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式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7407发布日期:2019-10-13 02:18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履带式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过滤器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履带式过滤器。



背景技术:

水产水族养殖第一大难点在于水质的过滤净化,不论新手老手都会面临的最大难题在于水体中的杂质过滤分离。一般水产养殖会产生食物残渣,鱼类排泄物,水生植物枯枝烂叶等等之类杂质,杂质会经过异营菌微生物分解,产生对鱼有害物质(主要为有毒物质氨和亚硝酸盐),从而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所以养好的第一要素在于一个完整的过滤系统搭建。目前市场普遍使用硬性过滤,主要靠水流冲刷溶解杂质,然后培养微生物硝化细菌分解对鱼有害物质,平时需要勤洗过滤滤材,经常性换水稀释杂质,以此建立一个生态循环系统。

目前市场水族过滤器的一些缺点:

目前市场水族通用型过滤器普遍是硬性物理过滤加上生化生物过滤,普遍过滤都是水循环出水口,放置初步过滤棉生化棉之类的第一层物理隔离过滤(经常性需要手动清洗或者置),再经过水流冲刷过滤的杂质,比如喂食的食物残渣,鱼类的排泄物,植物的腐烂物等等,这样硬性过滤会把隔离出来的杂质又强制冲刷溶解到水中,再经过一系列滤材培养的微生物硝化细菌之类,来分解已经溶解到水中的各种有害杂质微粒来达到水质的清洁净化,打造水产鱼类生存所需的一个生态循环平衡。

第一个缺点就是经常性需要换水,过滤的杂质强制冲刷溶解到水中,很难完全被分解彻底,所以水族养殖经常性定时换水来稀释水中杂质和各种微粒的含量,而却此类过滤必须配置一个容量比较大的滤材区。

第二个缺点就是比较占用空间,需要比较大量的过滤材料填充,才能达到水体生态循环所必须的有益菌的培养需要的空间和环境。

第三个缺点是经过冲刷的杂质微粒,容易附着滤材表面和内部细孔,挤占硝化细菌之类有益菌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滤材培菌效果大减以致失效,滤材需要定期置换或者清洗。

另一类封闭式滤筒过滤类的沉淀过滤效果不是很显著,有些水中的杂质质量比重比较轻,水流量稍微大一点就会到处飘荡无法沉淀,过滤效率比较底下,而却需要定期清洗拆卸不方便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履带式过滤器,具有细孔滤网和履带的结合利用,反向二次分离效果,结合强效物理过滤,生化生物过滤,曝氧增氧效果,自动杂质分离,自动排污的多功能复合过滤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履带式过滤器,包括:履带机构,具有至少两个传动轮,套接在传动轮上的滤网履带;抽屉水槽,位于履带机构下方一侧,用于承接和过滤履带机构排出的水体;杂质隔离区,位于履带机构下方的另一侧,用于承接履带机构排出的杂质;进水管,位于履带机构的上方,进水管的出水口朝向滤网履带;内置潜水泵,内置潜水泵的出水口位于滤网履带的内侧并且朝向杂质隔离区,用于冲刷滤网履带。

优选的,所述滤网履带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承重轮。

优选的,所述履带机构和抽屉水槽之间设置有自动集水槽,自动集水槽连接杂质隔离区,自动集水槽内配置有水位控制浮球;其中,杂质隔离区水位低时,自动集水槽连通杂质隔离区;杂质隔离区水位高时,水位控制浮球阻隔自动集水槽和杂质隔离区之间的连接。

优选的,所述抽屉水槽具有多个抽屉盒以及对应每个抽屉盒内的滤材。

优选的,所述滤材包括过滤棉和培养菌区滤材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杂质隔离区还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排污。

优选的,所述电磁阀为定时电磁阀或水质感应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内置潜水泵的进水口处设置有多层过滤棉。

