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矿泉水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238127发布日期:2021-06-01 14:3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矿泉水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矿泉水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矿泉水是采集地下自然涌出的泉水或经人工揭露、打井后主动抽取的水源、未受外来污染的水源,含有丰富的矿物盐及微量元素,有可能会含有少量气体,一般情况下水的成分及出水温度都相对稳定。天然矿泉水除水源地区居民直接取水使用外,更多的是将其加工成瓶装成品矿泉水流通销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用水的要求也在逐渐升高,瓶装/桶装水也在逐渐从纯净水(天然水)向更高品质的天然矿泉水转化。纵观中国饮用水市场,众多企业把主战场放在低端饮用水产品,经历多年价格战后,这一市场的利润已日渐微薄。在消费市场出现扩大的同时,许多企业开始尝试拓展新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抢占高端市场,希望得到一席之地。2019年6月21日起,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开始在全国强制实施,加强了在浊度、色度、溴酸盐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矿泉水的生产加工。尤其其中的溴酸盐指标、微生物,已近成为矿泉水行业内召回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现有过滤多采用石英砂、活性炭、介质过滤器等,杀菌多采用臭氧接触式。处理过滤吸附效果不佳,而且长期过滤会造成微生物堵塞滤料,并成为微生物滋生的温床。采用臭氧接触式杀菌促进产品中生成溴酸盐。给产品带来较大的质量风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生产的原水为长白山火山自涌泉,经天然岩层过滤;2、此火山自涌泉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而且本申请不同现有矿泉水生产工艺,在经过过滤、紫外线杀菌等关键物处理工序,而且可以防止在水处理过程中引入新的污染物,避免传统工艺中臭氧接触杀菌带来的溴酸盐风险,完好保留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如钾、钠、偏硅酸离子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的缺陷,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矿泉水加工方法。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泉水的方法,以生产出口感及品质良好的矿泉水。具体而言,本申请提供了如下项目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项目1.一种矿泉水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水源采集:将来自水源地的泉水进行一次以上过滤,例如经过50μm至200μm的不锈钢筛网过滤后,再经过30μm至100μm的自清洗式过滤器,进入源水缓存罐;

2)水源水输送:将源水缓存罐的水进行杀菌,例如紫外杀菌,优选剂量为60mj/cm2至200mj/cm2,进入源水存罐,输送至加工基地的源水储罐;

3)超滤:对源水储罐的水进行超滤,例如以相对孔径0.01μm至0.05μm进行超滤;

4)过滤除菌:对来自上个步骤的水进行过滤除菌,优选二级过滤除菌,例如,0.3μm至1μm一级除菌过滤,0.1μm至0.3μm二级除菌过滤;

5)回温处理:对来自上个步骤的温度偏低的水进行回温处理,优选回温后水温15℃至30℃;

6)紫外杀菌:对来自上个步骤的水进行紫外杀菌,优选剂量为80mj/cm2至300mj/cm2

7)除菌过滤:对来自上个步骤的水进行过滤除菌,优选二级过滤除菌,例如,0.1μm至0.3μm一级除菌过滤,0.05μm至0.1μm二级除菌过滤;

8)产品罐装:对来自上个步骤的水进行无菌灌装,优选使用pet无菌灌装机进行无菌灌装。

项目2.项目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水源为自涌水源,并且采用各个自涌泉点进行密闭收集到主集水器中避免外来污染的发生。

项目3.项目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灌装机故障或能力低于前处理能力时,将来自步骤7)的水经紫外杀菌,优选剂量为80mj/cm2至300mj/cm2的紫外杀菌后,回流至超滤缓存水罐,超滤缓存水罐中的水可在需要时进入步骤4)。

项目4.项目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9):对无菌灌装的矿泉水进行后包装工序。

项目5.项目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后包装工序包括旋盖及产品的打码、贴标、装箱。

项目6.项目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菌灌装包括用经过处理的内包材进行无菌灌装。

项目7.项目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内包材的处理包括瓶盖制作工序、瓶盖双氧水杀菌工序、瓶盖吹干工序、瓶坯制作工序、瓶坯杀菌工序、吹瓶工序、瓶体杀菌工序。

