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处理系统及净饮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9509发布日期:2019-04-16 23:49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处理系统及净饮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处理系统及净饮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对饮水健康的不断认识,净水机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现有技术的直饮净水机,利用PP棉、活性炭前置过滤芯和反渗透过滤芯等滤芯对原水进行过滤处理,原水经过反渗透过滤芯过滤后会产生纯净水和废水,所述废水排出,经过加热将所述纯净水加热成开水或热水供用户使用。上述直饮净水机在加热纯净水的时候,加热效率较低,耗能较多,且加热时间较长,当需要饮用热水或开水的时候,需要耗费很多电能加热,节能等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耗更低的水处理系统及净饮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流路、加热部、热交换部、中间流路、第一出水流路和第二出水流路,所述加热部设置在所述中间流路上,所述热交换部包括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之间能够进行热交换;所述进水流路与所述第一流路的入口相连通,所述中间流路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流路的出口连通,所述中间流路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流路的入口和所述第二出水流路均连通,所述第二流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出水流路连通,所述中间流路上设置有净化部,所述净化部用于对流经所述中间流路的水进行净化。

优选地,所述热交换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换热管路,所述外壳与所述换热管路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第一流路,所述换热管路的内腔构成所述第二流路。

优选地,所述第一流路的入口和出口均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上部;和/或,

所述第二流路的入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下部,所述第二流路的出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中间流路连接的第三出水流路,所述第三出水流路与所述中间流路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净化部与所述加热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中间流路连接的净水储水支路,所述净水储水支路上设置有储水部,在所述中间流路的水路上,所述净水储水支路与所述中间流路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三出水流路与所述中间流路的连接位置的上游侧。

优选地,所述储水部包括压力容器,所述净水储水支路上还设置有压力开关,通过所述压力开关控制所述压力容器内的压力,实现所述净化部的水储存在所述压力容器中,或者实现压力容器中的水从所述第一出水流路、第二出水流路和/或第三出水流路排出。

优选地,所述中间流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或单向导通元件,在所述中间流路的流路上,所述第一控制阀或单向导通元件设置在述净水储水支路与所述中间流路的连接位置的上游侧,所述单向导通元件设置成允许中间流路内的水流向所述压力容器。

优选地,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蓄水部,所述蓄水部设置在所述中间流路上,用于存储加热部加热的热水。

优选地,所述加热部包括即热式加热器,在所述中间流路的流路上,所述蓄水部设置在所述即热式加热器的下游侧;或,

所述加热部内置于所述蓄水部中。

优选地,所述净化部包括反渗透单元。

优选地,所述净化部还包括前置过滤单元,经所述前置过滤单元过滤后的水进入所述反渗透单元;和/或,

所述净化部还包括后置过滤单元,所述后置过滤单元设置在所述净水储水支路和所述第三出水流路之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净饮设备,包括上述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水处理系统及净饮设备,通过将进水流路的原水引入所述热交换部的第一流路,将中间流路的净化后的且加热后的水引入所述热交换部的第二流路,使得原水吸收所述加热后的水的热量后再经所述净化部净化且在加热部加热,进而使得所述加热部加热净化后的水时,加热效率增加,加热时间缩短,能耗减小,节能等级提高,同时,加热后的水不仅能够经所述第二流路放热后降温,从所述第一出水流路流出热水,加热后的水还能够经所述第二出水流路流出开水,进而提供多种饮水温度,使用体验增加。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一的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二的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三的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四的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进水流路;110、控制阀;

200、加热部;

300、热交换部;310、第一流路;320、第二流路;330、外壳;340、换热管路;

400、中间流路;

500、第一出水流路;510、控制阀;

600、第二出水流路;610、控制阀;

700、净化部;710、反渗透单元;711、浓水支路;7111、废水比例器;720、前置过滤单元;730、后置过滤单元;

800、第三出水流路;810、控制阀;

900、蓄水部;

0100、净水储水支路;0110、压力开关;

0200、储水部;0210、压力容器;

0300、单向导通元件;

0400、增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流路100、加热部200、热交换部300、中间流路400、第一出水流路500和第二出水流路600,所述加热部200设置在所述中间流路400上,所述热交换部300包括第一流路310和第二流路320,所述第一流路310和所述第二流路320之间能够进行热交换;所述进水流路100与所述第一流路310的入口相连通,所述中间流路400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流路310的出口连通,所述中间流路400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流路320的入口和所述第二出水流路600均连通,所述第二流路320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出水流路500连通,所述中间流路400上设置有净化部700,所述净化部700用于对流经所述中间流路400的水进行净化。

