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浮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7810发布日期:2019-08-16 22:37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浮岛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浮岛,尤其涉及浮岛本体随水位涨落的可调技术。



背景技术:

在我国绝大部分城市中会有河流穿过城区,在水资源丰富地区,一座城市还有多条河流,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和集中排放导致河道污染程度骤升。

为提高河道水质及整体景观效果,河道治理研究者们提出生态浮岛的概念,即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体,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的含量的人工浮岛,它能使水体透明度大幅度提高,同时水质指标也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对藻类有很好的抑制效果。生态浮岛对水质净化最主要的作用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体中的总磷、氨氮、有机物等污染物质,减轻水体由于封闭或自循环不足带来的水体腥臭、富营养化现象。

生态浮岛使用时需要通过固定桩来固定位置,现有的固定桩为管或棍的柱状结构,使用时固定桩和浮岛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浮岛距离河床底部的高度相对固定,不会随水位高度变化。此类固定桩的沉底操作较为困难,固定桩端部较为光滑,如固定桩插入河床底部较浅的话,固定桩很容易从河床底部脱离。所以,必须将固定桩插入河床底部并固定;固定桩有一部分会露水面,显得异常突兀,影响浮岛的整体景观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水位涨落过程中自动调整固定桩与浮岛本体之间可控的相对位置,同时提升整体景观效果,由此得到一种生态浮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生态浮岛包括浮岛本体和可调式固定桩,所述可调式固定桩包括固定直管、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直管、弹性卡扣、弹性伸缩绳、调节十字转杆,所述调节直管套在固定直管外部,所述调节直管内部设有等间距分布的卡槽,所述固定直管上设有对应卡槽的通孔,所述卡槽通过通孔与固定直管内部连通,所述固定直管一端穿过浮岛本体且固定直管与浮岛本体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调节十字转杆安装在浮岛本体上,所述弹性卡扣位于固定直管内,所述弹性卡扣嵌入在卡槽内,所述弹性卡扣通过弹性伸缩绳与调节十字转杆连接,所述固定直管一端设有穿绳孔,所述弹性伸缩绳从穿绳孔伸入到固定直管内。

该技术方案中浮岛本体与固定桩之间滑动连接且由弹性伸缩绳控制浮岛本体的滑动范围,固定桩固定在河床底部后浮岛本体可在弹性伸缩绳伸缩的范围内允许浮岛本体随水位升降,使得浮岛本体的安装位置具有灵活特征。一旦浮岛本体随水位涨落幅度超出弹性伸缩绳伸长度变化范围的,则会通过拉动弹性伸缩绳来调节弹性卡扣在固定直管内的位置,使弹性伸缩绳重新获得适用于浮岛本体新的升降范围的变化长度;此时,浮岛本体上固定桩上的滑动范围变大。由此实现水位涨落过程中自动调整固定桩与浮岛本体之间可控的相对位置。

由于固定直管长度较长,除了伸入河床底部、其还有很大部分露出水面,而为了避免固定直管露出水面的部分影响景观效果,在本技术方案中可调式固定桩还设置了装饰组件,所述装饰组件包括内直管、海绵浮子、三通管件,所述海绵浮子呈碗状,所述内直管的一端与三通管件连接,所述三通件嵌入在海绵浮子内,所述装饰组件通过内直管插入在固定直管内活动连接在固定直管上。海绵浮子上可以插上适用于具体环境而起到美化效果的假花、模型、灯饰。

为了便于固定直管插入河床底部,所述可调式固定桩还包括配重块和螺旋钻杆,所述配重块固定在固定直管的另一端,所述螺旋钻杆固定在配重块上且螺旋钻杆的延伸方向与固定直管的中心线重合。这样不仅在螺旋钻杆的帮助下,很容易将固定直管深插进入河床底部,再加上配重块的加固作用,可以保证可调式固定桩稳稳地固定在河床底部上。

可调式固定桩还包括水压感应装置,所述水压感应装置固定在浮岛本体上,所述水压感应装置与调节十字转杆之间通过线绳连接。该线绳不具有弹性,不可伸缩。水压感应装置在监测到水压变化范围与预先设定数值一致时便会启动其运动部件,由此拉动线绳;进一步,线绳驱动调节十字转杆转动。这样就释放了缠绕在调节十字转杆上的弹性伸缩绳,由此可使弹性伸缩绳重新获得适用于浮岛本体新的升降范围的变化长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态浮岛通过优化浮岛本体与固定桩的连接关系,以及为固定桩设置可调结构,使得生态浮岛具有适应水位变化而具有的可调功能,浮岛本体的高度随水位高度变化而变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态浮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生态浮岛包括浮岛本体1和可调式固定桩。浮岛本体1包括浮岛边框和种植篮,种植篮固定安装在浮岛边框内。可调式固定桩用于将浮岛本体1固定在河床底部。

