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生模式生物养殖与试验用净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55946发布日期:2019-06-29 01:5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生模式生物养殖与试验用净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为一种水生模式生物养殖与试验用净水设备。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

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

在养殖斑马鱼等水生模式生物时,需要对用水在消毒及水质调整前进行预净化,使得水质能够达到标准,以便后续的水质调整,可以满足水生模式生物的集中大规模的养殖与繁育,满足水生生物的产卵、孵化、生长等过程等。现有的用于水生模式生物养殖及实验用水质预调节净化设备通常只包括过滤装置,使得原水在消毒及水质调整之前能够先过滤掉其中的大颗粒杂质等。

但是,现有的用于水生模式生物养殖与试验用净水设备存在以下缺陷:

(1)现有的预调节净水设备过滤净化精度不高,会对后续的水质调节造成较大影响,且加大了后续消毒及水质调整的难度;

(2)现有的预调节净水设备常常会出现堵塞的情况,且过滤杂质的清理很麻烦,影响正常的过滤净化进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生模式生物养殖与试验用净水设备,该装置的过滤净化精度更高,能够去除原水中绝大部分的杂质,有利于后续的消毒及水质调整,同时,能够避免堵塞设备,且有利于杂质的清理,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生模式生物养殖与试验用净水设备,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的顶部前侧设置有配电柜,且配电柜的后侧设置有原水箱,所述原水箱的顶部连接有原水进管,所述设备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增压泵,且增压泵的进水口通过抽水管与原水箱连接;

所述增压泵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连接有砂滤机构,且砂滤机构依次连接有炭滤机构、微滤机构和反渗透机构,所述反渗透机构连接有净水箱,且净水箱设置在设备本体的侧方,所述增压泵的侧方安装有设置在设备本体底部的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进水口通过循环进管与净水箱的底部连接,且循环泵的出水口通过循环出管与净水箱的顶部连接,所述循环出管连接有分支供水管,且分支供水管上设置有分支阀。

进一步地,所述砂滤机构包括设置在原水箱右侧且固定安装在设备本体底部的砂滤罐,所述砂滤罐的正上方固定安装有第一多路控制阀,所述出水管经第一多路控制阀与砂滤罐连接,所述砂滤罐的出水口连接有砂滤出管,且砂滤出管经第一多路控制阀与炭滤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炭滤机构包括设置在砂滤罐右侧且固定安装在设备本体底部的炭滤罐,所述炭滤罐的正上方固定安装有第二多路控制阀,所述砂滤出管经第二多路控制阀与炭滤罐连接,所述炭滤罐的出水口连接有炭滤出管,且炭滤出管经第二多路控制阀与微滤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微滤机构包括设置在原水箱正下方且固定安装在设备本体底部的两个微滤筒,所述炭滤出管的管口通过分流管与两个微滤筒的顶部连接,所述微滤筒的侧方安装有设置在设备本体底部的RO膜泵,所述RO膜泵的进水口连接有微滤出管,且微滤出管的管口通过合流管与两个微滤筒的出水口连接,所述RO膜泵的出水口通过反渗透进管与反渗透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反渗透机构包括设置在炭滤罐前侧且固定安装在设备本体上的反渗透箱,所述反渗透箱的进水口与反渗透进管连接,且反渗透箱的出水口通过净水管与净水箱的顶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原水箱的侧方设置有溢流管,所述砂滤罐、炭滤罐分别连接有第一正反洗废水管和第二正反洗废水管,所述反渗透箱的底部连接有浓水管,所述浓水管、溢流管、第一正反洗废水管和第二正反洗废水管的管口汇集并连接排废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净化程度更高,能够去除原水中绝大部分的余氯、有机物、悬浮物、细菌病毒等,有利于后续的消毒及水质调整;

(2)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过滤净化顺序,能够在提高装置过滤、净化效果的同时,避免杂质堵塞设备,且方便杂质、废水的清理,避免影响过滤、净化的进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原水箱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原水箱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微滤筒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设备本体;2-配电柜;3-原水箱;4-原水进管;5-增压泵;6-砂滤机构;7-炭滤机构;8-微滤机构;9-反渗透机构;10-净水箱;11-抽水管;12-出水管;13-循环泵;14-循环进管;15-循环出管;16-RO膜泵;17-微滤出管;18-反渗透进管;19-溢流管;20-第一正反洗废水管;21-第二正反洗废水管;22-浓水管;23-分支供水管,24-分支阀;

601-砂滤罐;602-第一多路控制阀;603-砂滤出管;

701-炭滤罐;702-第二多路控制阀;703-炭滤出管;

801-微滤筒;802-分流管;803-合流管;

901-反渗透箱;902-净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生模式生物养殖与试验用净水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设备本体1的顶部前侧设置有配电柜2,配电柜2即设备的电气控制柜,配电柜2用于对装置的各个过滤、净化步骤进行检测,检测方向有水压、流量、电导率等,能够实现设备的自动控制。

配电柜2的后侧设置有原水箱3,原水箱3的顶部连接有原水进管4,通过原水进管4能够向原水箱3内充入未经处理的原水。

设备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增压泵5,且增压泵5的进水口通过抽水管11与原水箱3连接,增压泵5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12连接有砂滤机构6,且砂滤机构6依次连接有炭滤机构7、微滤机构8和反渗透机构9,反渗透机构9连接有净水箱10,且净水箱10设置在设备本体1的侧方。