通过将进水流路100的原水引入所述热交换部300的第一流路310,将中间流路400的净化且加热后的水引入所述热交换部300的第二流路320,使得原水吸收所述加热后的水的热量后再经所述净化部700净化且经加热部200加热,进而使得所述加热部200加热净化后的水时,加热效率增加,加热时间缩短,能耗减小,节能等级提高,同时,加热后的水不仅能够经所述第二流路320放热后降温,从所述第一出水流路500流出热水,加热后的水还能够经所述第二出水流路流600出开水,进而提供多种饮水温度,使用体验增加。

所述热交换部300包括外壳330和设置在所述外壳330内的换热管路340,所述外壳330与所述换热管路340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第一流路310,所述换热管路340的内腔构成所述第二流路320,换热管路340优选呈螺旋盘管状,从而提高第一流路310和第二流路320之间的换热效率,所述进水流路100的进水端接原水,原水经所述进水流路100流经所述第一流路310流入所述中间流路400,流经所述中间流路400的水经所述净化部700净化后经所述加热部200加热,之后流入所述第二流路320,并在第二流路320中与所述第一流路310中的水发生热交换,所述第一流路310中的水吸收所述第二流路320中的水的热量,由于进入所述中间流路400的水已经吸收了部分的热量,所述加热部200对从所述中间流路400流到所述加热部200的水加热时,加热效率增加,能耗减小。

所述第一流路310的入口和出口均设置在所述外壳330的上部,所述第二流路320的入口设置在所述外壳330的下部,所述第二流路320的出口设置在所述外壳330的上部,如此,使得所述第一流路310和所述第二流路320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得到提高。或者,所述第一流路310的入口和出口均设置在所述外壳330的下部,所述第二流路320的入口设置在所述外壳330的上部,所述第二流路320的出口设置在所述外壳330的下部。

所述净化部700包括反渗透单元710、前置过滤单元720和后置过滤单元730,经所述前置过滤单元720过滤后的水进入所述反渗透单元710,反渗透单元710产生的浓水经浓水支路711排出,反渗透单元710产生的纯水能够流入所述后置过滤单元730。

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中间流路400连接的第三出水流路800,所述第三出水流路800与所述中间流路400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后置过滤单元730与所述加热部200之间,所述第三出水流路800中流出的水为经所述热交换部300吸热且经所述净化部700净化后的水,所述第三出水流路800中流出的水为比常温稍高且净化后的水。

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蓄水部900,所述蓄水部900设置在所述中间流路400上,用于存储加热部200加热的热水,所述加热部200包括即热式加热器,在所述中间流路400的流路上,所述蓄水部900设置在所述即热式加热器的下游侧,进而实现将所述加热部200加热后的水储存在所述蓄水部900中。

可以理解,在所述蓄水部900上可以设置水位检测装置(图中未示出),以检测蓄水部中的水位,在所述加热部200上设置有温控元件(图中未示出),以当所述加热部200加热的水烧开后停止加热。

此外,进水流路100、所述第一出水流路500、所述第二出水流路600、所述第三出水流路800上分别设置有控制阀110、控制阀510、控制阀610、控制阀810,所述浓水支路711上设置有废水比例器7111,当然,所述废水比例器7111可以替换为废水比电磁阀等可以控制所述浓水排出比例的控制元件。在所述中间流路400上设置有增压泵0400,所述增压泵0400设置在所述反渗透单元710和前置过滤单元720之间。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加热部200和所述蓄水部900。

实施例一的蓄水部900和加热部200的连接位置关系可以替换为,所述加热部200内置于所述蓄水部900中,参照图2所示,例如所述蓄水部900和所述加热部200为加热储水罐,显然,将所述加热部200设置在所述蓄水部900的内部达到的效果和蓄水部900和所述加热部200分开设置达到的效果类似。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三还包括净水储水支路0100、储水部0200以及单向导通元件0300。

