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蚯蚓对污泥无害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62392发布日期:2019-07-13 09:23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基于蚯蚓对污泥无害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技术,具体涉及基于蚯蚓对污泥无害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另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绿化率不断增长,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污泥、农业废弃物以及园林绿化垃圾随之产生,这些废弃物不仅占用大面积的土地,同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城市形象。这些垃圾中含有丰富的碳源、氮源等可被蚯蚓利用的资源,因此,通过养殖蚯蚓实现生物质固废的减量化、资源化是解决废弃物的首选方法。

目前,利用蚯蚓对污泥进行处理的系统一般包括一个处理箱和一个筛分装置。蚯蚓和污泥一齐加入处理箱内,经处理箱处理完成后,排入筛分装置,利用筛分装置将蚯蚓和蚯蚓粪分离。但这种系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1、蚯蚓在加入处理箱时,分布不均匀,导致污泥的处理效果不一。2、现有的筛分装置筛分效果不理想,导致蚯蚓的回收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能够提升污泥处理质量的基于蚯蚓对污泥无害化处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蚯蚓对污泥无害化处理系统,包括污泥处理装置和位于污泥处理装置下方的污泥筛分装置;

所述污泥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顶部的左侧设置有污泥进口,顶部的中心设置蚯蚓进口;所述处理箱内的上部还设置有横向的蚯蚓分散板,所述蚯蚓分散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供蚯蚓通过的第一通孔,蚯蚓分散板通过连杆与处理箱的顶面固接,蚯蚓分散板由处理箱的右侧壁起朝左侧延伸,且蚯蚓分散板与处理箱的左侧壁之间构成污泥通道,所述污泥通道与污泥进口相对;所述处理箱的底面呈由四周向中心逐渐变低的斜面,且处理箱底面的最低处设置有出料口。

所述污泥筛分装置包括振动板和位于振动板下方的蚯蚓收集箱,所述振动板通过若干根螺旋弹簧与蚯蚓收集箱的顶面连接;所述蚯蚓收集箱顶面及振动板的前后两侧的边沿均设置有护板;所述振动板和蚯蚓收集箱由左上朝右下倾斜布置,振动板的左端与处理箱的出料口相对,且振动板的左端部固定设置有振动电机;所述蚯蚓收集箱的顶面及振动板上都均匀设置有若干供蚯蚓通过的第二通孔,蚯蚓收集箱的底部设置有蚯蚓取出门。

优选的,还包括顶部开口的污泥收集箱,所述污泥收集箱与振动板及蚯蚓收集箱顶面的右端相对。

优选的,所述处理箱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加热电阻。

优选的,所述出料口呈扁口状,且沿处理箱的前后方向延伸。

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的上方设置护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能够提高蚯蚓在处理箱内分散的均匀度,进而提高了污泥的处理效果。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先将污泥从污泥进口导入处理箱内,然后将蚯蚓由蚯蚓进口放入处理箱内。蚯蚓进入处理箱后,先落在蚯蚓分散板上,经过第一通孔分散的落入污泥中。从而使得蚯蚓在处理箱内的密度更加的均衡,使污泥整体的处理进程更加的统一。经过一段时间的处理后,打开出料口,将蚯蚓连同蚯蚓粪一通排入污泥筛分装置中。污泥筛分装置在工作过程中,蚯蚓连同蚯蚓粪先落在振动板上,振动板在振动电机的带动下不停的抖动,大部分蚯蚓粪则沿着振动板的右端排出。由于蚯蚓具有怕振动的特性,其会通过第二通孔快速的逃离振动板,连同少部分蚯蚓粪一齐落在蚯蚓收集箱的顶面;落在蚯蚓收集箱顶面的蚯蚓由于具有反趋光性,会促使其通过第二通孔进入蚯蚓收集箱内部,从而实现蚯蚓的收集。蚯蚓收集箱顶面剩余的蚯蚓粪则沿着其顶面下滑,最后从右端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护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2所示的基于蚯蚓对污泥无害化处理系统,包括污泥处理装置和位于污泥处理装置下方的污泥筛分装置。污泥处理装置主要作为蚯蚓处理污泥的场所,所述污泥筛分装置主要用于对蚯蚓和污泥进行筛分。

