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91532发布日期:2021-04-16 11:03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软水器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软水器。


背景技术:

2.软水器可以应用于硬水的软化。相关技术中,软化器具有树脂腔,水流通过树脂腔的进水口进入树脂腔,并从树脂腔的出水口流出,树脂腔内设有树脂,树脂吸附水中的钙、镁离子来软化水质。然而,大部分水从进水口经树脂腔直接流向出水口,水与树脂接触时间较短,树脂利用率较低,软水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软水器,其树脂腔内的水流路径较长,树脂腔内的水与树脂接触充分,软化效果较好。
4.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申请的软水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壁、第二壁和树脂腔,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位于所述树脂腔的相对两侧;至少一个挡板,所述挡板一端与所述第一壁相连,所述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壁相连,所述树脂腔至少包括位于所述挡板一侧的第一腔和位于所述挡板另一侧的第二腔;以及进水口、出水口和过渡通道,所述过渡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腔连通,在所述软水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水通过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第一腔,再由所述第一腔经所述过渡通道进入所述第二腔,再由所述第二腔经所述出水口排出。
5.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水流从进水口流向第一腔,穿过第一腔进入过渡通道内,再从过渡通道内进入第二腔内,最后通过出水口排出,同时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远离过渡通道,延长了水流在树脂腔内的流动路径,使得水与树脂腔内的树脂接触时间更长,给予充分的软化时间,进而提高了软水器的软化效果。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板包括第一档板和第二挡板,所述过渡通道包括第一段、与所述第一段连通的第二段和与所述第二段连通的第三段,所述第一段相对临近所述第二壁且远离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所述第三段相对临近所述第一壁且远离所述第二壁。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位于所述第二壁的上方,所述第三段位于所述第一壁的下方,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均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一腔通过所述第二壁上的通孔连通,所述第三段与所述第二腔通过所述第一壁上的通孔连通,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通过所述第二壁上的通孔连通,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三段通过所述第一壁上的通孔连通。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包括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于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腔之间,所述出水通道于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腔之间,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腔通过所述第一壁上的通孔连通,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第二腔通过所述第二壁上的通孔连通。
13-过渡通道;131-第一段;132-第二段;133-第三段;14-挡片;141-第一档片;142
-ꢀ
第二挡片;15-盐水腔;151-盐水腔口;16-流量计;17-单向球阀;18-浮子;2-树脂腔;201-第一腔;202-第二腔;21-第一壁;211-第一壁左段;212-第一壁中段;2121
-ꢀ
第一通孔;213-第一壁右段;22-第二壁;221-第二壁左段;222-第二壁中段;2221
-ꢀ
