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水清污的曝气生物滤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2709发布日期:2019-02-19 18:09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不停水清污的曝气生物滤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生物滤池。



背景技术:

生物滤池法是在砂滤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生物膜处理方法,它利用滤料表面形成的一层生物膜来净化污水。

曝气生物滤池在一级处理基础上,以颗粒状填料及附着生长的生物膜为处理介质,充分发挥生物代谢作用、物理过滤作用,以及生物膜和填料的物理吸附等作用来去除污染物。生物滤池内装填有高比表面积的颗粒填粒以提供生物膜生物生长的载体。在滤料层下部鼓风曝气,使空气与污水接触,为滤料层进行曝气充氧,强化氧化和去污效果。

长时间使用后,生物滤池底部会积累起较多杂质,如果不清理就会影响曝气生物滤池的正常使用。如果要清理,就要停止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将其中的水排放出去,这样就加大了清理工作量,延长了清理时间,并且清理期间曝气生物滤池不能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停水清污的曝气生物滤池,清污时无须停止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无须将生物滤池中的水排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停水清污的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池体,池体设有顶部敞口的内腔,池体包括竖向设置的侧壁和连接在侧壁底端的底壁,池体的侧壁包括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底壁前低后高倾斜设置;

池体后侧壁底部连接有污水进水管,污水进水管上方的池体内设有折流板,折流板与池体的左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相连接,污水进水管上设有污水进水阀;

折流板前部向下设有滤网,滤网底端与池体的底壁之间具有用于杂物通过的间隙;折流板与池体底壁之间围成过滤腔;

折流板上方的池体内设有支撑孔板,支撑孔板上均布有多个上下通透的竖孔;支撑孔板上设有砾石承托层,砾石承托层上设有陶粒滤料层;砾石承托层处的池体侧壁连接有用于向池体内通入压缩空气的曝气进气管;

池体顶部设有开口向上的清水出水箱,清水出水箱连接有清水出水管,清水出水管上设有清水出水阀;

池体前侧壁底部向前凸出形成缓冲仓,缓冲仓向下延伸且其底部低于池体的底壁;缓冲仓上方的池体前侧壁连接有液压缸,液压缸的伸出杆朝下设置并连接有插板;缓冲仓顶壁上设有正对插板的槽孔,槽孔的壁上设有密封垫层,密封垫层顶端向上伸出槽孔并与缓冲仓顶壁的上表面相连接,密封垫层底端向下伸出槽孔并与缓冲仓顶壁的下表面相连接;插板穿过槽孔并通过密封垫层与槽孔滑动密封配合;池体底壁正对槽孔设有用于容纳插板底端的密封槽,密封槽的槽壁上设有密封垫层;

插板具有上极限位置和下极限位置,插板位于其上极限位置时,插板底端高于滤网并低于缓冲仓顶壁,插板位于其下极限位置时,插板底端插入密封槽内并压紧该处的密封垫层,使缓冲仓与池体内腔相隔离;折流板前端位于插板的后方;缓冲仓底部连接有放水管,放水管上设有放水阀;缓冲仓前壁底部设有清污门。

所述滤网前后间隔设有两个以上。

池体顶部设有开口向上的反冲出水箱,反冲出水箱顶部低于清水出水箱的顶部,反冲出水箱的底部连接有反冲出水管,反冲出水管上设有反冲出水阀。

所述清污门并排间隔设有多个。

所述清水出水管与污水进水管之间连接有反冲连接管,反冲连接管上设有反冲进水阀和反冲水泵。

所述缓冲仓侧壁设有观察窗。

本实用新型清污时无须停止曝气生物滤池的正常运行,因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在现有曝气生物滤池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密封垫层和槽孔的结构,使得密封垫层与缓冲仓顶壁连接得十分牢固,避免因插板的上下运动而造成密封垫层脱落。

插板底端插入密封槽内并压紧该处的密封垫层,使缓冲仓与池体内腔相隔离,从而只需要排出缓冲仓内的水即可清污,无须排空整个池体内的水,为不停水清污提供了基础。

本实用新型中,反冲洗的水源来自于曝气生物滤池的自产清水,无须外置水源,因而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地利用陶粒滤料上的生物膜对污水进行净化,又能够对水体进行曝气处理,还能够方便地实现反冲洗,清污时不停止正常的净化过程,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下部的左视示意图;

图3是插板与槽孔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图1中面向看图人的方向为前向,以图1中的左向为左向。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不停水清污的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池体,池体设有顶部敞口的内腔,池体包括竖向设置的侧壁1和连接在侧壁1底端的底壁2,池体的侧壁1包括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底壁2前低后高倾斜设置;

池体后侧壁底部连接有污水进水管3,污水进水管3上方的池体内设有折流板4,折流板4与池体的左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相连接,污水进水管3上设有污水进水阀5;

折流板4前部向下设有滤网6,滤网6底端与池体的底壁2之间具有用于杂物通过的间隙;折流板4与池体底壁2之间围成过滤腔7;

折流板4上方的池体内设有支撑孔板8,支撑孔板8上均布有多个上下通透的竖孔;支撑孔板8上设有砾石承托层9,砾石承托层9上设有陶粒滤料层10;砾石承托层9处的池体侧壁1连接有用于向池体内通入压缩空气的曝气进气管11;曝气进气管11上设有进气阀12。孔板为常规装置,图未详示支撑孔板8的具体结构。