可调式固定桩包括固定直管2、调节组件、装饰组件、配重块3、螺旋钻杆4、水压感应装置5。

固定直管2为镀锌钢管,固定直管2的一端安装配重块3和螺旋钻杆4、固定直管2另一端安装装饰组件。配重块3固定在固定直管2的端部,螺旋钻杆4固定在配重块3上且螺旋钻杆4的延伸方向与固定直管2的中心线重合。装饰组件包括内直管6、海绵浮子7、三通管件13。内直管6为PPR管即三丙聚乙烯管。海绵浮子7呈碗状,其为海绵材质。内直管6的一端与三通管件13连接,三通件13嵌入在海绵浮子7内。装饰组件通过内直管6插入在固定直管2内活动连接在固定直管2上。海绵浮子7插上假花,以起到装饰效果。

调节组件包括调节直管8、弹性卡扣9、弹性伸缩绳10、调节十字转杆11。调节直管8为管状结构,调节直管8套在固定直管2外部且与固定直管2紧密连接,调节直管8的中心线与固定直管2的中心线重合。调节直管8内部设有等间距分布的卡槽12,调节直管8内部设有两排卡槽12,每排卡槽12都沿着调节直管8的中心线笔直排列,两排卡槽12相对于调节直管8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固定直管2上设有对应卡槽12的通孔,通孔的数量与卡槽12的数量一样、通孔的排布方式与卡槽12的排布方式一样,卡槽12通过通孔与固定直管2内部连通。固定直管2穿过浮岛本体1,浮岛本体1与固定直管2之间可以相对滑动;调节直管8位于浮岛本体1下方。调节十字转杆11安装在浮岛本体1上;弹性卡扣9位于固定直管2内,并且弹性卡扣9穿通孔并嵌入在卡槽12内。固定直管2上设有一个穿绳孔,该穿绳孔用于弹性伸缩绳10穿过固定直管2。穿绳孔位于浮岛本体1上方,也就是浮岛本体1位于穿绳孔和调节直管8之间。弹性伸缩绳10具有伸缩性能,拉伸后延长,不拉伸时又能恢复到收缩状态,但弹性伸缩绳10的伸缩范围较小。弹性伸缩绳10一端穿过穿绳孔进入固定直管2内部并与弹性卡扣9固定连接;弹性伸缩绳10另一端位于固定直管2外部,该段与调节十字转杆11连接,而且弹性伸缩绳10缠绕在调节十字转杆11上。水压感应装置5固定在浮岛本体1上,水压感应装置5能够在监测到水压变化并在水压变化量达到预先设定的变化量时启动其机械结构,促使其运动部件工作。水压感应装置5的运动部件上固定由一根线绳,该线绳不具有伸缩性能、不善于受力后被拉伸、也不善于不受力时产生收缩;线绳缠绕在水压感应装置5的运动部件上,线绳的另一端固定在调节十字转杆11上。

初始状态下,弹性卡扣9嵌入在最底下的卡槽12内、调节十字转杆11上缠绕有弹性伸缩绳10、水压感应装置5的运动部件上缠绕有线绳。使用时,将生态浮岛以竖直状态投向水体,固定直管2以竖直方式插入河床底部,配重块3和螺旋钻杆4嵌入在河床底部。通过转动调节十字转杆11,调节好调节十字转杆11上缠绕的弹性伸缩绳10的数量,以便设置浮岛本体1的初始高度,使河道水面刚好没过浮岛本体1的底部。但河道水位上升时,浮岛本体1在浮力作用下沿着固定直管2做上升运动,上升运动量非常少时完全可以通过拉伸弹性伸缩绳10来调节;上升运动量稍大时可以通过弹性伸缩绳10来拉动弹性卡扣9,使其脱离卡槽12并向高处的卡槽12运动,直至弹性卡扣9嵌入在该卡槽12内,以此使弹性伸缩绳10有足够的运动长度;若河道水位上升过快并使得浮岛本体1浸入水体中的,水压感应装置5则会释放线绳,促使调节十字转杆11朝着释放弹性伸缩绳10的趋势运动,直至浮岛本体1浮出水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