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式活性炭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09555发布日期:2019-08-10 00:51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分段式活性炭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过滤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分段式活性炭过滤器。



背景技术:

易清洁的分段式活性炭过滤器是一种较常用的水处理设备,作为水处理脱盐系统前处理能够吸附前级过滤中无法去除的余氯,可有效保证后级设备使用寿命,提高出水水质,防止污染,特别是防止后级反渗透膜,离子交换树脂等的游离态余氯中毒污染。

随着过滤设备的不断发展,易清洁的分段式活性炭过滤器在食品、医药、化工等多个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现有的易清洁的分段式活性炭过滤器一半为整体的结构,不方便对过滤器内部进行清理,且水体进入活性炭的位置不变,不同位置活性炭的过滤效果不一致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分段式活性炭过滤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不方便对过滤器内部进行清理,且水体进入活性炭的位置不变,不同位置活性炭的过滤效果不一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分段式活性炭过滤器,包括下筒体,所述下筒体下端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支撑脚,所述下筒体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可拆卸的中间筒体,所述中间筒体上端通过另一螺栓固定连接有可拆卸的上筒体,所述上筒体两端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吊耳,所述上筒体上端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排气口和进液口。

优选的,所述中间筒体左端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正冲洗水阀和反冲洗水阀,所述正冲洗水阀和反冲洗水阀间设置有进水管。

优选的,所述中间筒体外侧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第一视窗和第一人孔。

优选的,所述下筒体外侧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第二视窗和第二人孔,所述下筒体下端固定连接有排水口。

优选的,所述下筒体内固定连接有格栅,所述格栅上端活动连接有石英砂,所述格栅上设置有圆孔,且格栅上圆孔的直径小于石英砂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正冲洗水阀和反冲洗水阀右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正冲洗水管和反冲洗水管,所述正冲洗水管和反冲洗水管往中间筒体内延伸,且正冲洗水管和反冲洗水管上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冲洗喷嘴。

优选的,所述中间筒体内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端依次设置有过滤海绵、支撑杆和另一过滤海绵,所述过滤海绵和另一过滤海绵间设置有活性炭颗粒。

优选的,所述中间筒体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后端穿过中间筒体依次固定连接有联轴器和电机,所述电机和中间筒体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转动轴外侧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搅拌杆,且搅拌杆的长度小于支撑杆高度的一半。

优选的,所述进液口往上筒体内延伸固定连接有布水器,所述布水器下端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螺旋喷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易清洁的分段式活性炭过滤器,采用分段式可拆卸的设计,便于对过滤器内部每一段分段进行清理,确保过滤器内部的干净,提高对水体中游离物、微生物的过滤效果,过滤器采用多层过滤的设计,通过过滤海绵、活性炭和石英砂的配合使用,进一步提高过滤器的过滤效果和质量,活性炭颗粒内设置有转动轴,通过转动轴转动带动转动轴外侧的搅拌杆转动,从而带动活性炭运动,改变活性炭的位置,避免水体始终与同一位置的活性炭接触,通过活性炭位置的迁移,提高活性炭的利用率,活性炭上下两端设置有过滤海绵,避免活性炭颗粒在水流的冲击下流失,提高活性炭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后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筒体;2、支撑脚;3、螺栓;4、中间筒体;5、上筒体;6、吊耳;7、排气口;8、进液口;9、正冲洗水阀;10、反冲洗水阀;11、进水管;12、第一视窗;13、第一人孔;14、第二视窗;15、第二人孔;16、排水口;17、格栅;18、石英砂;19、反冲洗水管;20、正冲洗水管;21、冲洗喷嘴;22、限位块;23、过滤海绵;24、支撑杆;25、活性炭颗粒;26、转动轴;27、联轴器;28、电机;29、支撑杆;30、搅拌杆;31、布水器;32、螺旋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分段式活性炭过滤器,包括下筒体1、支撑脚2、螺栓3、中间筒体4、上筒体5、吊耳6、排气口7、进液口8、正冲洗水阀9、反冲洗水阀10、进水管11、第一视窗12、第一人孔13、第二视窗14、第二人孔15、排水口16、格栅17、石英砂18、反冲洗水管19、正冲洗水管20、冲洗喷嘴21、限位块22、过滤海绵23、支撑杆24、活性炭颗粒25、转动轴26、联轴器27、电机28、支撑杆29、搅拌杆30、布水器31和螺旋喷头32,下筒体1下端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支撑脚2,下筒体1上端通过螺栓3固定连接有可拆卸的中间筒体4,中间筒体4上端通过另一螺栓3固定连接有可拆卸的上筒体5,上筒体5两端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吊耳6,上筒体5上端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排气口7和进液口8;

进一步的,中间筒体4左端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正冲洗水阀9和反冲洗水阀10,正冲洗水阀9和反冲洗水阀10间设置有进水管11,通过正冲洗水阀9和反冲洗水阀10的设计,便于控制正冲洗水管20和反冲洗水管19的出水;

