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微生物浮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4824发布日期:2019-03-27 10:1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微生物浮岛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浮岛,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微生物浮岛。



背景技术:

现有很多河流和湖泊污水体染非常严重,水体富营养化,已经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也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急需治理和修复水体污染。现有的水体污染的修复方法很多,主要包括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其中生态修复主要采用生物浮岛技术,利用生物浮岛在水体中种植可净化水体的植物达到修复水体的目的。由于其兼具修复和景观的功能,因此备受青睐。

但是,现有的采用单一生物浮岛的方式修复能力有限,因此,急需开发一种新型的水体修复手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采用单一生物浮岛的方式修复能力有限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微生物浮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微生物浮岛,包括生物浮岛主体,所述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微生物浮岛还包括:

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其设于所述生物浮岛主体上;

太阳能发电装置,其设于所述生物浮岛主体上且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电连接;

生物柱,其上端固定于所述生物浮岛主体上,下端位于所述生物浮岛主体的下方;所述生物柱内填充有用于净化黑臭水体的微生物填料;

所述生物浮岛主体包括:

多个承载片,各承载片上均设置有植物栽培孔;

多个连接块,各连接块固定连接相邻的两承载片的相邻边。

所述承载片包括承载本体和设于所述承载本体各边的凸出的卡块,所述卡块外侧的宽度大于其内侧的宽度;所述连接块的两相对边均设有由上表面朝下凹陷且与所述卡块的形状相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未穿透所述连接块的下表面,所述卡块插于所述凹槽内实现连接块连接相邻的两承载片的相邻边;所述生物浮岛主体还包括多个压块,所述压块压于所述卡块或所述凹槽的上表面上且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块上;所述连接块的长度与所述承载本体的长度相同,所述相邻连接块的相邻端之间形成连接孔。

所述生物柱包括位于上端且支撑于所述连接块上的固定部、设于所述固定部下端且插于所述连接孔中的连接部和设于所述连接部下端的生物容置部,所述生物容置部内设有生物容置腔;所述生物容置部的侧面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生物容置腔相通的细孔。

所述生物柱包括由上至下穿透所述固定部和连接部且连通所述生物容置腔的加料孔。

所述微生物填料填充于所述生物容置腔内。

所述连接块的横截面呈“凸”字型,包括位于上部两侧的肩部和位于中间凸出的凸出部,所述凹槽设于所述肩部上,所述压块压于所述肩部的上表面。

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支撑柱和设于支撑柱上端的太阳能板,所述支撑柱包括位于下端的连接部和设于连接部上端的连接板,所述连接部插于所述连接孔内,且所述连接板支撑于所述连接块的上表面上。

所述压块的高度高于所述肩部的高度或所述压块与所述凸出部的侧壁之间形成有一间隙,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导线定位于所述压块的凸出部上或所述间隙中。

所述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微生物浮岛还包括一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支架,所述支架具有至少三个支脚,所述支脚插于所述连接孔内并固定于所述连接块上。

所述植物栽培孔的横截面由上至下逐渐变小,且所述植物栽培孔的底部设有横截面大小一致的防脱加强段。

本发明所述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微生物浮岛通过设置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利用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产生的微纳米气泡使水底形成好养生态区,并能促使水体中的藻体团聚浮出水面,结合生物浮岛主体上的植物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从而很好的达到水体修复的目的。而且本发明还在生态浮岛主体上设置太阳能发电装置,利用太阳能发电装置给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供电,绿色环保,而且对于水体面积很广的环境下,相比岸上接电,电线长且布设不方便的情况,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的优点。此外,本发明还组合采用生物柱来净化水体,利用生物柱内填充的微生物填料分解黑臭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对黑臭水体进行处理,三种方式组合,水体修复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微生物浮岛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微生物浮岛的实际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生物浮岛主体的部分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生物浮岛主体去掉部分压块后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承载片的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承载片的植物栽培孔处的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连接块的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压块的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压块与连接块连接后的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生物浮岛主体的压块与连接块之间形成间隙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生物浮岛主体与太阳能发电装置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太阳能发电装置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发明生物柱的结构图;

图14是本发明生物柱固定于生物浮岛主体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见图1至图14,本发明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微生物浮岛包括生物浮岛主体1、微纳米气泡发生器2、太阳能发电装置3和生物柱4,其中:

生物浮岛主体1包括承载片11、连接块12和压块13。承载片11、连接块12和压块13均设有多个,各承载片、连接块和压块的结构均相同,通过各承载片、连接块和压块的组合实现生物浮岛主体的组装,从而可方便生产制造以及安装,而且便于维修和重复利用。。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说明书附图中生物浮岛主体仅示意出了其中一个部分的结构。

各承载片11均包括承载本体111和设于所述承载本体各边的凸出的卡块112,各承载片11上均设置有植物栽培孔1111。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植物栽培孔1111设置在承载本体111中。植物栽培孔1111主要用于固定修复植物,植物可根据需要选用菖蒲、鹫尾、美人蕉、水芹菜、芦苇等耐污抗污、存活能力强的植物。为了便于植物的放入,同时防止固定植物,所述植物栽培孔的横截面由上至下逐渐变小,由于上大下小,从而可利用下部卡住植物的根系,防止其脱出。为了进一步增强防脱效果,所述植物栽培孔1111的底部设有横截面大小一致的防脱加强段1112。

