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粪池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6655发布日期:2019-08-23 23:29阅读:2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粪池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孔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化粪池打孔的装置。



背景技术:

化粪池指的是将生活污水分格沉淀,及对污泥进行厌氧消化的小型处理建筑物。其原理是固化物在池底分解,上层的水化物体,进入管道流走,防止了管道堵塞,给固化物体(粪便等垃圾)有充足的时间水解。传统的化粪池采用砖砌结构,不但施工费时费力,而且使用时密封性较差,容易造成对周围土壤和地下水源的污染。

由于化粪池的需要在池体内形成容纳污水的内腔,因此池体一次性成型困难、成本较高。通常采用体积相近的两部分,即上池体和下池体单独成型,再将上池体和下池体固定在一起形成池体,池体的形状通常为两端封闭的圆柱形。这种化粪池的结构,有利于化粪池的生产,但是,由于上池体和下池体的接缝位于池体中部,需要在上池体设进水口和出水口,因而需要相应的打孔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化粪池的打孔装置。

一种化粪池打孔装置,包括钻孔支撑基座,钻孔支撑基座的一端设有第一钻孔机架,钻孔支撑基座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钻孔机架,第一钻孔机架上设有第一钻孔组件,第二钻孔机架上设有第二钻孔组件;所述第一钻孔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上设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上可滑动地装设第一钻孔驱动部,所述第一钻孔驱动部包括一第一电机,第一钻孔驱动部的前端设有第一钻孔钻头,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钻孔钻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钻孔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座,第二固定座上设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可滑动地装设第二钻孔驱动部,所述第二钻孔驱动部包括一第二电机,第二钻孔驱动部的前端设有第二钻孔钻头,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二钻孔钻头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钻孔支撑基座为长方形结构。

所述第一钻孔驱动部上还设有第一手动转动装置,所述第一手动转动装置通过链条或齿条与第一钻孔钻头连接。

所述第二钻孔驱动部上还设有第二手动转动装置,所述第二手动转动装置通过链条或齿条与第二钻孔钻头连接。

所述第一钻孔钻头为铣刀。

所述第二钻孔钻头为铣刀。

所述钻孔支撑基座两端设有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化粪池打孔装置,其有益效果是:

(1)所述钻孔支撑基座和支撑架能将化粪池很好地放置在基座上,并起到定位和固定的作用,具有方便和精确的优点;

(2)结构简单,可以从两边同时操作,避免更换边造成的操作上的麻烦;

(3)既可以采用机器、也可以采用手工操作,使用方便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操作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化粪池打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手动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钻孔支撑基座,2.第一钻孔机架,3.第二钻孔机架,4.第一钻孔组件,5.第二钻孔组件,6.第一固定座,7.第一滑轨,8.第一钻孔驱动部,9.第一钻孔钻头,10.第一电机,11.第二固定座,12.第二滑轨,13.第二钻孔驱动部,14.第二钻孔钻头,15.第二电机,16.第一手动转动装置,17.第二手动转动装置,18.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之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所述的一种化粪池打孔装置,包括钻孔支撑基座1,钻孔支撑基座1的一端设有第一钻孔机架2,钻孔支撑基座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钻孔机架3,第一钻孔机架2上设有第一钻孔组件4,第二钻孔机架3上设有第二钻孔组件5;所述第一钻孔组件4包括第一固定座6,第一固定座6上设有第一滑轨7,第一滑轨7上可滑动地装设第一钻孔驱动部8,所述第一钻孔驱动部8包括一第一电机10,第一钻孔驱动部8的前端设有第一钻孔钻头9,所述第一电机10与第一钻孔钻头9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钻孔组件5包括第二固定座11,第二固定座11上设有第二滑轨12,第二滑轨12上可滑动地装设第二钻孔驱动部13,所述第二钻孔驱动部13包括一第二电机15,第二钻孔驱动部13的前端设有第二钻孔钻头14,所述第二电机15与第二钻孔钻头14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钻孔支撑基座1为长方形结构,所述第一钻孔驱动部8上还设有第一手动转动装置16,所述第一手动转动装置16通过链条或齿条与第一钻孔钻头9连接;所述第二钻孔驱动部13上还设有第二手动转动装置17,所述第二手动转动装置17通过链条或齿条与第二钻孔钻头14连接;所述第一钻孔钻头9为铣刀,所述第二钻孔钻头14为铣刀,所述钻孔支撑基座1两端设有支撑架18。

工作原理:先通过人工将化粪池的上组件放置在钻孔支撑基座1上,放稳后可启动钻孔组件对化粪池的上组件进行钻孔操作,钻孔完毕后将化粪池的上组件卸下再换另一组化粪池的上组件操作。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