第二通孔;223-第二壁右段;23-挡板;231-第一挡板;2311-第一开孔;232-第二挡板;2321-第二开孔;233-第三开孔;24-侧壁;241-左侧壁;242-右侧壁;243-前侧壁;244-后侧壁;25-支撑柱;26-加强筋;3-进水部;31-进水流道;311-第一进水流道;312-第二进水流道;313-第三进水流道;32-盐水流道;321-第一盐水流道;322
-ꢀ
第二盐水流道;323 第三盐水流道;4-出水部;5-电磁阀;6-泄漏腔;61-泄漏流道; 7-污水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33.请参图1-12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软水器包括本体1,本体1包括进水口11、出水口12和树脂腔2,进水口11和树脂腔2连通,出水口12和树脂腔连通。软水器在软化状态时,水流从进水口11进入树脂腔2,并与树脂腔2内的树脂接触,树脂中的钠离子与水流中的钙镁离子置换,实现硬水的软化,软化后的水可进行洗涤。
34.请参图1和图2所示,本体还包括盐水腔15,软水器在再生状态时,盐水腔15与树脂腔2连通,水流先通过盐水腔15,在流向树脂腔2,水流形成盐水,并与树脂腔2 内的树脂接触,盐水中的钠离子与树脂中的钙镁离子置换,实现树脂的再生。当树脂中钙镁离子过多时,树脂软化能力下降,而树脂的再生可将树脂中的钙镁离子被置换,进而提高树脂的软水效果。
35.请参图3所示,树脂腔2包括第一壁21、第二壁22和侧壁24。换言之,第一壁 21、第二壁22和侧壁24共同围成树脂腔2。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相对设置,且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大致平行,第一壁21位于树脂腔2的下部,第二壁22位于树脂腔2 的上部;侧壁24还包括左侧壁241、右侧壁242、前侧壁243和后侧壁244,左侧壁 241和右侧壁242相对设置,且左侧壁241和右侧壁242大致平行设置,前侧壁243 和后侧壁244相对设置。
36.请参图2-4所示,树脂腔2内还设有挡板23,挡板23至少为一个,挡板23的一端与第一壁21相连,挡板23的另一端与第二壁22相连,挡板23将树脂腔2至少分隔成第一腔201和第二腔202。挡板23与左侧壁241大致平行设置,挡板23设在左侧壁241和右侧壁242之间,临近左侧壁241的挡板23与左侧壁241之间形成第一腔201,临近左侧壁242的挡板23与右侧壁之间形成第二腔202。挡板23将原来的树脂腔2 分成至少两个腔体,每个腔体内均设有树脂,树脂在第一腔201和第二腔202均匀分布,使水流和树脂接触更充分,提高软水效果。
37.请继续参图3和图4所示,本体1还设有过渡通道13,过渡通道13连通第一腔201,过渡通道13连通第二腔202,进水口11连通第一腔201,出水口12连通第二腔202。水流从进水口11进入第一腔201,并与第一腔201内的树脂接触,实现第一次软水;水流从第一腔201内排出,经过过渡通道13进入第二腔202,并与第二腔202内的树脂接触,实现第二次软水。
38.进水口11远离过渡通道13,出水口12远离过渡通道13。进水口11设在第一腔 201的进口处,第一腔201的出口设在过渡通道13的进口处,第一腔201的出口与第一腔201的进
口相对设置,使得进水口11远离过渡通道13进口;第二腔202的进口设在过渡通道13的出口处,出水口12设在第二腔202的出口处,第二腔202的进口与第二腔202的出口相对设置,使出水口12远离过渡通道13的出口。水从进水口11 处通过第一腔201的进口进入第一腔201,水与第一腔201内的树脂接触进行软水;然后水从第一腔201的出口流出经过过渡通道13进入第二腔202内;再然后水从第二腔 202的进口流向第二腔202出口,并与第二腔202内的树脂接触再次进行软水;最后从出水口12流出。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均远离过渡通道13,可延长树脂腔2内水流路径,给予更多的软水时间,进而提高树脂的利用率和软水效果。
39.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3和图4所述,挡板23还包括第一档板231和第二挡板 232,过渡通道13包括第一段131、与第一段131连通的第二段132和与第二段132 连通的第三段133,第一段131临近第二壁22且远离第一壁21设置,第二段132位于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之232间,第三段133临近第一壁21且远离第二壁22设置。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将第一壁21从左到右分隔成第一壁左段211、第一壁中段212和第一壁右段213,;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将第二壁22从左到右分隔成第二壁左段221、第二壁中段222和第二壁右段223。过渡通道13的第一段131位于第二壁中段222和第二壁右段223的上方,且第二壁中段222和第二壁右段223为第一段131的下壁,过渡通道13的第三段133位于第一壁左段211和第一壁中段212的下方,且第一壁左段211和第一壁中段212为第三段133的上壁。
