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户外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3424发布日期:2019-09-13 23:25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户外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户外净水器,属于户外净水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研究表明人体的组成约70%是水分,人类没有饮用水几天便会死去,没有食物还可维持较长时间的生命,由此可见水对人类十分重要;户外净水器是一种方便携带的保障户外饮水的设备,使用时无需水压仅需人力就能立即将户外的雨水、溪水、河水、湖水等天然水净化成无菌、无悬浮污染物等有害物质的可直接饮用的安全饮用水的净水设备或装置;是野战士兵,户外野游、探险、登山等人员在户外有水源的地方就能快速的转化获取可饮用的水,可以避免在野外引用不干净的水引发病症;但是现有的户外净水设备体积较大,在外出时不方便携带,而且大多是蹲在水源处就地使用,设备净化水的时间较长,野外的和湖边多没有防护措施是天然的河湖岸,在河湖岸边使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一些直吸式的净水设备使用时,需要在蹲在水源处向前俯身直接吸取有杂质的水源,非常容易跌滑进河湖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户外净水器,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提到的现有的净水设备体积较大不便携带的问题,使用时需要在水源处就地使用,在野外河湖边缘没有防护措施,容易跌滑进河湖内危害生命的问题。

一种便携式户外净水器,包括中接环扣、螺纹、一号滤网、下扣盒、折叠水袋、上扣盒、出水口、二号滤网、托玛琳电气石、离子树脂、活性炭、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接环扣的顶部和底部设有螺纹;所述一号滤网固定在中接环扣中部;所述折叠水袋开口固定连接在中接环扣底部内壁;所述下扣盒内壁设有螺纹,用于配合中接环扣底部螺纹收纳折叠水袋,下扣盒固定在折叠水袋底部外表面;所述上扣盒顶部设有出水口,上扣盒底部内壁设有螺纹;所述二号滤网固定在上扣盒底部,二号滤网的网眼小于一号滤网,一号滤网在取水时过滤较大的杂质,二号滤网在净化时过滤较小的杂质;所述托玛琳电气石设在上扣盒底部;所述离子树脂设在托玛琳电气石上;所述活性炭设在离子树脂上部;所述顶盖安装在上扣盒顶部;所述中接环扣顶部连接上扣盒底部。

优选的,所述中接环扣顶部螺纹和底部螺纹的方向相反,在扭转时更方便。

优选的,所述一号滤网和二号滤网为底凸滤网,清理附着在上边的杂质较为容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户外净水器,该装置体积小巧,可以进行折叠,利用折叠水袋取水后进行净化,不会在河湖边缘停留较长时间,提高安全性,可以直接吸取引用,还可以挤压水带把水净化到容器内烧饭或煮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中接环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扣盒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结构示意图。

图中,中接环扣1、螺纹2、一号滤网3、下扣盒4、折叠水袋5、上扣盒6、出水口7、二号滤网8、托玛琳电气石9、离子树脂10、活性炭11、顶盖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的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以下详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可实施范围的限定。

如图所示,一种便携式户外净水器,包括中接环扣1、螺纹2、一号滤网3、下扣盒4、折叠水袋5、上扣盒6、出水口7、二号滤网8、托玛琳电气石9、离子树脂10、活性炭11、顶盖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接环扣1的顶部和底部设有螺纹2;所述一号滤网3固定在中接环扣1中部;所述折叠水袋5开口固定连接在中接环扣1底部内壁;所述下扣盒4内壁设有螺纹2,用于配合中接环扣1底部螺纹收纳折叠水袋5,下扣盒4固定在折叠水袋5底部外表面;所述上扣盒6顶部设有出水口7,上扣盒6底部内壁设有螺纹2;所述二号滤网8固定在上扣盒6底部,二号滤网8的网眼小于一号滤网3,一号滤网3在取水时过滤较大的杂质,二号滤网8在净化时过滤较小的杂质;所述托玛琳电气石9设在上扣盒6底部;所述离子树脂10设在托玛琳电气石9上;所述活性炭11设在离子树脂10上部;所述顶盖12安装在上扣盒6顶部;所述中接环扣1顶部连接上扣盒6底部。

优选的,所述中接环扣1顶部螺纹和底部螺纹的方向相反,在扭转时更方便。

优选的,所述一号滤网3和二号滤网8为底凸滤网,清理附着在上边的杂质较为容易。

使用时,首先把中接环扣从上扣盒上扭转取下,接着把下扣盒从中接环扣上扭转取下,然后去截取有杂质的水源,把附着在一号滤网上的杂质清除,再把中接环扣扭转连接上扣盒,根据所需是直接吸取饮用还是挤压折叠水带把水净化到容器煮沸或烧饭,使用完毕后把附着在二号滤网上的杂质清除,然后折叠收纳起来。

尽管参照前述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