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泥沙生物修复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564998发布日期:2019-08-30 23:58阅读:1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泥沙生物修复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油泥沙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油泥沙的生物修复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油泥沙是在勘探开发油田时遗留下的油泥油污与地上的土壤、泥浆混在一起形成的,具有含油量高、黏度大、颗粒细、脱水难等特点,处理难度较大。油泥沙中含有较多的石油类物质,直接处置排放会造成资源浪费,若处理不得当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不仅造成土壤盐碱化、毒化,导致土壤破坏和废毁,而且其有毒物能通过农作物尤其是地下水进入食物链系统,最终直接危害人类。

基于环境、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含油污泥处理已成为各大油田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常规采用焚烧工艺进行处理,导致其处置成本较高、烟气排放量大、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人们也在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泥沙的生物修复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泥沙的生物修复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对待处理的油泥沙进行预处理,以达到生物处理的要求;

(2)制备石油降解菌剂;

(3)根据处理量和场地大小布置生物堆场地,将油泥沙收集到生物堆场地进行修复;

(4)建设生物堆,将预处理后的油泥沙与秸秆、有机肥、石油降解菌剂按比例进行充分混合、堆制,调节含水量,用土工膜覆盖封闭生物堆,定时取样分析,监测其含油量等参数变化;

(5)给生物堆供水、供气、液体养分(通过载体水)及气体养分(通过载体压缩空气);每1~3周对生物堆进行翻动搅拌,以改善生物堆的透气性能;

(6)生物堆处理至第2~4个月时,对其处理效果进行自检,未达标则继续进行生物堆处理。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步骤(1)中预处理包括氧化清洗和固液分离。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氧化清洗包括常温清洗、氧化破胶与超声波清洗耦合处理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中石油降解菌剂包括硅藻土和降解菌,降解菌吸附在硅藻土上。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步骤(4)中油泥沙、秸秆、有机肥和石油降解菌剂的质量之比为(90~110):(8~12):(9~13):(0.9~1.1)。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步骤(4)中调节含水量的结果为水的质量分数为29%~31%。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步骤(4)中定时取样分析为每2~3周对生物堆进行物理、化学、微生物实验室检测,指导供水、供气、供养分的频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设计合理,具有绿色环保、流程简单、操作弹性大、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的优点,可实现回收原油类物质,污染物无害化处置,因而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油泥沙的生物修复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油泥沙的生物修复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对待处理的油泥沙进行预处理,以达到生物处理的要求;

(2)制备石油降解菌剂;

(3)根据处理量和场地大小布置生物堆场地,将油泥沙收集到生物堆场地进行修复;

(4)建设生物堆,将预处理后的油泥沙与秸秆、有机肥、石油降解菌剂按比例进行充分混合、堆制,油泥沙90kg,秸秆8kg,有机肥9kg,石油降解菌剂为0.9kg,调节水的质量分数为31%,用土工膜覆盖封闭生物堆,定时取样分析,监测其含油量等参数变化;

(5)给生物堆供水、供气、液体养分(通过载体水)及气体养分(通过载体压缩空气);每2周对生物堆进行翻动搅拌,以改善生物堆的透气性能;

(6)生物堆处理至第3个月时,对其处理效果进行自检,未达标则继续进行生物堆处理。

油泥沙生物修复无害化处理后,含油量显著降低。经过12个月的生物修复,含油量降至3000mg/kg以下,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泥质》(gb/t23485-2009)标准对含油量的要求。经过24个月的生物修复,含油量降至2000mg/kg以下。

测量修复后的油泥沙中含水质量分数、ph、砷、镉、铬、铜、镍、铅、锌、汞等参数,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泥质》(gb/t23485-2009)标准规定的含水质量分数、ph、砷、镉、铬、铜、镍、铅、锌、汞等指标进行汇总,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油泥沙生物修复后各指标测试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修复后的油泥沙各指标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泥质》(gb/t23485-2009)标准。

为了更清楚比较修复结果,进行了如下实验,分别在处理前的油泥沙、生物修复后的油泥沙和健康土壤上种植黑麦草和苜蓿两种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状况,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植物生长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黑麦草和苜蓿在处理前的油泥沙上不能生长,但是在生物修复后的油泥沙上生长旺盛。尽管部分指标与健康土壤有一定差距,但是生物修复后的油泥沙中的黑麦草的根长和茎长这两项指标明显高于健康土壤,苜蓿的茎重和根长这两项指标明显高于健康土壤。这说明生物修复后的油泥沙毒性已大大降低,适合植物生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泥沙的生物修复处理方法,要解决的是现有油泥沙处理方法中的弊端。本发明具体步骤如下:(1)对油泥沙进行预处理;(2)制备石油降解菌剂;(3)根据处理量和场地大小布置生物堆场地,将油泥沙收集到生物堆场地进行修复;(4)建设生物堆,将预处理后的油泥沙与秸秆、有机肥、石油降解菌剂进行充分混合、堆制,调节含水量,覆盖封闭生物堆,定时取样分析,监测其参数变化;(5)给生物堆供水、供气、液体养分及气体养分;每1~3周对生物堆进行翻动搅拌;(6)生物堆处理至第2~4个月时,对其处理效果进行自检,未达标则继续进行生物堆处理。本发明具有绿色环保、操作弹性大、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韩檬;李明哲;韩雪;周斌;王建功;李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科院环境科技发展(天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06
技术公布日:2019.08.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