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8849发布日期:2019-08-03 17:05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型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环保型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水,主要来源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如住宅、机关、学校、医院、商店、公共场所及工业企业卫生间等。生活污水所含的污染物主要是有机物(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尿素、氨氮等) 和大量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虫卵和肠道传染病毒等)。存在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极不稳定,容易腐化而产生恶臭。细菌和病原体以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为营养而大量繁殖,可导致传染病蔓延流行。因此,生活污水排放前必须进行处理。

在生活污水的一体化处理系统工作之前,通常先对生活污水进行杂质过滤处理,以提高一体化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但是目前的杂质预处理机构不能便捷更换过滤网,导致过滤效率低,造成污水处理的效率低,并且杂质过滤机构的气密性差,容易漏气,造成空气污染,严重不符合环保污水处理的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保型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环保型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污水汇流总管,以及与污水汇流总管连接的杂质过滤池,所述杂质过滤池通过过渡连通管连接有用于完成水解酸化的厌氧池,所述厌氧池通过抽水泵连接有用于实现反硝化的缺氧池,所述缺氧池的侧面通过排水闸门连接有膜生物反应池,所述膜生物反应池的底部通过抽水泵连接有用于沉淀污泥的沉淀池,所述膜生物反应池的上部通过抽水泵连接有用于消毒的清水消毒池;

所述杂质过滤池的上端设有弧形过滤网,所述弧形过滤网的外表面裹敷有过滤纱布,弧形过滤网的四周均设有竖向延长板,所述弧形过滤网前侧面的竖向延长板上设有倒L形扣板,所述弧形过滤网后侧面的竖向延长板通过铰链杆安装在杂质过滤池内壁上,所述杂质过滤池的左右两侧面上还设有U形开口,位于所述U形开口处的竖向延长板上设有水平延长空腔杆,所述水平延长空腔杆的内表面设有十字安插孔槽。

进一步地,所述杂质过滤池的上端还罩设有矩形环保密封框盖,所述矩形环保密封框盖的上端设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内设有UV光催化灯管,所述UV光催化灯管的上方设有活性炭吸附层。

进一步地,所述矩形环保密封框盖的一个侧面铰接在杂质过滤池上,并且矩形环保密封框盖的边上设有C字上凹槽,所述C字上凹槽的内表面设有密封橡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杂质过滤池的背面还设有自动翻盖机构,所述自动翻盖机构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承重底座,以及倾斜安装在承重底座上的推动气缸,所述推动气缸的作用端活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活动安装在矩形环保密封框盖的左右两侧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对生活污水进行反硝化和生物膜过滤法,有效除去污水中的氮磷有机物,并且在污水处理装置之前增加可转动过滤网的过滤池,便于对过滤网进行清理,保证最佳过滤效果,另外便于将过滤的垃圾收集在垃圾车内,另外增加排气除味机构,提高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环保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杂质过滤池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弧形过滤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杂质过滤池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污水汇流总管;2-杂质过滤池;3-过渡连通管;4-厌氧池;5-抽水泵;6-缺氧池;7-排水闸门;8-膜生物反应池;9-沉淀池;10-清水消毒池;11-弧形过滤网;12-过滤纱布;13-竖向延长板;14-倒L形扣板;15-铰链杆;16-U形开口;17-水平延长空腔杆;18-十字安插孔槽;19-矩形环保密封框盖;20-通气口;21-UV光催化灯管;22-活性炭吸附层;23-C字上凹槽;24-密封橡胶垫;25-自动翻盖机构;

2501-承重底座;2502-推动气缸;2503-转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保型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污水汇流总管1,以及与污水汇流总管1连接的杂质过滤池2,所述杂质过滤池2通过过渡连通管3连接有用于完成水解酸化的厌氧池4,所述厌氧池4通过抽水泵5连接有用于实现反硝化的缺氧池6,所述缺氧池6的侧面通过排水闸门7连接有膜生物反应池8,所述膜生物反应池8的底部通过抽水泵5连接有用于沉淀污泥的沉淀池9,所述膜生物反应池8的上部通过抽水泵5连接有用于消毒的清水消毒池10。

污水汇流总管1集中收集而来的污水,经过杂质过滤池2进行杂质预处理过滤后,首先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内的厌氧池4,在厌氧池4内污水完成水解酸化过程、产乙酸过程,通过水解和酸化过程,提高原污水的可生化性,从而减少后续反应的时间和处理的能耗。