40.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3-6所示,第一段131位于第二壁22的上方,第三段133 位于第一壁21的下方,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上设有多个通孔,第一段131与第一腔 201通过第二壁22上的通孔连通,第三段133与第二腔202通过第一壁21上的通孔连通,第一段131与第二段132通过第二壁22上的通孔连通,第二段202与第三段133 通过第一壁21上的通孔连通。具体地,第一壁21的第一壁左段211和第一壁右段213 均设有多个通孔,第一壁中段212设有第一通孔2121;第二壁22的第二壁左段221 和第二壁右段223均设有多个通孔,第二壁中段222设有第二通孔2221。第一腔201 与第一段131通过第二壁右段213上的通孔连通,第一段131和第二段132通过第二通孔2221连通,第二段132和第三段133通过第一通孔2121连通,第三段133和第二腔202通过第一壁左段211上的通孔连通。
41.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图3-6所示,本体1还包括进水通道111和出水通道121,进水通道111与进水口11连通,出水通道121与出水口12连通,进水通道111与第一腔 201通过第一壁21上的通孔连通,出水通道121与第二腔202通过第二壁22上的通孔连通。进水通道111设在第一壁右段213的下方,且第一壁右段213为进水通道的上壁,进水通道111与第一腔201通过第一壁右段213上的通孔连通,进水口11设在进水通道111 的右壁上;出水通道121设在第二壁左段221的上方,且第二壁左段221为出水通道121 的下壁,出水通道121与第二腔202通过第二壁左段221上的通孔连通,出水口12设在出水通道121的上壁上。进水通道111可减缓进水口11水的冲击力,减小第一腔201进口处的树脂被冲散的可能性,使得第一腔201内的树脂分布均匀;出水通道121可减缓第二腔 202出口处树脂的聚集,使第二腔202内的树脂分布均匀。
42.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图4所示,进水通道111远离第一段131,出水通道121远离第三段133。进水通道111与进水口11连通,且进水通道111位于第一腔201的下方,第一段131位于第一腔201的上方,水从第一腔201下方的进水通道111进入第一腔201,再从第一腔201的第一壁右段213流向位于第一腔201的第二壁右段223,并通过第二壁右段223的通孔
进入第一段131内,水在第一腔201内受重力的影响会减小水流流速,延长水与第一腔201内的树脂的接触时间,提高软水效果;水从第二腔202下方的第三段133 流入第二腔202,再从第二腔202的第一壁左段211流向位于第二腔202的第二壁左段221,并通过第二壁左段221上的通孔流入出水通道,水在第二腔202内受重力的影响会减小水流流速,延长水与第一腔201内的树脂的接触时间,提高软水效果。水流在第一腔201和第二腔202中均是从第一壁21流向第二壁22,水流的冲击力与第一腔201和第二腔202 内的树脂重力共同作用下,减小树脂聚集的可能性,使得树脂均匀分布,提高软水效果。
4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131与出水通道121之间设有第一挡片141,第三段133与进水通道111之间设有第二挡片142;第一挡片141与第二挡板232大体对齐,第二挡片142 与第一挡板231大体对齐;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大致平行设置。第一挡片141位于第二壁22的上方,一端与第二壁22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段131的上壁相连,第一挡片 141为第一段131的左壁,第一挡片141为出水通道121的右壁,第一档片141阻止水从第一段131直接进入出水通道121;第二挡片142位于第一壁21的下方,一端与第一壁21 相连,另一端与第三段133的下壁相连,第二挡片142为第三段133的右壁,第二挡片142 为进水通道111的左壁,第二挡片142阻止水从进水通道111直接进入第三段133。第一挡片141与第二挡板232大体对齐,合理分布出水通道121和第一段131的空间布局;第二挡片142与第一挡板231大体对齐,合理分布进水通道111和第三壁133的空间布局,有利于软水器本体1的小型化和空间布局的合理化。第一挡板231和第二挡板232大致平行设置,可稳定水流。
44.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3、图7、图9和图11所示,树脂腔2内还设有支撑柱25和加强筋26。支撑柱25一端与前侧壁243相连,另一端与后侧壁244相连,支撑柱25用于支撑树脂腔2的前侧壁243和后侧壁244,加强树脂腔2结构强度,提高树脂腔2的稳定性。加强筋26和挡板23均设于树脂腔2内,用于提高树脂腔2结构强度。挡片14设于树脂腔2外,可用于加强本体1结构强度。