优选的,所述履带机构包括用于驱动传动轮旋转的通用电机、减速电机、变速电机或调速电机。

优选的,所述滤网履带具有100-200目。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采用履带式的过滤结构,物理过滤效率显著提高;第二,保持水体洁净,能够实现过滤水质和排污的分离处理;第三,自动自我洁净,不需要人工清洗滤网,因为设计的履带传动原理,隔离杂质第一时间分离隔离开来,不会让水体中溶解杂质附着在滤网上,而却下层的滤网经过水流反向冲刷,滤网工作的同时也在被水流冲刷清洗,不会出现杂质附着和堵塞网孔的问题;第四,自动排污,隔离区的杂质能经由定时电磁阀排污处理,或者经由水质检测感应排污,方便省却了人工操作;第五,曝氧效果,过滤后的清水经过滴流瀑布式而达到曝氧效果,滤盒内的滤材充分曝氧能把微生物硝化细菌的分解净化效果提升到极致,少量的滤材就能满足大量的水体循环需求,水流经过充分曝氧再次循环到水体里,大大增加了水体的氧容量,进一步满足水产养殖所需;第六,大量节省生化生物滤材所需空间和使用寿命(老式的过滤系统水中溶解的杂质过多很容易附着在滤材上影响过滤培菌效果以至于使用寿命大减);第七,方便拆卸,采用内嵌式组合设计,分为外主体和内嵌履带组合,更换零件清洗都会非常方便;第八,节约用水,因为物理隔离效果突出,水体循环压力大减,水质净化和保持效果突出大大节省换水频率,或者免除换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一个方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履带机构;11、传动轮;12、滤网履带;13、承重轮;2、抽屉水槽;21、抽屉盒;22、培养菌区滤材;3、杂质隔离区;4、进水管;5、内置潜水泵;51、水泵出水口;6、自动集水槽;61、水位控制浮球;7、电磁阀;8、过滤棉;9、清水出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考图1所示,一种履带式过滤器,包括:履带机构1、抽屉水槽2、杂质隔离区3、进水管4、以及内置潜水泵5。

履带机构1,具有至少两个传动轮11,套接在传动轮11上的滤网履带12,滤网履带12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承重轮13,承重轮13主要位于进水管4的下方。履带机构1包括用于驱动传动轮11旋转的通用电机、减速电机、变速电机或调速电机。滤网履带12具有150目。

抽屉水槽2,抽屉水槽2具有多个抽屉盒21以及对应每个抽屉盒21内的滤材。滤材包括过滤棉8和培养菌区滤材22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实施例附图中,由上至下具有四个抽屉盒21。第一个抽屉盒21装过滤棉8。剩余的抽屉盒21装培养菌区滤材22。采用抽屉结构,可以进行抽拉滑移,位于履带机构1下方一侧,用于承接和过滤履带机构1排出的水体。最后一层的抽屉盒21底部为清水出水部9,用于排出清水。需要说明的是,抽屉盒21和清水出水部9都可以排水,具有筛孔。

杂质隔离区3,位于履带机构1下方的另一侧,用于承接履带机构1排出的杂质,杂质隔离区3主要是通过一些隔板进行隔离,将抽屉水槽2区域分离。杂质隔离区3还设置有电磁阀7,电磁阀7用于控制排污。电磁阀7为定时电磁阀7或水质感应电磁阀7。

进水管4,位于履带机构1的上方,进水管4的出水口朝向滤网履带12。

内置潜水泵5,内置潜水泵5的出水口位于滤网履带12的内侧并且朝向杂质隔离区3,用于冲刷滤网履带12。内置潜水泵5的进水口处设置有多层过滤棉8。

履带机构1和抽屉水槽2之间设置有自动集水槽6,自动集水槽6连接杂质隔离区3,自动集水槽6内配置有水位控制浮球61。其中,杂质隔离区3水位低时,自动集水槽6连通杂质隔离区3;杂质隔离区3水位高时,水位控制浮球61阻隔自动集水槽6和杂质隔离区3之间的连接。

采用滤网材料制作履带,(经由实验150目的滤网基本能达到所需过滤效果,网孔能过滤0.1毫米以上的各种物质)两头传动轮11固定辅以减速电机带动滤网运动,出水口设置在履带上方一侧,滤网能把水中混有的各种杂质(0.1毫米以上)隔离出来,并且经由传动到另一方下侧,再又另一侧的内置潜水泵5冲刷,过滤出来的杂质就被隔离在一个隔离区内,不会重复冲刷到水体循环中去污染水体,从而达到近乎90%以上的物理过滤效果,完美解决了老式过滤器的过滤隔离问题。