进一步的,中间筒体4外侧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第一视窗12和第一人孔13,通过第一视窗12便于对中间筒体4内进行观察,通过设置第一人孔13,便于在不拆卸中间筒体4的情况下,对中间筒体4内的活性炭颗粒25进行更换,降低维护的难度;

进一步的,下筒体1外侧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第二视窗14和第二人孔15,下筒体1下端固定连接有排水口16,通过设置第二视窗14,便于观察下筒体1内的情况,通过第二人孔15便于对下筒体1内进行维修和维护,通过设置排水口16确保下筒体1内的水全部可以排出;

进一步的,下筒体1内固定连接有格栅17,格栅17上端活动连接有石英砂18,格栅17上设置有圆孔,且格栅17上圆孔的直径小于石英砂18的直径,石英砂18具有过滤效率高、过滤效果好、无需停机反冲洗、运行费用低的特点,通过石英砂18进一步对水体进行过滤,提高过滤的效果,通过设置格栅17,确保石英砂18的稳定性,通过格栅17内的圆孔,方便过滤后的水体流出,且避免石英砂18从圆孔中被水体带走;

进一步的,正冲洗水阀9和反冲洗水阀10右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正冲洗水管20和反冲洗水管19,正冲洗水管20和反冲洗水管19往中间筒体4内延伸,且正冲洗水管20和反冲洗水管19上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冲洗喷嘴21,通过正冲洗水阀9和反冲洗水阀10分别控制正冲洗水管20和反冲洗水管19,通过正冲洗和反冲洗的交替作业,确保对活性炭颗粒25的冲洗效果,冲洗喷嘴21的设计,扩大水体的冲洗面积,确保对活性炭颗粒25冲洗的全面性;

进一步的,中间筒体4内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限位块22,限位块22上端依次设置有过滤海绵23、支撑杆24和另一过滤海绵23,过滤海绵23和另一过滤海绵23间设置有活性炭颗粒25,通过设置过滤海绵23,避免粒度较小的活性炭颗粒25被水体冲走,保证了活性炭颗粒25的完整性,提高了活性炭颗粒25的利用率;

进一步的,中间筒体4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26,转动轴26后端穿过中间筒体4依次固定连接有联轴器27和电机28,电机28和中间筒体4间设置有支撑杆29,转动轴26外侧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搅拌杆30,且搅拌杆30的长度小于支撑杆24高度的一半,通过转动轴26和搅拌杆30的配合使用,使活性炭颗粒25始终处于移动的状态,避免水体始终在同一活性炭颗粒25处过滤,降低活性炭颗粒25的过滤效果,通过支撑杆29的设计,加强了电机28与中间筒体4间的稳固性;

进一步的,进液口8往上筒体5内延伸固定连接有布水器31,布水器31下端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螺旋喷头32,通过布水器31和螺旋喷头32的配合使用,将待过滤的水体均匀喷洒在活性炭颗粒25上,提高活性炭颗粒25对水体的过滤效果,且减小水体对活性炭颗粒25的冲击力,提高活性炭颗粒25的使用寿命。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支撑脚2将下筒体1放在平稳的地面,打开电机28,电机28带动联轴器27转动,联轴器27带动转动轴26转动,转动轴26外侧的搅拌杆30同步转动,带动活性炭颗粒25移动,然后从进液口8接入待过滤水体,水体进入布水器31,从螺旋喷头32均匀喷洒向中间筒体4内的过滤海绵23,水体中的固体杂质被过滤海绵23阻挡,剩下的水体经过活性炭颗粒25,活性炭颗粒25将水体中的游离物、微生物、部分重金属离子等过滤,水体落入下筒体1内的石英砂18上再次过滤,然后从格栅17上的圆孔中落下,最后从排水口16排出,通过第一视窗12和第二视窗14可观察中间筒体4和下筒体1内的工作情况,使用一端时间后,关闭正冲洗水阀9,打开反冲洗水阀10,通过进水管11接入干净的清水,清水经进水管11、反冲洗水阀10和反冲洗水管19从冲洗喷嘴21喷向过滤海绵23内的活性炭颗粒25,将活性炭颗粒25和过滤海绵23缝隙中的杂质除去,污水从排水口16排出,然后关闭反冲洗水阀10打开正冲洗水阀9,清水从进水管11和正冲洗水管20经另一冲洗喷嘴21,将杂质全部冲出,污水从排水口16排出,直至排出的水为清水后关闭正冲洗水阀9,当需要对中间筒体4进行维护时,通过第一人孔13即可进行活性炭颗粒25的更换,当需要彻底清理时,通过螺栓3拆开下筒体1、中间筒体4和上筒体5,取下限位块22上的过滤海绵23,并更换新的另一过滤海绵23即可。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