4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上的通孔处还设有过滤体。过滤体设在树脂腔2内,第一壁21上的过滤体设在第一壁21的上方,第二壁22上的过滤体设在第二壁的下方,过滤体上设有透水间隙,透水间隙的宽度小于树脂颗粒的粒径,减少树脂的流失,透水间隙可以是孔状结构,也可以是条状结构。第一壁左段211和第一壁右段213上的过滤体的透水间隙左密右疏,第二壁左段221和第二壁右段223上的过滤体的透水间隙左疏右密;在第一通孔2121和第二通孔2221处无过滤体结构。过滤体上的疏密设置,减缓树脂腔2内水流速度,减小水流从进口直接流向出口的可能性,使得水流在树脂腔2中的方向更接近竖直,更加均匀流动,提高树脂的利用率。
46.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7和图8所示,第二段132内设有树脂。过渡通道13的第二段132由第一挡板231、第二挡板232、第一壁中段212、第二壁中段222、前侧壁243 和后侧壁244围成。第一壁中段212和第二壁中段222上均设有多个通孔,第一段131和第二段132通过第二壁中段222上的通孔连通,第二段132和第三段133通过第一壁中段 212上的通孔连通。第一腔201、第二段132和第二腔202均设有树脂,可对水流进行三次软化,提高软水效果。第二段132内还设有支撑柱25,支撑柱25不但可以加强树脂腔2 结构强度,还能改变水流的方向,延长水流在第二段132内的路程,使水与树脂接触充分,提高软水效果。
47.第一壁中段212和第二壁中段222上均设有过滤体。第一壁中段212上的过滤体设
在第一壁中段的上方,第二壁中段222上的过滤体设在第二壁222的下方,第一壁中段212 上的过滤体的透水间隙左疏右密,第二壁中段222上的过滤体的透水间隙左密右疏。透水间隙的设置,既能减少树脂的流失,也能使第二段132内的水流均匀,提高树脂利用率。
4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挡板231上靠近第二壁22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一开孔2311,第一开孔2311连通第一腔201和第二段132,第一开孔2311和进水口11大致对角设置;第二挡板232上靠近第一壁21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二开孔2321,第二开孔2321连通第二腔202和第二段132,第二开孔2321和出水口12大致对角设置。具体地,在第一壁21的第一壁右段213设有多个通孔,进水通道111与第一腔201通过第一壁右段213上的通孔连通;在第二壁22的第二壁左段221设有多个通孔,出水通道121与第二腔202通过第二壁左段211上的通孔连通。第一开孔2311和进水口11大致对角设置,使得水流从进水口11流向进水通道111,再从第一壁右段213流向第一开孔2311,水流在第一腔201内沿着第一开孔2311和进水口11的连线流动,延长水流路径,增加水与树脂接触时间,提高软水效果;第二腔202内水从第二开孔2321处流向第二壁左段221,再进入出水通道121并流向出水口12,第二开孔2321和出水口12大致对角设置,延长水流路径,增加水与树脂接触时间,提高软水效果。在第一腔201和第二腔202内的水流路径上均设有支撑柱25,用于改变水流路径,增加水与树脂接触时间,提高软水效果。
49.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水在第二段132内从第一开孔2311流向第二开孔2321时,第二段132内还设有树脂,水与第二段132内的树脂接触,提高软水效果。第一挡板231上的第一开孔2311处和第二挡板232上的第二开孔2321处设有过滤体,在第一挡板231上的过滤体设在第一挡板231的右侧,第二挡板232上的过滤体设在第二挡板232的右侧,减小第一腔201内的树脂流向第二段132内的可能性,减小第二段132内的树脂流向第二腔 202内的可能性。
5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11或图12所示,挡板23临近第二壁22且远离第一壁21 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三开孔233,第三开孔233连通第一腔201和第二腔202;第三开孔233 与进水口11大致对角设置,第三开孔233和出水口12大致对角设置。树脂腔2内仅设有一个挡板23,挡板23经过树脂腔2中心,且挡板23与左侧壁241大体平行,挡板23上的多个第三开孔233共同形成过渡通道13,第一腔201和第二腔202仅通过过渡通道13 连通。进水通道111设在树脂腔2的下方,且第一壁21的右段为进水通道111的上壁,进水口11位于进水通道11的右壁上;出水通道121设在树脂腔2的下方,且第一壁21的左段为出水通道121的上壁,出水口12设在出水通道121的左壁上,如此使得第三开孔233 与进水口11大致对角设置,第三开孔233和出水口12大致对角设置。进水通道111与出水通道121之间设有挡片14,以阻止进水通道111与出水通道121直接连通。