进一步的,进水管4输送未经净化的含杂质水流,水流经过滤网履带12,体积大于0.1毫米的各种杂质被隔离在滤网履带12上面,过滤后的初步清水下落到自动集水槽6,自动集水槽6的水下落到抽屉水槽2里。如果杂质隔离水箱中的水位下降,水位控制浮球61下降,自动集水槽6的水将流入杂质隔离水箱的过滤杂质隔离区3。隔离区第一层抽屉水槽2放置细致过滤棉8进行二次过滤,可将90%的过滤率再一步提升(提升5%-8%左右),第二层到第四层的抽屉水槽2均放置培菌滤材,因采用干湿分离(原干湿分离最大缺点在于杂质无法分离,提升培菌分解净化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异营菌分解杂质,产生大量有害物质也无法避免)曝氧效果突出,微生物硝化细菌分解净化能力提升到极致,进而达到生物生化的突出净化效果,同时滴流瀑布式的水流充分曝氧,大大提升了过滤后的水体含氧量,进一步提升了水产养殖的方便。最后经由多层过滤分离净化的清水从过滤器下方流出。至此水体净化完成。

减速电机顺时针传动,附着隔离出来的杂质随着滤网履带12运动到另一侧下方,经由另一侧的小型内置潜水泵5安置在滤网履带12中间的内置水泵出水口51,反向水流冲刷,把隔离出来的杂质冲落至隔离区内,隔离区下层沉淀杂质,经过多层复合过滤棉8的次净水源被内置潜水泵5反复抽取冲落被隔离出来的杂质,杂质积累经由定时(或水质感应控制)电磁阀7控制排出隔离区,排空清洁隔离区。

安置在滤网履带12下方的隔离区自动集水槽6自动蓄水到隔离区内,蓄水到一定水位经由水位控制浮球61控制水位,关闭隔离区和循环系统的连接点,保证了杂质污染源和净化后的洁净清水的隔离。

滤网履带12中安置承重轮13是为了承重水流,长时间水流冲刷滤网履带12会冲至变形,承重后能大大减少滤网的自身称承重压力,以此提升滤网的使用寿命,此外承重轮13还起到截止水流的作用,以免水流附着履带直接冲落到隔离区内。

新式过滤器的优点:

第一,完美物理过滤。起码达到90%以上的过滤效果比之老式的30-50%(经常性频繁清洗置换过滤棉8之类的能达到60-70%左右)的过滤强出很多。

第二,保持水体洁净。水体杂质不会重复冲刷以至于溶解到水体循环中,进而污染水体,以至于加重生化生物过滤的负担。水体中的杂质含量大减所以需要的培菌滤材量也大幅度降低。

第三,自动自我洁净。全自动设计不需要人工清洗滤网,因为设计的履带传动原理,隔离杂质第一时间分离隔离开来,不会让水体中溶解杂质附着在滤网上,而却下层的滤网经过水流反向冲刷,滤网工作的同时也在被水流冲刷清洗,不会出现杂质附着和堵塞网孔的问题。

第四,自动排污。隔离区的杂质能经由定时器,定时电磁阀7排污处理,或者经由水质检测感应排污,方便省却了人工操作。

第五,曝氧效果。过滤后的清水经过滴流瀑布式而达到曝氧效果,滤盒内的滤材充分曝氧能把微生物硝化细菌的分解净化效果提升到极致,少量的滤材就能满足大量的水体循环需求。水流经过充分曝氧再次循环到水体里,大大增加了水体的氧容量,进一步满足水产养殖所需。

第六,大量节省生化生物滤材所需空间和使用寿命(老式的过滤系统水中溶解的杂质过多很容易附着在滤材上影响过滤培菌效果以至于使用寿命大减)。

第七,方便拆卸。采用内嵌式组合设计,分为外主体和内嵌履带组合,更换零件清洗都会非常方便。

第八,节约用水。因为物理隔离效果突出,水体循环压力大减,水质净化和保持效果突出大大节省换水频率,或者免除换水。

目前可用于固体(或半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及其他作业需求。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