所述卡块112外侧的宽度大于其内侧的宽度,从而在卡入连接块时可防止在水平方向移动。

连接块12主要固定连接相邻的两承载片的相邻边。所述连接块12的两相对边均设有由上表面朝下凹陷且与所述卡块的形状相对应的凹槽121,所述凹槽未穿透所述连接块的下表面,所述卡块插于所述凹槽内实现连接块连接相邻的两承载片的相邻边。设置成凹槽未穿透连接块的下表面的主要目的在于可限制承载片的下向运动,而且与压块配合后可彻底限制承载片的上下方向的运动,结合卡块外侧的宽度大于其内侧的宽度的设置,可彻底限制承载片的运动,连接非常牢固。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连接块12的横截面呈“凸”字型,包括位于上部两侧的肩部122和位于中间凸出的凸出部123,所述凹槽121设于所述肩部上,所述压块压于所述肩部的上表面。

为便于固定生物浮岛上的其他物体,连接块12的长度与所述承载本体111的长度相同,从而在所述相邻连接块的相邻端之间形成一连接孔14。通过连接孔或者连接孔配合其他固定方式,如卡接、螺接等,可固定生物浮岛上的其他物体。

压块13压于所述卡块或所述凹槽的上表面上且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块上。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压块13的下端设有凸出的卡柱131,所述连接块12上设有与卡柱对应的卡孔124,通过卡柱插入卡孔实现压块与连接块的连接,同时限制承载片上下方向的运动,使承载片的连接更加牢固。当然,在某些要求不高不需要限制承载片上下方向运动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压块。

微纳米气泡发生器2设于所述生物浮岛主体上,主要用于产生微纳米气泡9,通过其管道21输入水体中净化水体。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可采用现有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来实现。优选采用轻量化小型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产生的微纳米气泡可使水体下层的藻体发生团聚,从而浮出水面,可打捞清除,因此带走了大量营养物质。微纳米气泡还能使水体底部形成好氧生态区,聚集大量好氧微生物,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消耗掉水体底层的污染。微纳米气泡还能满足鱼类对氧气的需求,从而促使鱼类消耗掉部分水体中的杂质。生物浮岛主体上栽培的植物也可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与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一起结合对水体净化起到更好的效果。

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微生物浮岛还包括一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支架22,所述支架具有至少三个支脚(图中未示出),所述支脚插于所述连接孔内并固定于所述连接块上。

太阳能发电装置3设于所述生物浮岛主体上且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电连接,主要用于给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供电,实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电量的自给自足。相比现有的从岸上拉电线给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供电的方式,节省了电线,而且由于水体中没有电线,更加方便、安全,使用也更方便,尤其对于水体面积很广的情况下更加实用。

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3包括支撑柱31和设于支撑柱上端的太阳能板32,所述支撑柱31包括位于下端的连接部311和设于连接部上端的连接板312,所述连接部插于所述连接孔内,且所述连接板支撑于所述连接块的上表面上。为了增强连接效果,也可以通过塑料螺钉加强连接块和连接板的连接。当然,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3还可以包括连接在太阳能板与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之间的蓄电池,利用蓄电池存储太阳能板产生的电能。

为了便于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走线,所述压块13与所述凸出部123的侧壁之间形成有一间隙15,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导线定位于所述间隙中,更好的保护导线,避免导线的损坏。

当然,也可以将压块的高度这支撑高于所述肩部的高度,从而将所述导线定位于所述压块的凸出部上。

生物柱4固定于所述生物浮岛主体上。生物柱4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生物浮岛主体上,下端位于所述生物浮岛主体的下方;所述生物柱内填充有用于净化黑臭水体的微生物填料。使用时,生物柱4的下端位于水面以下。

生物柱4包括位于上端且支撑于所述连接块上的固定部41、设于所述固定部下端且插于所述连接孔中的连接部42和设于所述连接部下端的生物容置部43,所述生物容置部内设有生物容置腔(图中未示出)。所述生物容置腔内填充有微生物填料。使用时,生物容置部43位于水面以下。生物填料可根据要修复的水体的具体情况选择,如选用k3改性悬浮生物填料等。所述生物容置部的侧面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生物容置腔相通的细孔431。所述生物柱还包括由上至下穿透所述固定部和连接部且连通所述生物容置腔的加料孔44。当然,可以在加料孔上设置可开合的盖体来保护内置的微生物填料。

所述承载片采用聚苯乙烯材料制成,所述连接块采用木块或pvc材料制成,所述压块采用聚苯乙烯材料或pvc材料制成。

为了在修复水体的基础上增加景观效果,所述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微生物浮岛还包括一设于所述生物浮岛主体上方的景观层,所述景观层具有至少三个景观层支架,所述景观层支架的底部插于所述连接孔内并固定于所述连接块上。

本发明所述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微生物浮岛通过设置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利用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产生的微纳米气泡使水底形成好养生态区,并能促使水体中的藻体团聚浮出水面,结合生物浮岛主体上的植物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从而很好的达到水体修复的目的。而且本发明还在生态浮岛主体上设置太阳能发电装置,利用太阳能发电装置给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供电,绿色环保,而且对于水体面积很广的环境下,相比岸上接电,电线长且布设不方便的情况,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的优点。此外,本发明还组合采用生物柱来净化水体,利用生物柱内填充的微生物填料分解黑臭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对黑臭水体进行处理,三种方式组合,水体修复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