参照图3所示,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中间流路400连接的净水储水支路0100,所述净水储水支路0100上设置有储水部0200,在所述中间流路400的水路上,所述净水储水支路0100与所述中间流路400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反渗透单元710和所述后置过滤单元730之间,所述储水部0200的设置能够使得经所述净化部700净化的水储存在所述储水部0200,当需要饮水的时候,储存在所述储水部0200中的净化后的水经所述第三出水流路800或第二出水流路600或第一出水流路500排出,不需要等待所述净化部700净化水,进而使得饮水取水时间变短,取水效率增加,使用体验改善,尤其是,所述净化部700包括反渗透单元710时,所述反渗透单元710的反渗透滤膜制水效率较差,设置所述储水部0200能够提高取水效率。

所述储水部0200包括压力容器0210,所述净水储水支路0100上还设置有压力开关0110,通过所述压力开关0110控制所述压力容器0210内的压力,实现所述净化部700的水储存在所述压力容器0210中,或者实现压力容器0210中的水从所述第一出水流路500、第二出水流路600和/或第三出水流路800排出,当所述净化部700制水时,将所述第一出水流路500、第二出水流路600和所述第三出水流路800关闭,所述净化部700制得的水经所述净水储水支路0100储存在所述压力容器0210中,直至所述压力容器0210中的压力达到所述压力开关0110限定的压力值后停止制水。

在所述净水储水支路0100和所述中间流路400的连接位置和所述反渗透单元710之间设置有单向导通元件0300,所述单向导通元件0300设置成允许所述反渗透单元710产生的纯水流向所述第三出水流路800或所述净水储水支路0100,所述单向导通元件0300例如可以为逆止阀,当从所述压力容器0210中取水时,所述单向导通元件0300可以避免所述压力容器0210中的水流向所述反渗透单元710。

可以理解,所述单向导通元件0300可以采用第一控制阀代替,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单向导通元件0300的设置位置一样。

或者,所述第一控制阀或单向导通元件0300由设置在所述反渗透单元710、净水储水支路0100和后置过滤单元730的三通阀替换,通过控制所述反渗透单元710和所述净水储水支路0100连通,或,所述净水储水支路0100和所述后置过滤单元710连通,可以实现和所述第一控制阀或单向导通元件0300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实施例四还包括实施例三的内容。

参照图4所示,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中间流路400连接的净水储水支路0100,所述净水储水支路0100上设置有储水部0200,在所述中间流路400的水路上,所述净水储水支路0100与所述中间流路400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反渗透单元710和所述后置过滤单元730之间,所述储水部0200的设置能够使得经所述净化部700净化的水储存在所述储水部0200,当需要饮水的时候,储存在所述储水部0200中的净化后的水经所述第三出水流路800或第二出水流路600或第一出水流路500排出,不需要等待所述净化部700净化水,进而使得饮水取水时间变短,取水效率增加,使用体验改善,尤其是,所述净化部700包括反渗透单元710时,所述反渗透单元710的反渗透滤膜制水效率较差,设置所述储水部0200能够提高取水效率。

所述储水部0200包括压力容器0210,所述净水储水支路0100上还设置有压力开关0110,通过所述压力开关0110控制所述压力容器0210内的压力,实现所述净化部700的水储存在所述压力容器0210中,或者实现压力容器0210中的水从所述第一出水流路500、第二出水流路600和/或第三出水流路800排出,当所述净化部700制水时,将所述第一出水流路500、第二出水流路600和所述第三出水流路800关闭,所述净化部700制得的水经所述净水储水支路0100储存在所述压力容器0210中,直至所述压力容器0210中的压力达到所述压力开关0110限定的压力值后停止制水。

在所述净水储水支路0100和所述中间流路400的连接位置和所述反渗透单元710之间设置有单向导通元件0300,所述单向导通元件0300设置成允许所述反渗透单元710产生的纯水流向所述第三出水流路800或所述净水储水支路0100,所述单向导通元件0300例如可以为逆止阀,当从所述压力容器0210中取水时,所述单向导通元件0300可以避免所述压力容器0210中的水流向所述反渗透单元710。

可以理解,所述单向导通元件0300可以采用第一控制阀代替,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单向导通元件0300的设置位置一样。

或者,所述第一控制阀或单向导通元件0300由设置在所述反渗透单元710、净水储水支路0100和后置过滤单元730的三通阀替换,通过控制所述反渗透单元710和所述净水储水支路0100连通,或,所述净水储水支路0100和所述后置过滤单元710连通,可以实现和所述第一控制阀或单向导通元件0300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净饮设备,包括上述水处理系统,以使得所述净饮设备包括常温水出口、开水出口和温水出口,以满足取水的不同需求,同时,使得所述净水设备的加热水的效率增加,加热水的时间减小,用电量减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