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30862发布日期:2019-09-21 00:30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池塘是养殖淡水经济动物的主要场所之一,其环境直接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和成活。其中,池塘底质对养殖环境的影响很大。随着池塘养殖年限增长,底层淤泥逐渐富集并沉淀积累大量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使池塘底部耗氧越发严重,导致水体下层长期缺氧,同时有机物分解所产生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也越来越多,进一步造成水质恶化、酸性增加、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因此,池塘底质环境恶化是造成水产动物生长缓慢、缺氧浮头、疾病爆发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故要充分发挥底质积极的生态功能,抑制其消极作用,需要定期改良池塘底质。

在实际生产中,对池塘的底质改良大多采用物理清除、物理吸附、泼洒化学药剂、动植物轮养、泼洒生物底质改良剂等方法,这些方法虽然成本较低、见效较快,但是也仅是从底质改良的某方面入手,并没有为整个底质改良过程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故从长远来看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其配方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

河蚌壳50-60份、

膨润土25-30份、

益生菌混合制剂10-15份、

过碳酰胺10-15份、

酒石酸7-12份、

小苏打8-18份、

聚乙烯吡咯烷酮5-8份、

水65-110份、

滑石粉5-10份。

优选的,益生菌混合制剂包括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

优选的,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的重量比为4-8:4-8:3-6:2-5。

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

将称量好的河蚌壳置入磨碎机中研磨2-4小时后,过200-270目筛,与膨润土、益生菌混合制剂、过碳酰胺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1;

步骤二,

将上述混合物料1与酒石酸混合搅拌,得到混合物料2;

步骤三,

将上述混合物料2同小苏打、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加入水使其含水量达到60-70%,然后送至造粒机中造粒,最后加入滑石粉进行压片,经过50-80℃干燥后得到池塘底质改良剂。

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的使用方法,具体如下:

在水深为1.8-2.2米的池塘,每亩泼洒该产品500-600克,每隔12-16天使用一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改良剂成分之一河蚌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具有独特的微孔结构,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能够吸附水体所沉淀的有害有机杂质;河蚌壳中的甲壳质能释放出负氧离子,其可以分解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提高水体含氧量。

2)益生菌混合制剂中的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可以加速底层氮的转化,有效降低底质和底层水氨氮和亚硝酸盐富集;乳酸菌能够抑制底层厌氧致病菌的爆发;放线菌可以有效的消耗池底污泥、残饵和水产动物粪便。

3)过碳酰胺和河蚌壳粉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增强池底溶氧量。

4)本发明改良剂的成品为泡腾制剂,它可以直接沉入池底,速效与缓释相结合,在池底形成一定时间的稳态小环境,扩大微生物作用范围,为修复剂中的微生物效能发挥提供有利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其配方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

河蚌壳50-60份、

膨润土25-30份、

益生菌混合制剂10-15份、

过碳酰胺10-15份、

酒石酸7-12份、

小苏打8-18份、

聚乙烯吡咯烷酮5-8份、

水65-110份、

滑石粉5-10份。

优选的,益生菌混合制剂包括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

优选的,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的重量比为4-8:4-8:3-6:2-5。

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

将称量好的河蚌壳置入磨碎机中研磨2-4小时后,过200-270目筛,与膨润土、益生菌混合制剂、过碳酰胺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1;

步骤二,

将上述混合物料1与酒石酸混合搅拌,得到混合物料2;

步骤三,

将上述混合物料2同小苏打、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加入水使其含水量达到60-70%,然后送至造粒机中造粒,最后加入滑石粉进行压片,经过50-80℃干燥后得到池塘底质改良剂。

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的使用方法,具体如下:

在水深为1.8-2.2米的池塘,每亩泼洒该产品500-600克,每隔12-16天使用一次。

本发明改良剂成分之一河蚌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具有独特的微孔结构,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能够吸附水体所沉淀的有害有机杂质;河蚌壳中的甲壳质能释放出负氧离子,其可以分解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提高水体含氧量;益生菌混合制剂中的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可以加速底层氮的转化,有效降低底质和底层水氨氮和亚硝酸盐富集;乳酸菌能够抑制底层厌氧致病菌的爆发;放线菌可以有效的消耗池底污泥、残饵和水产动物粪便;过碳酰胺和河蚌壳粉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增强池底溶氧量;本发明改良剂的成品为泡腾制剂,它可以直接沉入池底,速效与缓释相结合,在池底形成一定时间的稳态小环境,扩大微生物作用范围,为修复剂中的微生物效能发挥提供有利环境。

实施例一

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其配方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

河蚌壳50份、

膨润土25份、

益生菌混合制剂10份、

过碳酰胺10份、

酒石酸7份、

小苏打8份、

聚乙烯吡咯烷酮5份、

水65份、

滑石粉5份。

优选的,益生菌混合制剂包括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

优选的,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的重量比为4:4:3:2。

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

将称量好的河蚌壳置入磨碎机中研磨2小时后,过200目筛,与膨润土、益生菌混合制剂、过碳酰胺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1;

步骤二,

将上述混合物料1与酒石酸混合搅拌,得到混合物料2;

步骤三,

将上述混合物料2同小苏打、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加入水使其含水量达到60%,然后送至造粒机中造粒,最后加入滑石粉进行压片,经过50℃干燥后得到池塘底质改良剂。

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的使用方法,具体如下:

在水深为1.8米的池塘,每亩泼洒该产品500克,每隔12天使用一次。

实施例二

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其配方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

河蚌壳60份、

膨润土30份、

益生菌混合制剂15份、

过碳酰胺15份、

酒石酸12份、

小苏打18份、

聚乙烯吡咯烷酮8份、

水110份、

滑石粉10份。

优选的,益生菌混合制剂包括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

优选的,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的重量比为8:8:6:5。

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

将称量好的河蚌壳置入磨碎机中研磨4小时后,过270目筛,与膨润土、益生菌混合制剂、过碳酰胺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1;

步骤二,

将上述混合物料1与酒石酸混合搅拌,得到混合物料2;

步骤三,

将上述混合物料2同小苏打、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加入水使其含水量达到70%,然后送至造粒机中造粒,最后加入滑石粉进行压片,经过80℃干燥后得到池塘底质改良剂。

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的使用方法,具体如下:

在水深为2.2米的池塘,每亩泼洒该产品600克,每隔16天使用一次。

实施例三

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其配方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

河蚌壳55份、

膨润土28份、

益生菌混合制剂13份、

过碳酰胺14份、

酒石酸9份、

小苏打11份、

聚乙烯吡咯烷酮6份、

水90份、

滑石粉7份。

优选的,益生菌混合制剂包括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

优选的,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的重量比为5:7:4:3。

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

将称量好的河蚌壳置入磨碎机中研磨3小时后,过240目筛,与膨润土、益生菌混合制剂、过碳酰胺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1;

步骤二,

将上述混合物料1与酒石酸混合搅拌,得到混合物料2;

步骤三,

将上述混合物料2同小苏打、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加入水使其含水量达到65%,然后送至造粒机中造粒,最后加入滑石粉进行压片,经过70℃干燥后得到池塘底质改良剂。

一种池塘底质改良剂的使用方法,具体如下:

在水深为2米的池塘,每亩泼洒该产品550克,每隔13天使用一次。

上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