经过厌氧池4处理的污水进入缺氧池6,缺氧池6内利用兼氧微生物来降解废水中的污染物,排水闸门7关闭后,污水在缺氧池6内形成较好的缺氧环境,反硝化菌在缺氧池利用新进入的污水中丰富的有机物作碳源进行反硝化反应,将回流混合液中的大量氮类有机物还原为氮气释放至空气,实现污水的脱氮。

接着污水进入膜生物反应池8,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实行进一步的降解,设计采用生物膜法中的生物接触氧化法作为好氧处理的工序。生物接触氧化法又称淹没式生物滤池,是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复合的生物膜法,池内设有填料,填料上长满生物膜,经过人工曝气的污水以一定的流速流过池内填料,通过与生物膜的不断接触,在生物膜的作用下,污水得到净化。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通过曝气设备对池内污水进行适当曝气,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进行好氧生化处理。在好氧生化处理中,有机物被微生物进一步生化降解,浓度继续下降;氨氮被硝化,有机物浓度显着下降,随着硝化过程的进行,污水中氮类有机物的浓度增加;活性污泥中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大量吸收污水中的磷,把它转化成不溶性多聚正磷酸盐在体内贮存起来,后通过沉淀池排放剩余污泥达到系统除磷的目的。

在经过接触好氧反应后,污水中的污染有机物已经被微生物基本消解,进入沉淀池9进行沉淀,利用重力沉降将污水中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降低污水中悬浮物的浓度。

最后污水从抽水泵5进入清水消毒池10,杀灭污水中的大肠菌等细菌后达标排放。

本实施方式的创新点在于,如图2至图4所示,对杂质过滤池2进行环保便捷性过滤处理,所述杂质过滤池2的上端设有弧形过滤网11,所述弧形过滤网11的外表面裹敷有过滤纱布12,弧形过滤网11的四周均设有竖向延长板13,所述弧形过滤网11前侧面的竖向延长板13上设有倒L形扣板14,所述弧形过滤网11后侧面的竖向延长板13通过铰链杆15安装在杂质过滤池2内壁上,所述杂质过滤池2的左右两侧面上还设有U形开口16,位于所述U形开口16处的竖向延长板13上设有水平延长空腔杆17,所述水平延长空腔杆17的内表面设有十字安插孔槽18。

水平延长空腔杆17可连接其他动力机构,动力机械臂施力将竖向延长板13沿着铰链杆15转动,将弧形过滤网11过滤收集的生活垃圾将收集在垃圾车内,便于对杂质过滤池2的清理,同时弧形过滤网11转动,便于可对过滤纱布12的更换,保证稳定的过滤效果,其中倒L形扣板14提高弧形过滤网11的承重能力,防止过滤网在长期时候之后发生断裂。

所述杂质过滤池2的上端还罩设有矩形环保密封框盖19,所述矩形环保密封框盖19的上端设有通气口20,所述通气口20内设有UV光催化灯管21,所述UV光催化灯管21的上方设有活性炭吸附层22,分解杂质过滤池2的气味,降低臭味的散出。

所述矩形环保密封框盖19的一个侧面铰接在杂质过滤池2上,并且矩形环保密封框盖19的边上设有C字上凹槽23,所述C字上凹槽23的内表面设有密封橡胶垫24,增加密封性,防止臭气逸出。

基于上述弧形过滤网11转动和矩形环保密封框盖19的工作原理,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弧形过滤网11的铰接位置与矩形环保密封框盖19的铰接位置处于相互平行的对边,在打开矩形环保密封框盖19时,不影响弧形过滤网11的正常清理工作。

所述杂质过滤池2的背面还设有自动翻盖机构25,所述自动翻盖机构25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承重底座2501,以及倾斜安装在承重底座2501上的推动气缸2502,所述推动气缸2502的作用端活动连接有转动杆2503,所述转动杆2503活动安装在矩形环保密封框盖19的左右两侧面,随着推动气缸2502的工作,将推动矩形环保密封框盖19做开关操作,从而在矩形环保密封框盖19打开时,实现对弧形过滤网11的清洗和过滤纱布12的更换,在矩形环保密封框盖19闭合时,实现环保防臭。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