所述污泥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1,所述处理箱1顶部的左侧设置有污泥进口2,顶部的中心设置蚯蚓进口3。所述处理箱1内的上部还设置有横向的蚯蚓分散板4,所述蚯蚓分散板4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供蚯蚓通过的第一通孔5,蚯蚓分散板4通过连杆与处理箱1的顶面固接,蚯蚓分散板4由处理箱1的右侧壁起朝左侧延伸,且蚯蚓分散板4与处理箱1的左侧壁之间构成污泥通道,所述污泥通道与污泥进口2相对,从而避免蚯蚓分散板4阻挡污泥进口2的进料。所述处理箱1的底面呈由四周向中心逐渐变低的斜面,且处理箱1底面的最低处设置有出料口6,所述出料口6设置有阀门或控制放料的隔板。

所述污泥筛分装置包括振动板7和位于振动板7下方的蚯蚓收集箱 8,所述振动板7通过若干根螺旋弹簧9与蚯蚓收集箱8的顶面连接,螺旋弹簧9能够缓冲振动板7的振动,防止振动传递至蚯蚓收集箱8。所述蚯蚓收集箱8顶面及振动板7的前后两侧的边沿均设置有护板10,防止污泥和蚯蚓从前后两侧落出。所述振动板7和蚯蚓收集箱8由左上朝右下倾斜布置,倾斜的角度以污泥处理后的角度进行适应性设置,若污泥的黏度大则倾斜角度相对可以设置更大,以便于污泥下滑,若黏度小则倾斜角度可设置的更小,以防止污泥下滑过快;针对大多数情况,倾斜角度在20-30度之间。振动板7的左端与处理箱1的出料口6相对,且振动板7的左端部固定设置有振动电机11。物料由出料口6落下后,直接掉落在振动板7的左端。所述蚯蚓收集箱8的顶面及振动板7上都均匀设置有若干供蚯蚓通过的第二通孔12,蚯蚓收集箱8的底部设置有蚯蚓取出门13。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先将污泥从污泥进口2导入处理箱1内,然后将蚯蚓由蚯蚓进口3放入处理箱1内。蚯蚓进入处理箱1后,先落在蚯蚓分散板4上,经过第一通孔5分散的落入污泥中。从而使得蚯蚓在处理箱1内的密度更加的均衡,使污泥整体的处理进程更加的统一,提升污泥处理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处理后,打开出料口6,将蚯蚓连同蚯蚓粪一通排入污泥筛分装置中。污泥筛分装置在工作过程中,蚯蚓连同蚯蚓粪先落在振动板7上,振动板7在振动电机11的带动下不停的抖动,大部分蚯蚓粪则沿着振动板7的右端排出。由于蚯蚓具有怕振动的特性,其会通过第二通孔12快速的逃离振动板,连同少部分蚯蚓粪一齐落在蚯蚓收集箱8的顶面;落在蚯蚓收集箱8顶面的蚯蚓由于具有反趋光性,会促使其通过第二通孔12进入蚯蚓收集箱8内部,从而实现蚯蚓的收集。蚯蚓收集箱8顶面剩余的蚯蚓粪则沿着其顶面下滑,最后从右端排出。

为了实现对处理后的污泥的收集,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顶部开口的污泥收集箱14,所述污泥收集箱14与振动板7及蚯蚓收集箱8顶面的右端相对。污泥从振动板7和蚯蚓收集箱8顶面的右端排出后,直接落入污泥收集箱14内。为了便于对处理箱1内的温度进行控制,所述处理箱1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加热电阻15。为了将出料口6排出的物料均匀的分散至振动板7上,所述出料口6呈扁口状,且沿处理箱1的前后方向延伸。当然,所述出料口6的长度应相遇振动板7的宽度。

在此基础上,更好的做法还可以是,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通孔12 的上方设置护檐16。通过护檐16的设置,能够尽可能的避免污泥穿过第二通孔12,而又不影响蚯蚓的通过,进一步提高了筛分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