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6702发布日期:2019-08-27 20:2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净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原水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净水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水质污染严重,人们对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会使用净水机来处理原水,使用净水机越来越普遍,净水机内有水路和电路,原水从进水口进入净水机,经过滤芯过滤净化后,再从出水口排出,其中连通的水管上设置有电动阀,可以通过控制电动阀控制水流的通断,另外需要泵为净水机内水的流动提供动力,并帮助原水通过滤芯。所以净水机内也有各种电线。但是现有的净水机水路和电路是混在一起的,由于水路密封不严或者水管表面产生凝露,很容易发生漏电,影响净水机的使用,而且会带来触电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净水机的水路组件漏水造成的电气组件漏电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净水机,包括:壳体,壳体围设有水路容纳空间和电气容纳空间;水路组件,水路组件设置在水路容纳空间内,水路组件具有接入端以与外部水路相连通;电气组件,电气组件设置在电气容纳空间内,电气组件和水路组件通过壳体相隔离。

进一步地,壳体包括外壳和中壳,中壳设置在外壳内,中壳与外壳的前端形成电气容纳空间,中壳与外壳的后端形成水路容纳空间。

进一步地,中壳包括中壳主体和设置在中壳主体前侧的围板,电气组件设置在围板内。

进一步地,围板的外壁具有液体引导结构。

进一步地,围板的前边缘具有向远离电气组件延伸的翻边,以形成液体引导结构。

进一步地,净水机还包括滤芯组件和滤芯容纳空间,滤芯组件设置在滤芯容纳空间内。

进一步地,中壳包括滤芯筒体,滤芯筒体围设形成滤芯容纳空间,滤芯筒体安装在滤芯筒体内。

进一步地,滤芯筒体位于电气组件的上侧,且滤芯筒体的前边缘比围板的前边缘靠近水路组件。

进一步地,净水机还包括泵,壳体还包括泵容纳空间,泵设置在泵容纳空间内。

进一步地,外壳包括底盖,中壳的底部具有凹槽,底盖与凹槽形成泵容纳空间。

进一步地,底盖的上表面具有相间隔地设置有减震支撑座,泵抵压在减震支撑座上。

进一步地,底盖与泵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地,泵包括泵主体和设置在泵主体的外表面的隔水外壳。

进一步地,隔水外壳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通过紧固件密封的连接,泵主体的进水口和泵主体的出水口均穿设在第一外壳上。

进一步地,净水机还包括适配器,壳体还包括适配器容纳空间,适配器设置在适配器容纳空间内。

进一步地,适配器容纳空间位于滤芯容纳空间和泵容纳空间之间。

进一步地,水路组件包括水路板,水路通道形成在水路板上。

进一步地,滤芯组件包括滤芯,滤芯的进水口和滤芯的出水口设置在滤芯的第一端,水路板与滤芯密封的连接以使水路板的出水口与滤芯的进水口相连通。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净水机的壳体将净水机内的空间围设有水路容纳空间和电气容纳空间,水路组件设置在所述水路容纳空间内,水路组件有接入端,原水从接入端进入净水机,电气组件设置在电气容纳空间内,电气组件和水路组件通过壳体相隔离,避免水路组件漏水导致电气组件漏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净水机的水路组件漏水造成的电气组件漏电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净水机的实施例的爆炸图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净水机的局部爆炸图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净水机的装配图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所示的净水机的泵的爆炸图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净水机的一种工艺流程图;以及

