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82362发布日期:2019-03-22 21:00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占全球水资源的百分之六,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两千两百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美国的五分之一,在世界上名列一百二十一位,是全球十三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为了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对污水的处理尤为重要,污水处理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使污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至达到污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水资源。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人工湿地技术进行污水处理操作,人工湿地的填料主要采用级配碎石和砂,底部采用20-30mm的碎石,中部采用5-10mm碎石,上部采用中砂填充,在中砂上种植水生植物,河水或者尾水通过提升装置提升至人工湿地,当污水流经人工湿地滤料层时,会通过滤料的过滤作用去除一部分悬浮物,并且在滤料层中会形成生物膜,通过附着的微生物进一步的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另外在湿地上种植了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根系和污水接触,吸收污水中的总氮、总磷污染物质,通过以上协同作用来达到提高水质效果。

上述技术中,因为中砂孔隙较小,长期运行后,容易堵塞,要全部重新更换,费用较高,人工湿地系统没有布水系统和收水系统,导致人工湿地进水不均匀,容易造成短流,处理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解决了污水处理系统长期运行后,容易堵塞且进水不均匀,容易造成短流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垂直流生态模块、水平流生态模块、表面处理生态模块和氧化塘,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流生态模块的左侧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左端与外界连通,所述导流管的右端连通有进水布水管,所述垂直流生态模块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反冲洗管,所述水平流生态模块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反冲洗管,所述第一反冲洗管和第二反冲洗管的顶端通过横管连通,所述氧化塘的右侧设置有集水坑,且横管的右端与集水坑连通,所述横管的底部连通有回流布水管,且回流布水管远离横管的一端位于垂直流生态模块内,所述回流布水管上设置有管堵,所述进水布水管和回流布水管上均开设有孔径为5毫米、孔间距为40厘米、孔朝下45°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进水布水管的端口数量为六条,所述回流布水管的端口数量为七条,且进水布水管和回流布水管交错分布于垂直流生态模块内。

优选的,所述进水布水管和回流布水管均为长度为3米的de50型号的管材。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操作步骤:

s1、垂直流生态模块布局:将碎石填料设置于垂直流生态模块的底部,垂直流生态模块的中部放入生物活性填料,并在其上层种植黄花鸢尾;

s2、水平流生态模块布局:将碎石填料设置于水平流生态模块的底部,水平流生态模块的中部放入生物活性填料,并在其上层种植黄花鸢尾;

s3、表面处理生态模块布局:在表面处理生态模块底部放置碎石填料层,表面处理生态模块的上部放置中砂,再种植浮水植物及挺水植物;

s4、氧化塘布局:氧化塘内种植浮水及沉水植物;

s5、污水通入:将污水依次通过导流管和进水布水管进入至垂直流生态模块内,同时在进水布水管的作用下使得污水分布均匀且可以与生物填料可以充分接触;

s6、垂直流生态模块和水平流生态模块的净化:污水通过垂直流生态模块和水平流生态模块,由于碎石填料会在表面形成生物膜,生物活性填料给模块内提供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来去除部分的cod、氨氮和总磷污染物质,同时通过种植的水生植物黄花鸢尾根系的吸附和吸收作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氨氮和总磷污染物质;

s7、表面处理生态模块的净化:经过步骤s净化后的污水随后进入表面处理生态模块,通过中砂层对污水进行过滤,通过水生植物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氨氮和总磷污染物质;

s8、氧化塘的净化:经过步骤s净化后的污水随后进入氧化塘,在氧化塘内通过水生植物进一步去除污水中氨氮和总磷污染物质;

s9、收水系统:当系统内水流出现短流现象时,取下管堵,并使得集水坑内存储的水分依次通过横管和回流布水管回流至垂直流生态模块内;