通过设置增压泵5,能够使原水箱3内的原水沿着抽水管11、出水管12依次流过砂滤机构6、炭滤机构7、微滤机构8和反渗透机构9,并在先后经过砂滤、炭滤、微滤和反渗透过滤后,进入净水箱10中,完成养殖用水的预调节净化。

砂滤机构6包括设置在原水箱3右侧且固定安装在设备本体1底部的砂滤罐601,砂滤罐601是一种过滤器,滤料采用石英砂作为填料,有利于去除水中的杂质,其还有过滤阻力小,比表面积大,耐酸碱性强,抗污染性好等优点,砂滤罐601的独特优点还在于通过优化滤料和过滤器的设计,实现了过滤器的自适应运行,滤料对原水浓度、操作条件、预处置工艺等具有很强的自适应性,即在过滤时滤床自动形成上疏下密状态,有利于在各种运行条件下保证出水水质,反洗时滤料充分散开,清洗效果好。

砂滤罐601的正上方固定安装有第一多路控制阀602,出水管12经第一多路控制阀602与砂滤罐601连接,砂滤罐601的出水口连接有砂滤出管603,且砂滤出管603经第一多路控制阀602与炭滤机构7连接,原水经过砂滤罐601的过滤后,能够过滤掉水中的大分子固体颗粒和胶体。

炭滤机构7包括设置在砂滤罐601右侧且固定安装在设备本体1底部的炭滤罐701,炭滤罐701缸体采用水力模拟长径设计,并采用粒径合理,比表面积大于1000㎡/g的高效活性炭,使其既有上层特效过滤又有下层高效吸附等功能,大大提高水的净化程度和炭的使用寿命。

炭滤罐701的正上方固定安装有第二多路控制阀702,砂滤出管603经第二多路控制阀702与炭滤罐701连接,炭滤罐701的出水口连接有炭滤出管703,且炭滤出管703经第二多路控制阀702与微滤机构8连接,炭滤罐701对水体中异味、有机物、悬浮物、铁及余氯等过滤效果卓著,且能够对后续的反渗透处理提供良好的条件。

微滤机构8包括设置在原水箱3正下方且固定安装在设备本体1底部的两个微滤筒801,炭滤出管703的管口通过分流管802与两个微滤筒801的顶部连接,微滤筒801能够进行微滤处理,可以去除水中的细菌和其它微粒(0.1-1微米)。

微滤筒801的侧方安装有设置在设备本体1底部的RO膜泵16,RO膜泵16的进水口连接有微滤出管17,且微滤出管17的管口通过合流管803与两个微滤筒801的出水口连接,RO膜泵16的出水口通过反渗透进管18与反渗透机构9连接,RO膜泵16能够将微滤筒801过滤之后的水重新加压并输送至反渗透机构9,以便进行水的反渗透处理。

反渗透机构9包括设置在炭滤罐701前侧且固定安装在设备本体1上的反渗透箱901,反渗透箱901内设置有RO膜,RO膜的孔径是头发丝的一百万分之一(0.0001微米),一般肉眼无法看到,细菌、病毒是它的5000倍,因此,只有水分子及部分矿物离子能够通过(通过的离子无益损取向),其它杂质及重金属均由废水管排出。

反渗透箱901的进水口与反渗透进管18连接,且反渗透箱901的出水口通过净水管902与净水箱10的顶部连接,水经反渗透箱901流过后,能够将水中的无机离子、细菌、病毒、有机物及胶体等杂质去除,以获得高质量的净水,使得装置的过滤净化程度更高,有利于之后的水质调整,以便可以满足爪蟾、鲫鱼等大体型水生模式生物集中大规模的养殖与繁育,也适用于斑马鱼、青鳉鱼、稀有鮈鲫等小体型水生模式生物的集中大规模的养殖与繁育,满足水生生物的产卵、孵化、生长等过程。

同时,由于设备对原水的过滤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得原水中的杂质等,能够按体积大小进行逐次过滤、净化,可以提高杂质的净化效果,且能够避免堵塞设备。

增压泵5的侧方安装有设置在设备本体1底部的循环泵13,循环泵13的进水口通过循环进管14与净水箱10的底部连接,且循环泵13的出水口通过循环出管15与净水箱10的顶部连接,通过设置循环泵13,能够使净水箱10内的水始终处于流动状态,有利于水质的保持,且可以在循环过程中,向斑马鱼槽内进行试验供水,循环出管15连接有分支供水管23,且分支供水管23上设置有分支阀24,分支供水管23用于向养殖单元供水,分支阀24用于控制分支供水管23的通断。

原水箱3的侧方设置有溢流管19,砂滤罐601、炭滤罐701分别连接有第一正反洗废水管20和第二正反洗废水管21,反渗透箱901的底部连接有浓水管22,浓水管22、溢流管19、第一正反洗废水管20和第二正反洗废水管21的管口汇集并连接排废口。

第一正反洗废水管20和第二正反洗废水管21在分别排放砂滤罐601、炭滤罐701内的废水时,可以分别由第一多路控制阀602、第二多路控制阀702调整时间进行砂、碳正反洗,并将罐体出水切换至排废管路,浓水管22用于将反渗透箱901过滤之后剩余的含大量杂质的废水排除,使得设备在运行时所过滤的杂质能够随废水、溢流原水等排放,有利于设备的清洗,以及杂质的处理。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