图6示出了图1的净水机的另一种工艺流程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11、滤芯容纳空间;12、外壳;13、中壳;131、中壳主体;132、围板;14、底盖;141、减震支撑座;15、泵容纳空间;16、适配器容纳空间;20、滤芯组件;30、水路组件;40、电气组件;50、泵;51、泵主体;52、隔水外壳;521、第一外壳;522、第二外壳;60、适配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净水机,包括:壳体10水路组件30和电气组件40。壳体10围设有水路容纳空间和电气容纳空间,水路组件30设置在水路容纳空间内,水路组件30具有接入端以与外部水路相连通,电气组件40设置在电气容纳空间内,电气组件40和水路组件30通过壳体10相隔离。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净水机的壳体将净水机内的空间围设有水路容纳空间和电气容纳空间,水路组件30设置在水路容纳空间内,水路组件30有接入端,原水从接入端进入净水机,电气组件40设置在电气容纳空间内,电气组件40和水路组件30通过壳体10相隔离,避免水路组件30漏水导致电气组件40漏电。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净水机容易水路和电路混乱的问题。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壳体10包括外壳12和中壳13,中壳13设置在外壳12内,中壳13与外壳12的前端形成电气容纳空间,中壳13与外壳12的后端形成水路容纳空间。中壳13将电路和水路分隔开,避免了水路漏水导致电路漏电,另外将净水机内的空间分隔开,也使净水机内部的结构更加清楚,方便维修。壳体10是用可回收利用的ABS塑料制成,各个部分分别注塑成型。塑料价格便宜,外形美观,而且注塑成型工艺简单、制造步骤少。中壳13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更加减少了液体的泄漏量。中壳主体131的外壁具有加强筋,加强筋的自由端与外壳12的内壁相配合,这样能够使得电气组件40和水路组件30相隔离,具体地,加强筋为多个,其中有一部分加强筋沿电气组件40至水路组件30的方向相间隔地设置,上述结构使得中壳13与外壳12安装时摩擦力比较小,安装比较容易,隔水效果比较好。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中壳13包括中壳主体131和设置在中壳主体131前侧的围板132,电气组件40设置在围板132内。电气组件40和水路组件30分别设置在净水机的两侧,尽可能地避免了水路组件30干扰电气组件40,进而避免了电气组件40的漏电。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滤芯筒体围设形成滤芯容纳空间11,围板132位于滤芯筒体的下部,滤芯筒体的前边缘比围板132的前边缘靠近水路组件30,围板132的外壁具有液体引导结构。滤芯组件20包括两个不同的滤芯,一个是PCU(Polycarbonate polyurethane,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复合滤芯,负责前置粗过滤和后置过滤两部分,另一个是RO(Reverse Osmosis,反渗透)反渗透膜滤芯,负责精细过滤。根据原水的污染情况不同以及对过滤后的水的要求不同,净水机可以分为两种工作状态,对过滤后的水要求不高时,原水只经过PCU复合滤芯中的前置粗过滤后,就可以从净水机流出使用,如果要求过滤后的水只含有纯水,那么原水就会先经过PCU复合滤芯粗过滤,去除较大的杂质,再在泵50的驱动下,通过RO反渗透膜滤芯,过滤掉水中的病毒、细菌、矿物质等,然后再经过PCU复合滤芯再次过滤,以改善水的口感。当然水的流向需要各种水路组件30,例如水管和设置在水管上的各种阀门和开关来控制。净水机还可以没有净水出口,即没有从PCU复合滤芯直接流出取水的管路,只有得到纯水的管路。在RO过滤结构至PCU过滤结构之间可以设置储液罐。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围板132的前边缘具有向远离电气组件40延伸的翻边,以形成液体引导结构。这样当水路板与滤芯连接处出现漏水的情况时,漏出的水沿着滤芯筒体的内壁流动,当漏出的水流至滤芯筒体的前端时,围板132的前边缘较滤芯筒体的前端靠前一些,这样从滤芯筒体流出的水落在围板132的外壁上,而围板132的前边缘具有翻边,这样漏出的水不会通过围板132进入电气容纳空间内。具体地,滤芯筒体的内壁从后侧至前侧为逐渐降低的倾斜设置。滤芯筒体前后贯通中壳13,滤芯筒体从后端至前端方向为由上至下倾斜。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净水机还包括泵50,壳体10还包括泵容纳空间15,泵50设置在泵容纳空间15内。泵50可以对原水施加比自然渗透压更大的压力,使水分子能够从浓度高的地方渗透到浓度低的地方。从而使净化后的水只含有纯水,而不包含病毒、细菌、污染物、矿物质等。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外壳12包括底盖14,中壳13的底部具有凹槽,底盖14与凹槽形成泵容纳空间15。这种结构紧凑,有效地利用了净水机壳体10内的空间。另外,在净水机中泵的质量较大,将泵设置在净水机的底部有利于净水机的重心下移,这样净水机在放置、使用时更加稳定。

如图2和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底盖14的上表面具有相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减震支撑座141,泵50抵压在减震支撑座141上。减震支撑座141可以对泵50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具体地,减震支撑座141为底盖14向上延伸的凸起,凸起的自由端设置有减震垫,多个减震支撑座141的表面可以是与泵50相配合的弧形,各减震支撑座141可以通过加强筋相连接。底盖14与泵50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一起,具体地,底盖14上设置有螺钉孔,螺钉穿过螺钉孔与泵50固定。值得注意的是,底盖14的最低处设置有漏水孔,这样可以防止漏水时,水在泵容纳空间15内积聚引起泵或电机等零部件的损坏。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泵50包括泵主体51和设置在泵主体51的外表面的隔水外壳52。隔水外壳52可以保护泵主体51不受到水路组件30的影响,避免泵主体51的零件腐蚀、电路漏电。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隔水外壳52包括第一外壳521和第二外壳522,第一外壳521与第二外壳522通过紧固件密封的连接,泵主体51的进水口和泵主体51的出水口均穿设在第一外壳521上。紧固件连接应用广泛,拆装方便,成本较低。原水从进水口流入泵50,经过泵主体51加压后,从出水口流出,进入RO反渗透膜滤芯。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净水机还包括适配器60,壳体10还包括适配器容纳空间16,适配器60设置在适配器容纳空间16内。适配器60内部有电源变压器,可以将常用的220V的家庭电压或者380V的工厂电压转换成较小的电压,以供给净水机使用。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适配器容纳空间16位于滤芯容纳空间11和泵容纳空间15之间。这种结构紧凑、有效地利用了净水机壳体10内的空间。具体地,滤芯筒体为圆柱形结构,圆柱形结构的外壁上设置有加强筋,滤芯筒体的前后端具有开口,滤芯筒体的侧壁是封闭的,滤芯筒体的下部具有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平板结构,适配器设置在两个平板之间,上部平板具有卡勾,适配器可以推入两个平板之间,适配器推入后卡勾可以将适配器卡住,防止适配器脱出,下部平板为镂空结构,这样可以减轻重量,一旦有液体泄漏镂空结构也可以将液体漏出。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水路组件30包括水路板,水路通道形成在水路板上。水路通道包括各种水管,将这些水管设置在水路板上,方便水管的固定,而且使水管排列更加规则,方便维修的时候找到正确的水管。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滤芯组件20包括滤芯,滤芯的进水口和滤芯的出水口设置在滤芯的第一端,水路板与滤芯密封的连接以使水路板的出水口与滤芯的进水口相连通。原水从水路板的进水口进入,然后经过滤芯组件20的过滤净化,从水路板的出水口流出净水机。滤芯的第二端为封闭结构,这样减少了滤芯漏水的概率。另外,滤芯的第二端还设置有操作部,这样可以比较容易的将滤芯安装到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