项目8.通过项目1-7任一项的方法生产的矿泉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纯物理方式的水处理方式,生产过程中未使用任何的加工助剂、添加絮凝剂或杀菌成分,可以有效避免在加工过程中引入新的污染物,保持水体原有的口感和营养成分,水中各项指标均能符合国家标准,且优于国家标准。

本发明使用的水源水为长白山的自涌泉水,经过天然火山岩层过滤,富含各类矿物质,本发明采用物理处理,除去杂质、杀灭微生物,完好的保留了偏硅酸、钾、钠等有益离子。采用过滤和uv杀菌,不添加臭氧及其他杀菌成分,避免原始成分的改变和溴酸盐的形成。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所述的灌装饮用矿泉水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图。工序1-7为水源地取水及处理工序;8-15为灌装前的水处理;17-18为灌装余量回流;19为产品的打码、贴标、装箱等后包装工艺;黑框内为内包材处理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以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所示,一种灌装饮用矿泉水的制备方法,其生产工艺流程为:天然矿泉水依次经水源开采工序1-7进行水源开采,再通过所述超滤工序9及所述两级级精密过滤工步10和11的过滤,经过滤后的水经在线回温步12进行水体回温,再经过工序13进行第一次紫外灭菌,然后经过14和15的两级除菌过滤后经过16工序进行无菌罐装。内包装处理单元,是对瓶坯、瓶盖、瓶进行预杀菌处理。工序17是在灌装机故障或速度低于前处理处理能力时的水体回流设计。

进一步地,所述水源开采工序1-2的具体步骤:取水点为自自涌水源,采用各个自涌泉点进行密闭收集到主集水器中避免外来污染的情况发生;取水口使用封闭设计,安装有排污阀、水井消毒的加药口、空气呼吸器、压力表、止回阀、流量计等,从而保持矿泉水的天然成分;另外水源区域采用三级防护措施,防止蓄意破坏和污染的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水源开采工序3-7的具体步骤:取水后经工序3的50μm至200μm的不锈钢筛网过滤后,再经过工序4的30μm至100μm的自清洗式过滤器除去水中的较大杂质,工序6采用60mj/cm2至200mj/cm2的紫外灯灭菌,降低水源水输送至加工地过程中微生物繁殖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水源过滤工序9的具体步骤:其包括超滤设备,超滤相对孔径0.01μm至0.05μm,除去源水中的物理杂质、有色物质、少数微生物、藻类等。另外,过滤器配备自动正反洗系统,去除已截留下的物质,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水源回温及杀菌工序10-15的具体步骤:其包括进行的水源在线除菌工序10、11、14、15,水源杀菌工序13,水源回温工序12。其中,所述水源在线除菌工序10、11由0.3μm至1μm一级除菌过滤,0.1μm至0.3μm二级除菌过滤组成两级除菌系统,在该条件下可除去大部分微生物。水源回温工序12,能够将5-12℃的水源水回温至15-30℃,避免灌装后的瓶身结露。水源杀菌工序13采用紫外辐照杀菌,剂量为80mj/cm2至300mj/cm2,可对细菌进行全面破坏。工序14、15配置0.1μm至0.3μm一级除菌过滤,0.05μm至0.1μm二级除菌过滤,除去可能残留的微生物及前端工艺的微生物尸体。

进一步地,所述无菌罐装工序16及后包装工序19,其包括吹瓶、无菌罐装、旋盖及产品的打码、贴标、装箱等后包装工序。

进一步地,所述内包材处理单元具体步骤:瓶盖制作工序、瓶盖双氧水杀菌工序、瓶盖吹干工序、瓶坯制作工序、瓶坯杀菌工序、吹瓶工序、瓶体杀菌工序。

进一步地,回流工序17、18的具体步骤:在灌装机故障或能力低于前处理能力时,产品水经过剂量为80mj/cm2至300mj/cm2的紫外杀菌后,提高产品水的微生物安全性,回流至超滤缓存水罐18,水体再利用减少前序处理步骤。

通过上述工序生产的成品水检测结果如下表1和表2:

表1:

表2: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