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型污水处理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4510发布日期:2019-02-19 18:16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景观生态型污水处理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景观生态型污水处理站。



背景技术:

由于人口增长、生产强度增大等原因,城镇及农村生活污水的总排放量逐年增加,同时土地资源也越发紧张,但相关部门对污水的排放要求却越来越高。

基于此,目前的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与实施趋向于提高效率、减少占地等。

此外,传统的污水处理设施往往外观不佳并且存在异味,从而影响环境美观,或者需要地埋安装或建设,从而增加成本与施工难度。且,污水处理设施的剩余污泥处置也是较为棘手的问题。

因此,目前需要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外观不影响环境美观、剩余污泥产量少甚至没有的污水处理设施。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稳定、无剩余污泥排放、异味小等优点,适合于农村及社区生活污水处理的处理站。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景观生态型污水处理站,包括主池区和生态池区,所述主池区位于日光温室中,所述生态池区位于室外,所述主池区由初沉池、厌氧反应池、一级生态接触氧化池、二级生态接触氧化池二沉池组成,所述生态池区由底栖生物生态池和人工湿地组成,所述一级生态接触氧化池、二级生态接触氧化池的水面栽种植物、水下设置有纤维填料,且所述二级生态接触氧化池中的纤维填料的布置量大于一级生态接触氧化池的纤维填料布置量。

进一步的,所述厌氧反应池的上方设置有盖板,且所述盖板为封闭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初沉池位于左上角,所述底栖生物生态池位于初沉池的右侧,所述一级生态接触氧化池位于初沉池的下方,所述二沉池位于底栖生物生态池的下方,所述二级生态接触氧化池位于一级生态接触氧化池和二沉池的下方,所述人工湿地位于主池区的右侧。

进一步的,所述底栖生物生态池内投放有底栖生物,并种植有水生植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上述结构设计,具有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稳定、无剩余污泥排放、异味小等优点,适合于农村及社区生活污水的处理,并且具有美观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分布图。

图中标号:1-主池区;2-生态池区;3-初沉池;4-厌氧反应池;5-一级生态接触氧化池;6-二级生态接触氧化池;7-二沉池;8-底栖生物生态池;9-人工湿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景观生态型污水处理站,包括主池区1和生态池区2,所述主池区1位于日光温室中,所述生态池区2位于室外。

所述主池区1由初沉池3、厌氧反应池4、一级生态接触氧化池5、二级生态接触氧化池6、二沉池7组成,所述生态池区2由底栖生物生态池8和人工湿地9组成。

尤其是,所述厌氧反应池4的上方设置有盖板,且所述盖板为封闭状态。

所述一级生态接触氧化池5、二级生态接触氧化池6的水面栽种植物、水下设置有纤维填料,且所述二级生态接触氧化池6中的纤维填料的布置量大于一级生态接触氧化池5的纤维填料布置量。

尤其是,所述初沉池3位于左上角,所述底栖生物生态池8位于初沉池3的右侧,所述一级生态接触氧化池5位于初沉池3的下方,所述二沉池7位于底栖生物生态池8的下方,所述二级生态接触氧化池6位于一级生态接触氧化池5和二沉池7的下方,所述人工湿地9位于主池区1的右侧。

尤其是,所述底栖生物生态池8内投放有底栖生物,并种植有荷花等水生植物。

本实用新型通过厌氧-多级接触氧化的池体布置方式,结合植物根系的巨大比表面积及人工湿地对营养盐的深度去除,达到高效处理废水而占地面积小。

本实用新型通过日光温室保持主池区温度较高,达到出水水质稳定;通过封闭厌氧反应池、栽种植物的方式达到驱蔽、去除异味;并通过底栖生物生态池中的底栖生物对剩余污泥的摄食及荷花对剩余污泥的利用,达到无剩余污泥排放,取而代之的是定期捞出底栖生物予以放生。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