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纯化水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49485发布日期:2019-04-20 02:29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新型纯化水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纯化水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纯化水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今后20年将加速进入人口老龄化,以及药品生产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国内现有无菌药品生产企业约4000家,新的GMP2010版本验证普遍展开,现有的药品生产设施有很多不符合GMP和SDA、WHO规范的相关要求,需要进行大量的改造,例如纯化水预处理装置。现有的纯化水预处理装置的展开图,如图1所示,包括原水罐22、多介质过滤器23、三个双联软化器24、活性炭过滤器25、中间水箱26、10μm过滤器27、反渗透装置8和加电去离子装置9等,占地面积大,一经安装好就很难移动,而且多介质过滤器23和活性炭过滤器25出水水质一般,需要定情检查更换;双联软化器24的软化过程需要大量软化盐,每年直接节约软化盐大5T,无脱盐效果,年排放量在430T,而且对环境污染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医药行业使用的,符合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要求、美国FDA要求、欧盟WHO要求,轻便可移动式的新型纯化水预处理装置,能有效缓解实验室应急用水及时用水压力。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纯化水预处理装置,包括外壳和位于外壳底部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超滤装置、过滤水缓冲罐、原水泵、纳滤装置、高压泵、反渗透装置和加电去离子装置,所述超滤装置的进水口与原水进管连接,超滤装置的一个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过滤水缓冲罐的一个进水口,所述滤水缓冲罐的一个出水口通过管路I与纳滤装置的进口连接,管路I上设置有原水泵,纳滤装置的出口通过管路II与反渗透装置的进口连接,管路II上设置有高压泵,反渗透装置的出口通过管路III连接加电去离子装置的进口,所述加电去离子装置的出口通过管路IV连接纯化水出管,所述管路IV、管路III、反渗透装置、管路II、纳滤装置和超滤装置上均设有连接至系统排水管上的排水支管,所述管路III上还连接有与过滤水缓冲罐联通的管路V。

进一步地限定,所述外壳的内壁上固定有电控装置,所述电控装置设置在加电去离子装置的上方。

更进一步地限定,所述电控装置与外部交流电源电连接。

进一步地限定,所述原水进管、纳滤装置和管路II上分别开设有加药口A、加药口B和加药口C。

更进一步地限定,所述加药口A连接次氯酸钠加药箱。

更进一步地限定,所述加药口B连接除垢剂加药箱。

更进一步地限定,所述加药口C连接氢氧化钠加药箱。

进一步地限定,所述底板下方设有滚轮。设置滚轮,方便整个装置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高度集成,避免了传统软化器占地面积大,同样处理量的传统软化器的占地面积是纳滤装置占地面积的2-3倍;无需重复再生,无需消耗大量的再生软化剂,节约设备运行成本的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设备高度集成,无需繁琐的手动操作,避免人为操作出现失误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的纯化水预处理装置的展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纯化水预处理装置的展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去掉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在A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滚轮,3.超滤装置,4.过滤水缓冲罐,5.原水泵,6.纳滤装置,7.高压泵,8.反渗透装置,9.加电去离子装置,10.原水进管,11.管路I,12.管路II,13.管路III,14.管路IV,15.纯化水出管,16.系统排水管,17.管路V,18.次氯酸钠加药箱,19.除垢剂加药箱,20.氢氧化钠加药箱,21.外部交流电源,22.原水罐,23.多介质过滤器,24.双联软化器,25.活性炭过滤器,26.中间水箱,27.10μm过滤器,28.电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纯化水预处理装置,包括外壳和位于外壳底部的底板1,底板1下方设有滚轮2,底板1上设置有超滤装置3、过滤水缓冲罐4、原水泵5、纳滤装置6、高压泵7、反渗透装置8和加电去离子装置9,超滤装置3的进水口与原水进管10连接,超滤装置3的一个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过滤水缓冲罐4的一个进水口,滤水缓冲罐4的一个出水口通过管路I11与纳滤装置6的进口连接,管路I11上设置有原水泵5,纳滤装置6的出口通过管路II12与反渗透装置8的进口连接,管路II12上设置有高压泵7,反渗透装置8的出口通过管路III13连接加电去离子装置9的进口,加电去离子装置9的出口通过管路IV14连接纯化水出管15,管路IV14、管路III13、反渗透装置8、管路II12、纳滤装置6和超滤装置3上均设有连接至系统排水管16上的排水支管,管路III13上还连接有与过滤水缓冲罐4联通的管路V17。

在本实施例中,原水进管10、纳滤装置6和管路II12上分别开设有加药口A、加药口B和加药口C。加药口A连接次氯酸钠加药箱18。加药口B连接除垢剂加药箱19。加药口C连接氢氧化钠加药箱20。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的内壁上固定有电控装置28,电控装置28设置在加电去离子装置9的上方。电控装置28与外部交流电源21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新型纯化水预处理装置采用纳滤装置6替代现有的软化系统,对进水进行预处理,纳滤装置6作为反渗透预处理技术被引入纯化水制备的预处理系统中,可有效降低反渗透进水硬度、总固溶物和有机物含量,从而达到防止反渗透膜结垢与污染、提高系统回收率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较现有纯化水预处理装置有以下优点:

1、无需再生,按照传统离子交换树脂的软化器,一台6T/H的纯化水制备系统,平均24h再生一次,每年的NaCL消耗量在43800kg(单次NaCL消耗量在120kg/次),而且排放存在污染环境风险;

2、占地面积小,一组NF-90DOW膜组(纳滤装置6),处理量15T/H,占地面积为1200*1200*1500mm(长*宽*高);一台在制15T/H软化水处理量标准双联软化器的占地为3200*1500*3500(长*宽*高);

3、原水经纳滤处理后,氟由3.510mg/L降至0.613mg/L,符合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去除率为75.16%.总硬度、TDS的去除率分别为77.22%,64.90%.纳滤技术不仅可以降氟,降低水中溶解性盐类的含量,而且可以改善口感、淡化处理高氟苦咸水,氟去除率达90%以上,出水氟离子浓度小于0.11mg/L,出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