51.水从进水口11进入进水通道111,通过第一壁21右段上的通孔进入第一腔201内,使水与第一腔201内的树脂进行接触,实现第一次软水;第一腔201内的水通过过渡通道13 进入第二腔202内,实现第二次软水;最后水通过第一壁21左段上的通孔流入到出水通道 121,在经过出水口12流入排水通道122排出,排水通道122设于树脂腔2的外侧,且左侧壁241和第二壁22上均无通孔连通排水通道122。
5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13和图14所示,过渡通道13设于树脂腔2的第二壁22 的外侧,第二壁22上设有多个通孔,过渡通道13和第一腔201通过第二壁22上的通孔连通,
过渡通道13和第二腔202通过第二壁22上的通孔连通;进水口11临近第一壁21且远离第二壁22设置,出水口12临近第一壁21且远离第二壁22设置。树脂腔2内仅设有一个挡板23,挡板23经过树脂腔2中心,且挡板23与左侧壁241大体平行,挡板23阻止第一腔201和第二腔202在树脂腔2内直接连通。过渡通道13设于树脂腔2的上方,且第二壁22为过渡通道13的下壁,第一腔201和第二腔202仅通过过渡通道13连通。进水通道111设在树脂腔2的下方,且第一壁21的右段为进水通道111的上壁,进水口11位于进水通道11的右壁上;出水通道121设在树脂腔2的下方,且第一壁21的左段为出水通道121的上壁,出水口12设在出水通道121的左壁上,进水通道111与出水通道121之间设有挡片14,以阻止进水通道111与出水通道121直接连通。第一壁21上设有多个通孔,进水通道111与第一腔201通过第一壁21右段上的通孔连通;出水通道121与第二腔 202通过第一壁21左段上的通孔连通。
53.水从进水口11进入进水通道111,通过第一壁21右段上的通孔进入第一腔201内,使水与第一腔201内的树脂进行接触,实现第一次软水;第一腔201内的水通过第二壁22右段上的通孔进入过渡通道13内,再通过第二壁22左段上的通孔进入第二腔202内,水与第二腔内202内的树脂进行接触,实现第二次软水;最后水通过第一壁21左段上的通孔流入到出水通道121,在经过出水口12流入排水通道122排出,排水通道122设于树脂腔2 的外侧,并与树脂腔2无通孔直接连通。水经过第一腔201和第二腔202进行软水,延长水在树脂腔2内的流动路径,增加水与树脂接触时间,使水与树脂更加充分接触,提高了软水效果。
5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图15所示,本申请的软水器包括本体1、流量计16、单向球阀17、浮子18和电磁阀5。本体1具有进水部3、进水流道31、第一进水流道311、第二进水流道312、第三进水流道313、盐水腔15、盐水腔口151、盐水流道32、第一盐水流道321、第二盐水流道322、第三盐水流道323、出水部4、、泄漏腔6、泄漏流道 61和污水流道7。单向球阀17设在第二盐水流道322内,浮子18设在泄漏流道61内。
55.在软水器软化状态时,进水流道31与泄漏腔6连通,泄漏腔6与污水流道7连通,电磁阀5控制进水流道31与树脂腔2之间直接连通,电磁阀5控制进水流道31与盐水腔15之间闭合,树脂腔2与出水部4连通。
56.水从进水部3处进入本体1内的进水流道31,进水流道31内设有流量计16,用于计量水的流量,第一进水流道311与第二进水流道312连通,水进入第二进水流道312,在电磁阀5的控制下,第二进水流道312与第三进水流道313连通,水流经过第三进水流道313进入树脂腔2内,实现软水。第一进水流道311和泄漏腔6连通,少量的水从第一进水流道311进入泄漏腔6,用于减缓进水流道31过高的压力,泄漏腔6内的水通过泄漏流道61进入污水流道7。泄漏流道61内的浮子18为单向,水仅能从泄漏腔6流向污水流道7内,单向设置能减小污水进入泄漏腔6的可能性。
57.由于作为硬水成分吸收材料的树脂的软化能力并不永久保持,当树脂被用过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再生。在软水器再生状态时,电磁阀5控制进水流道31与盐水腔15连通,盐水腔15与树脂腔2连通,同时关闭进水流道31和树脂腔2之间的直接连通。
58.水从进水部3处进入本体1内的进水流道31,第一进水流道311与第二进水流道312连通,水进入第二进水流道312。在电磁阀5的控制下,水从第二进水流道312流向第一盐水流道321,并通过单向球阀17进入第二盐水流道322,第二盐水流道322 与盐水腔15连通,水与盐水腔15内的盐水融合并继续流向第三盐水流道323。在电磁阀5的控制下,第三盐水流
道323与第三进水流道313连通,使盐水进入树脂腔2内,实现树脂再生。单向球阀17仅能使水从第一盐水流道321流向第二盐水流道322,单向设置可减小盐水从第二盐水流道322向第一盐水流道321泄漏的可能性。
59.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60.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61.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62.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