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速静态絮凝反应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9397发布日期:2019-07-17 06:0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速静态絮凝反应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调速静态絮凝反应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水处理絮凝反应过程通常采用机械搅拌装置及设置改变流道的静态絮凝装置,用来制造絮凝所需的不同尺度的涡旋。由于静态絮凝装置节能易于管理等特点,其使用范围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静态絮凝装置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弱点是当水量下降较大时,由于流速降低较大,因此涡旋能量急剧下降,造成絮凝反应不完全,因此对于小水量运行时,静态装置通常发挥不了原设计的作用。因此,一般采用静态絮凝装置的系统,如折板,小孔网格等絮凝设备的装置,通常运行水量不能低于设计的20%。而对于某些工业企业以及小型水厂,水量在设计数量的50%以下运行的工况时经常发生的。

而为了适应幅度变化较大的小水量工况,通过减小单体处理量,增加单体数量的方法将极大的提高造价及管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速静态絮凝反应设备,其意在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调速静态絮凝反应设备,其设置于水处理絮凝流到内,包括固定设置于流道内且沿水流方向排布的多根竖直长杆,每个竖直长杆上套装有多个絮凝构件;

每个所述竖直长杆上固定有用于限制每个絮凝构件沿竖直长杆轴向滑动范围的上限位挡板和下限位挡板,每个所述竖直长杆上的每个下限位挡板平齐且相间隔的竖直长杆上的每个上限位挡板沿轴向错开或每个所述竖直长杆上的每个上限位挡板平齐且相间隔的竖直长杆上的每个下限位挡板沿轴向错开。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絮凝构件为絮凝球体,所述絮凝球体外周沿水平半剖面向四周延伸出中心板。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中心板为多缝隙塑料板。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絮凝构件选择性的固定安装有泡沫浮球。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泡沫浮球固定安装在中心板下方。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1、可以适应小水量下絮凝反应对涡旋的要求;2、增加了系统对水量变化的范围;3、解决了现有技术为了适应幅度变化较大的小水量工况,通过减小单体处理量,增加单体数量的方法将极大的提高造价及管理成本的问题;4、可以形成能量可控,且分布均匀的涡旋。

附图说明

图1是竖直长杆与絮凝构件套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向流流道小水量絮凝设备状态;

图3是上向流流道大水量絮凝设备状态;

图4是下向流流道小水量絮凝设备状态;

图5是下向流流道大水量絮凝设备状态;

图6是中心板结构示意图;

图7是泡沫浮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1-7,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见图1、6,一种可调速静态絮凝反应设备,其设置于水处理絮凝流道内,包括固定设置于流道内且沿水流方向排布的多根竖直长杆1,竖直长杆1上套装有4-5个空心多孔絮凝球体2,絮凝球体2外周沿水平半剖面向四周延伸出中心板21,该中心板21为多缝隙塑料板。

絮凝球体2可通过注塑成型,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到的塑料,该塑料的选择为高密度。

每个竖直长杆1上固定有用于限制每个絮凝球体2沿竖直长杆1轴向滑动范围的下限位挡板3和上限位挡板4;

需要说明的是,图2-5仅是其中一个截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竖直长杆1以及絮凝球体2在流道内立体形式排布。

当采用上向流时(即水由下向上流动),每个竖直长杆1上的每个下限位挡板3平齐且相间隔的竖直长杆1上的每个上限位挡板4沿轴向错开;

对于上向流的流道,竖直长杆1放置于流道内时,在重力下,所有絮凝球体2可落于下限位挡板3并被限位使其处于相同高度的水平面,而絮凝球体2上方的上限位挡板4位置不同,即相邻的两个竖直长杆的絮凝球体上浮高度不同。

见图2,当小水量下,上向流流道的球体都在重力下落在下方相同平面的限位板处,流道由于絮凝球体下落并处于一定高度,使其沿竖直长轴轴向紧密的排成多排,从而使流到局部通路减小,由于流到局部通路变小,可增加局部流速,提高涡旋能量。

见图3,在大水量或设计水量下,上向流流道内的絮凝球体2被水流带起,絮凝球体2处于上限位挡板板4的位置,通过多孔球面以及球体中心板、上下限位挡板等构件,使流体产生旋涡。

对于此流道的絮凝球体,可通过注塑成型,采用高密度的高分子塑料。

对于下向流的流道,情况正好相反,每个竖直长杆1上的每个上限位挡板4平齐且相间隔的竖直长杆1上的每个下限位挡板3沿轴向错开。

絮凝球体2的上限位挡板位4于相同水平面,而下限位挡板位置不同,对于下向流的情况,水流为自上而下流动,那么水流向下的冲击力就会导致絮凝球体上浮困难,那么就在絮凝球体2上增加泡沫浮球22的方式增加浮力。

优选的,泡沫浮球22固定在中心板21下方。

见图4,当小水量下,下向流的流道内絮凝球体2在浮力的作用下上升至上限位挡板4,在上限位挡板4限制下稳定在上方相同水平面处,与上向流小水量同理的,由于流到局部通路变小,可增加局部流速,提高涡旋能量。

见图5,在最大或设计水量下,对于下向流的流动,絮凝球体2被水流压到下限位挡板3的位置,即最大或设计水量下,相邻的絮凝球体2不在一个水平面,通过多孔球面以及球体中心板、上下限位挡板等构件,使流体产生旋涡。

实际设计时,可以根据水量可能变化的范围设计絮凝球体布置的密度及直径,以改变流道的变化范围。

不同竖直长轴1或者上下限位挡板之间的絮凝球体2可以设置成不同尺寸及密度。

随着絮凝反应的进程,可通过减少絮凝球体的数量来逐步降低涡旋的强度,实现水力及涡旋强度分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絮凝球体还可以是板状或其它现有技术中可沿竖直长轴滑动并能够引起涡旋流动的形状;

另外,本实施例中,竖直长杆上的上、下限位挡板与其相邻的竖直长杆上的上限位挡板4’、下限位挡板4’3’的错开布置结构详见附图1-4。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