s10、反冲洗系统:使用管堵将回流布水管的端口堵塞,并将集水坑内存储的水分通过横管后,由第一反冲洗管和第二反冲洗管排出,以此进行反冲洗操作。

优选的,所述步骤s10中,反冲洗操作的操作频率为每周一次,且每次的操作时长为一小时。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通过垂直流生态模块、水平流生态模块、表面处理生态模块和氧化塘的配合使用,以及收水系统和反冲洗系统的使用,很好的避免了管件的堵塞以及短流的产生,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垂直流生态模块;2、水平流生态模块;3、表面处理生态模块;4、氧化塘;5、导流管;6、进水布水管;7、第一反冲洗管;8、第二反冲洗管;9、横管;10、集水坑;11、回流布水管;12、管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垂直流生态模块1、水平流生态模块2、表面处理生态模块3和氧化塘4,垂直流生态模块1的左侧设置有导流管5,导流管5的左端与外界连通,导流管5的右端连通有进水布水管6,进水布水管6和回流布水管11均为长度为3米的de50型号的管材,进水布水管6的端口数量为六条,回流布水管11的端口数量为七条,且进水布水管6和回流布水管11交错分布于垂直流生态模块1内,垂直流生态模块1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反冲洗管7,水平流生态模块2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反冲洗管8,第一反冲洗管7和第二反冲洗管8的顶端通过横管9连通,氧化塘4的右侧设置有集水坑10,且横管9的右端与集水坑10连通,横管9的底部连通有回流布水管11,且回流布水管11远离横管9的一端位于垂直流生态模块1内,回流布水管11上设置有管堵12,进水布水管6和回流布水管11上均开设有孔径为5毫米、孔间距为40厘米、孔朝下45°的通孔。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操作步骤:

s1、垂直流生态模块1布局:将碎石填料设置于垂直流生态模块1的底部,垂直流生态模块1的中部放入生物活性填料,并在其上层种植黄花鸢尾。

s2、水平流生态模块2布局:将碎石填料设置于水平流生态模块2的底部,水平流生态模块2的中部放入生物活性填料,并在其上层种植黄花鸢尾。

s3、表面处理生态模块3布局:在表面处理生态模块3底部放置碎石填料层,表面处理生态模块3的上部放置中砂,再种植浮水植物及挺水植物。

s4、氧化塘4布局:氧化塘4内种植浮水及沉水植物。

s5、污水通入:将污水依次通过导流管5和进水布水管6进入至垂直流生态模块1内,同时在进水布水管6的作用下使得污水分布均匀且可以与生物填料可以充分接触。

s6、垂直流生态模块1和水平流生态模块2的净化:污水通过垂直流生态模块1和水平流生态模块2,由于碎石填料会在表面形成生物膜,生物活性填料给模块内提供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来去除部分的cod、氨氮和总磷污染物质,同时通过种植的水生植物黄花鸢尾根系的吸附和吸收作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氨氮和总磷污染物质。

s7、表面处理生态模块3的净化:经过步骤s6净化后的污水随后进入表面处理生态模块3,通过中砂层对污水进行过滤,通过水生植物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氨氮和总磷污染物质。

s8、氧化塘4的净化:经过步骤s7净化后的污水随后进入氧化塘4,在氧化塘4内通过水生植物进一步去除污水中氨氮和总磷污染物质。

s9、收水系统:当系统内水流出现短流现象时,取下管堵12,并使得集水坑10内存储的水分依次通过横管9和回流布水管11回流至垂直流生态模块1内。

s10、反冲洗系统:使用管堵12将回流布水管11的端口堵塞,并将集水坑10内存储的水分通过横管9后,由第一反冲洗管7和第二反冲洗管8排出,以此进行反冲洗操作,反冲洗操作的操作频率为每周一次,且每次的操作时长为一小时。

综上所述,该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通过垂直流生态模块1、水平流生态模块2、表面处理生态模块3和氧化塘4的配合使用,以及收水系统和反冲洗系统的使用,很好的避免了管件的堵塞以及短流的产生,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