池体顶部设有开口向上的清水出水箱13,清水出水箱13连接有清水出水管14,清水出水管14上设有清水出水阀15;

池体前侧壁底部向前凸出形成缓冲仓16,缓冲仓16向下延伸且其底部低于池体的底壁2;缓冲仓16上方的池体前侧壁连接有液压缸17,液压缸17的伸出杆朝下设置并连接有插板18;缓冲仓16顶壁上设有正对插板18的槽孔19,槽孔19的壁上设有密封垫层20,密封垫层20顶端向上伸出槽孔19并与缓冲仓16顶壁的上表面相连接,密封垫层20底端向下伸出槽孔19并与缓冲仓16顶壁的下表面相连接。这样的结构使得密封垫层20与缓冲仓16顶壁连接得十分牢固,避免因插板18的上下运动而造成密封垫层20脱落;插板18穿过槽孔19并通过密封垫层20与槽孔19滑动密封配合;池体底壁2正对槽孔19设有用于容纳插板18底端的密封槽21,密封槽21的槽壁上设有密封垫层。

其中,液压缸17可由气缸或电动推杆来代替。

插板18具有上极限位置和下极限位置,插板18位于其上极限位置时,插板18底端高于滤网6并低于缓冲仓16顶壁,插板18位于其下极限位置时,插板18底端插入密封槽21内并压紧该处的密封垫层,使缓冲仓16与池体内腔相隔离;折流板4前端位于插板18的后方;缓冲仓16底部连接有放水管22,放水管22上设有放水阀23;缓冲仓16前壁底部设有清污门24。

其中,砾石承托层9由花岗石、安山岩和闪绿岩中的一种或多种碎石组成。在液体容器侧壁设置清污门24为常规技术,具体结构不再详述。

所述滤网6前后间隔设有两个以上,从而起到更好的过滤作用。过滤下来的污物积累在池体的底壁2上,并经过滤网6与底壁2之间的间隙后,在水流的带动下沿底壁2向前滑落。

池体顶部设有开口向上的反冲出水箱25,反冲出水箱25顶部低于清水出水箱13的顶部,反冲出水箱25的底部连接有反冲出水管26,反冲出水管26上设有反冲出水阀27。

所述清污门24并排间隔设有多个。清污门24与缓冲仓16前壁密封配合。以方便清污为原则,清污门24可以根据缓冲仓16的左右宽度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数量,缓冲仓16越宽则设置清污门24的数量也越多。

所述清水出水管14与污水进水管3之间连接有反冲连接管28,反冲连接管28上设有反冲进水阀29和反冲水泵30。

所述缓冲仓16侧壁设有观察窗31。观察窗31为常规结构,具体结构不再详述。

正常使用时,插板18位于其上极限位置。需要处理的污水由污水进水管3进入过滤腔7,并沿池体底壁2向前向下流动;污水经过滤网6时,其内的杂物得到过滤;过滤下来的杂物一部分附着在滤网6上且另一部分落在池体底壁2上。杂物附着较多后,在重力和水流的作用下会从滤网6上脱落下来并落在池体底壁2上。在水流和重力的作用下,杂物(杂质)通过滤网6和底壁2之间的间隙向前向下流动,并掉入缓冲仓16中。在水压的和下,水流在折流板4的前方向上流动并通过支撑孔板8进入砾石承托层9。曝气进气管11连接有外置的气泵或鼓风机,从而能够通过砾石承托层9向池体内通入空气。空气进入池体后,将氧气送入池体内的水中实现曝气。水流在经过陶粒滤料层10时,在其上的生物膜的作用下得到净化。净化后的水溢流入清水出水箱13和反冲出水箱25。在正常使用时,反冲出水阀27、放水阀23、反冲进水阀29和反冲水泵30处于关闭状态,进气阀12、清水出水阀15和污水进水阀5则处于开启状态,清水出水箱13内的水经清水出水管14流出。

工作人员观察到缓冲仓16中积累了较多杂物后,可以进行不停水清污。

清污时,工作人员操作液压缸17,使伸出杆向下伸出,从而带动插板18向下运动至下极限位置并插入密封槽21,插板18压紧该处的密封垫层20从而使缓冲仓16与池体内腔相隔离。此时就可以打开放水阀23将缓冲仓16内的水放出,然后打开清污门24,将缓冲仓16内的杂物清理出去。清理后,关好清污门24,然后工作人员操作液压缸17,使伸出杆向上收回,从而带动插板18向上运动至上极限位置,恢复正常状态。

清污过程中,由于放水阀23只能将缓冲仓16内的水放出,池体内的水可以正常地进行过滤和清污(只是杂质会被插板18挡住而不能掉入缓冲仓16),因此能够实现不停水清污,提高了工作效率。

反冲洗时,打开反冲出水阀27、反冲进水阀29和反冲水泵30,关闭清水出水阀15,反冲水泵30将清水出水箱13内的清水增压后送入池体,使用高压清水对池体内部结构进行冲洗,反冲洗用水溢流入反冲出水箱25,然后经反冲出水管26排出。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