,该第一鼓气管下端位于好氧区24下部并低于第四连通口;所述第一鼓气管下端还设有分液盘62,该分液盘上方设有若干喷气出口,可向好氧池内输入氧气;进一步的,所述缺氧区 23与好氧区24之间设有倒U形连通管25,该连通管的两端均低于第四连通口,为硝化液回流提供通道,而该连通管上还设有与回转鼓风机6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三鼓气管26,当回转鼓风机鼓风时,即可为该硝化液回流提供动力,当然,此处为了使硝化液回流效果更好,也可使第三鼓风管与连通管25之间呈锐角相连,使第三鼓风管出风方向朝向连通管上方,一方面为硝化液提供推力,一方面是减小上方液压、促使下方硝化液上流,最终为该硝化液回流提供动力,该第三鼓风管也可直接设置在第一鼓气管上,作为其支管,从而无需额外提供回流动力,减少设备的设置及安装位置的占用。

所述沉淀池3设置在反应池侧面,且沉淀池侧面上部与反应池中的好氧区之间设有第五连通口;沉淀池内设有下端伸入沉淀池底部污泥内的出泥管31,该出泥管上端设有污泥回流管32和污泥排放管33,所述污泥回流管活动端伸入预脱硝区域21底部,所述污泥排放管与污泥池4上部连通;所述出泥管31下部还设有与回转鼓风机6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二鼓气管34,其作用与第三鼓气管相同,都是为沉淀池中污泥的回流和排放提供动力;所述污泥回流管32和污泥排放管33上各设有一个阀门。

所述消毒间5内设有紫外线消毒设备,该设备可选用水处理工艺中常用的紫外线消毒设备即可,只是本实施例将其设置在消毒间内,以便于使其整体能够一体化,该消毒间上方一侧设有与沉淀池3侧面上部连通的第二进液管51、以使沉淀池内的液体通过连通器原理从连通管处进入消毒间消毒;消毒间上方另一侧设有达标排放管52;

所述污泥池4侧面上方设有用于将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的清液回流管41,污泥池侧面下方设有污泥出口42。

分别采用常见的A2/O工艺系统设备及本实用新型设备来对相同来源的相同流量的污水进行处理,在进水平均BOD5为200mg/l左右时,出水均可降到 50mg/l以下,去除率≥80%,COD去除率≥81%,悬浮物去除率≥80%,其处理后出水能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即本实施例设备对设备中各种改进降低其制造成本和体积后,并不会降低其污水处理效果和污水处理效率,极适用于食品、屠宰、酿造、印染等行业与生活污水相类似的有机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