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浮式河道污水治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5599发布日期:2019-11-12 22:38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潜浮式河道污水治理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潜浮式河道污水治理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快速发展水体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能否喝到安全的饮用水已经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为此净水行业迅猛发展。针对我国多样水质的特点,目前市场上的污水处理设备,都只能在地表或地下操作运行,体积庞大,不能移动,而且在安装及维修的时候极易破坏河堤边上的绿化环境,其次,设备运转时能耗较大,在使用过程中,滤芯容易堵塞,滤芯更换频率高,而且不能在过滤污水的同时做到清淤(如果要清理水底淤泥、杂物,就必须依靠大型的机器设备),最后经设备过滤后排出的水流量很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潜浮式河道污水治理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潜浮式河道污水治理器,包括下浮板和上浮板,所述下浮板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防阻箱,所述防阻箱的两端设置有通口,所述下浮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配重块,所述下浮板的两端两侧固定连接有凸起,所述下浮板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滤芯,所述下浮板的顶端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滤芯,所述下浮板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滤芯,所述第一滤芯、第二滤芯和第三滤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浮板,所述第一滤芯的内部和第二滤芯的内部均设置有PP棉和碳棒,所述PP棉的内部填充有缓释阻垢剂,所述PP棉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碳棒,所述第一滤芯的顶部和第二滤芯的顶部均设置有弱电解器,所述第三滤芯的内部中端设置有RO膜,所述第三滤芯的内部上端设置有杀菌模块,所述第三滤芯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废水循环口,所述第三滤芯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净水排出管,所述第一滤芯、第二滤芯和第三滤芯通过废水循环口和废水循环管交叉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的均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并联连接,所述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的材质均为不锈钢。

进一步地,所述碳棒的长度小于PP棉的长度,所述碳棒相对于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均为可拆卸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PP棉的长度均小于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的长度,所述PP棉的厚度均小于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滤芯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第三滤芯为圆柱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杀菌模块为内部中空圆柱形结构,所述杀菌模块的外表面设置有透液孔,所述杀菌模块的内部填充有二氧化氯消毒剂。

进一步地,所述防阻箱为内部空心结构,所述防阻箱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防阻箱设置有六个。

进一步地,所述弱电解器的型号为CD60,所述弱电解器的一端与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的内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弱电解器的另一端与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非常适合潜伏式河道污水治理器使用,通过设置有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的配合操作方式,并在废水循环管的配合下,通过将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进行并联过滤,有效增强前置过滤容积,提高净化出水量,通过设置有弱电解器,将弱电解器的一端置于滤芯的中心孔,弱电解器的另一端置于滤芯的外表面,通过电极分解,可以方便将PP棉上的微小附着物稀释出来,并随废水排出管排出,有效提高过滤系统寿命,延长阻垢预处理功效,保障RO膜长效运行,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简单方便,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滤芯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滤芯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浮板;2、凸起;3、通口;4、配重块;5、防阻箱;6、第一滤芯;7、上浮板;8、废水循环口;9、第三滤芯;10、净水排出管;11、第二滤芯;12、弱电解器;13、PP棉;14、碳棒;15、杀菌模块;16、RO膜;17、缓释阻垢剂;18、废水循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潜浮式河道污水治理器,包括下浮板1和上浮板7,所述下浮板1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防阻箱5,所述防阻箱5的两端设置有通口3,所述下浮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配重块4,所述下浮板1的两端两侧固定连接有凸起2,所述下浮板1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滤芯6,所述下浮板1的顶端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滤芯9,所述下浮板1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滤芯11,所述第一滤芯6、第二滤芯11和第三滤芯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浮板7,所述第一滤芯6的内部和第二滤芯11的内部均设置有PP棉13和碳棒14,所述PP棉13的内部填充有缓释阻垢剂17,所述PP棉1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碳棒14,所述第一滤芯6的顶部和第二滤芯11的顶部均设置有弱电解器12,所述第三滤芯9的内部中端设置有RO膜16,所述第三滤芯9的内部上端设置有杀菌模块15,所述第三滤芯9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废水循环口8,所述第三滤芯9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净水排出管10,所述第一滤芯6、第二滤芯11和第三滤芯9通过废水循环口8和废水循环管18交叉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滤芯6和第二滤芯11的均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滤芯6和第二滤芯11并联连接,所述第一滤芯6和第二滤芯11的材质均为不锈钢,通过将第一滤芯6和第二滤芯11进行并联过滤,有效增强前置过滤容积,提高净化出水量。

其中,所述碳棒14的长度小于PP棉13的长度,所述碳棒14相对于第一滤芯6和第二滤芯11均为可拆卸结构,通过碳棒14,可以对水进行净化去味。

其中,所述PP棉13的长度均小于第一滤芯6和第二滤芯11的长度,所述PP棉13的厚度均小于第一滤芯6和第二滤芯11的直径,通过PP棉13形成电极反应,可以方便将PP棉13上附着物稀释除掉,防止PP棉13堵塞。

其中,所述第三滤芯9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第三滤芯9为圆柱形结构,通过第三滤芯9可以进一步对污水进行净化。

其中,所述杀菌模块15为内部中空圆柱形结构,所述杀菌模块15的外表面设置有透液孔,所述杀菌模块15的内部填充有二氧化氯消毒剂,通过杀菌模块15进一步地对水进行过滤杀菌处理。

其中,所述防阻箱5为内部空心结构,所述防阻箱5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防阻箱5设置有六个,通过防阻箱5可以减小水流阻力,防止治理器被水流推走。

其中,所述弱电解器12的型号为CD60,所述弱电解器12的一端与第一滤芯6和第二滤芯11的内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弱电解器12的另一端与第一滤芯6和第二滤芯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通过弱电解器12电解的方式,让附着在第一滤芯6和第二滤芯11多孔结构上的胶体化学键断裂,让颗粒物从第一滤芯6和第二滤芯11的多孔孔结构上脱落,从而保持滤芯的长滤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潜浮式河道污水治理器,使用时,污水首先进入第一滤芯6和第二滤芯11,污水通过第一滤芯6和第二滤芯11内部的PP棉13和碳棒14进行过滤,然后通过将弱电解器12的一端置于第一滤芯6和第二滤芯11的中心孔,弱电解器12的另一端置于第一滤芯6和第二滤芯11的外表面,通过电极分解,通过电极分解,可以方便将PP棉13上的微小附着物稀释出来,稀释出来的附着物随过滤后的水,进入第三滤芯9底部,过滤水通过RO膜16进入第三滤芯9上部,再经过杀菌模块15进行进一步杀菌处理,最后通过净水排出管10排出,稀释出来的附着物随废水从废水循环口8排出,通过废水循环管18回流给第一滤芯6和第二滤芯11,进行循环净化。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