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pH调节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8938发布日期:2019-02-26 17:54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pH调节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pH调节池。



背景技术:

目前原水直接通过管道通入废水收集池中,废水收集池通过检测废水的水质pH来确定达标情况,若出现pH水质不达标的情况,需要将废水收集池中的废水转至pH调节池中;pH调节池通过滴加碱液来调节水质的pH,且通过搅拌的方式将碱液快速扩散至整个调节池,从而达到排放标准;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碱液采用后期加入的方式,然后进行搅拌,最后进行排放,该操作过程中往往由于混合不均匀,造成水质局部pH值变化较大,与此同时,碱化后的废水往往会出现污泥沉淀等物质,这也造成了排放水的水质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pH调节池,通过待处理废水与碱液在管道预混,不仅提升了混合效率,确保排入沉降调节池内的水质pH达标,而且解决了局部pH不均匀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pH调节池,包括集水池、沉降调节池、储泥池、联通管和用于碱液计量的计量泵,所述集水池的一个外侧面并列设置有沉降调节池和储泥池,相对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出液口,且出液口连接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的另一端设置有混合管,且所述计量泵通过管道接入混合管与提升泵的连接处,所述混合管的另一端穿过沉降调节池远离储泥池的侧面中心,与混合管相接的所述沉降调节池内壁上部设置有出液槽,所述联通管的一管口连接在沉降调节池远离集水池的外侧面的底部,另一管口连接在储泥池远离集水池的外侧面的底部,且联通管内设置有球阀,所述储泥池远离集水池的外侧面底部还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外管口连接有球阀。

所述沉降调节池上表面正中心设置有搅拌装置,且搅拌装置通过固定杆固定在沉降调节池的内壁上,搅拌装置的搅拌叶深入至沉降调节池的液面下方。

所述混合管位于沉降调节池的管口位于搅拌装置搅拌叶的上方。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待处理废水与碱液在管道预混,不仅提升了混合效率,确保排入沉降调节池内的水质pH达标,而且解决了局部pH不均匀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在沉降调节池内采用溢流排液的方式将沉降后的清液排放,将废水中的污泥沉降至沉降污泥池底部。

3.本实用新型通过搅拌装置产生的螺旋力加快污泥在水中的沉降速度,控制控制沉降位置,降低了后续污泥处理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沉降调节池和储泥池的纵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和图3,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pH调节池,包括集水池1、沉降调节池2、储泥池3、联通管5和用于碱液计量的计量泵4,集水池1的一个外侧面并列设置有沉降调节池2和储泥池3,相对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出液口,且出液口连接有提升泵1-1,提升泵1-1的另一端设置有混合管2-1,且计量泵4通过管道接入混合管2-1与提升泵1-1的连接处,混合管2-1的另一管口穿过沉降调节池2远离储泥池3的侧面中心,与混合管2-1相接的沉降调节池2内壁上部设置有出液槽2-2,联通管5的一管口连接在沉降调节池2远离集水池1的外侧面的底部,另一管口连接在储泥池3远离集水池1的外侧面的底部,且联通管5内设置有球阀,储泥池3远离集水池1的外侧面底部还设置有排污管3-1,排污管3-1的外管口连接有球阀。

沉降调节池2上表面正中心设置有搅拌装置2-3,且搅拌装置2-3通过固定杆固定在沉降调节池2的内壁上,搅拌装置2-3的搅拌叶深入至沉降调节池2的液面下方。

混合管2-1位于沉降调节池2的管口位于搅拌装置2-3搅拌叶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采用提升泵将集水池中的废水通至混合管内,同时通过计量泵将碱液加入至混合管,与提升泵内的废水一起通入沉降调节池内,采用管道混合的方式能够将碱液与废水在混合管内提前预混,并且混合管排入至沉降调节池内的废水的pH处于达标状态,同时废水中的污泥等悬浊物因水流的冲击力,确保其不会堵塞混合管;沉降调节池内壁上部设置有出液槽,能够形成良好的溢流排放的方式,能够充分利用污泥本身的重力沉降特性,能够将污泥直接沉积在沉降调节池底部,顶部的清液通过出液槽直接达标排放;污泥池底部与沉降调节池底部通过联通管相接,且联通管上设置有球阀,联通管将沉降调节池底部的污泥直接通入储泥池内,达到污泥与水的分离,储泥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用于污泥的排放,将排污管放置在储泥池底部,能够利用污泥比水中的特性,将污泥直接排放,且水含量低。

沉降调节池上设置有搅拌装置,且搅拌装置的搅拌叶直接深入液面之下,搅拌装置的搅拌优先带动废水旋转,并且废水中的污泥跟着旋转,污泥在悬浊过程中不断沉降至沉降调节池底部,并且用搅拌过程中的旋转力,污泥基本聚集在底部正中心,能够便于后续联通管的清理;因搅拌力作用下,污泥几乎全部向下沉降,上层的清液基本上不含污泥等杂质,并且直接溢流至出液槽内直接排放。

混合管直接插入至沉降搅拌池内,并且管口位于搅拌装置的搅拌叶上方;在搅拌过程中,混合管中的废水一进入沉降调节池内就开始跟着旋转,污泥跟着旋转沉降至底部,达到良好的固液分离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待处理废水与碱液在管道预混,不仅提升了混合效率,确保排入沉降调节池内的水质pH达标,而且解决了局部pH不均匀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在沉降调节池内采用溢流排液的方式将沉降后的清液排放,将废水中的污泥沉降至沉降污泥池底部。

3.本实用新型通过搅拌装置产生的螺旋力加快污泥在水中的沉降速度,控制控制沉降位置,降低了后续污泥处理的难度。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