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渗透墙及生态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3474发布日期:2020-02-14 15:19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渗透墙及生态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渗透墙及生态塘。



背景技术:

景观水处理方法中,常用的方法是异位处理法,所谓异位处理法是指将景观水从水体中引出,经处理后再排回水体,这种方法需额外占用土地,在处理水量大且周边无多余土地可供利用的情况下不宜采用。现有技术中,也可采用常规的原位生态处理法对景观水进行净化。但普通的原位生态处理法仅采用水生植物净化,由于植物对水中氮、磷去除效果有限,当水中氮磷含量较高时,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其有效去除。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渗透墙及生态塘,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一种生态塘渗透墙,包括滤料层、砾石层以及石笼网,所述滤料层的宽度渐变,滤料层的表面附着有一层生物膜,所述砾石层设置在滤料层的外侧且其两侧面为阶梯面,所述石笼网包覆在砾石层外侧,所述滤料层、砾石层和石笼网的上端面上敷设有一层防渗材料层,所述防渗材料层上设有一层用以种植植物的土壤层。

优选的,所述滤料层的宽度尺寸沿其纵轴线从下往上逐渐减小,且其两侧面为阶梯面。

优选的,所述滤料层的厚度为0.7m-3m。

优选的,所述滤料层由若干个沸石滤料组成,所述沸石滤料的粒径为8mm。

优选的,所述砾石层的厚度为0.5m,砾石的粒径为25mm。

优选的,所述土壤层的厚度至少为30cm,土壤层上种植的植物为挺水水生植物、或与所述渗透墙周围景观绿地上的品种相同的植物。

优选的,所述石笼网是由锌-5%铝-混合稀土合金钢丝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

一种生态塘,包括生态塘本体、多个所述的渗透墙,多个渗透墙沿水流方向错位布置在所述生态塘本体的相对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渗透墙的长度为其所处位置的池塘宽度的2/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的生态塘渗透墙能够吸附过滤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溶解态的氮和磷,提高了水质的净化效率。实际使用过程中,在生态塘内错位布置多个渗透墙,使水流折流前进,不但提高了水体与沉水植物之间的接触时间,也能使水体经沉水植物和渗透墙进行双重过滤,提高了水质的净化效率;且渗透墙上种植有植物,可与岸边景观融为一体,不影响景观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渗透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生态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的含义为:1为滤料层,2为砾石层,3为石笼网,4为防渗材料层,5为土壤层,6为渗透墙,7为生态塘本体,8为水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给出一种渗透墙。渗透墙中的滤料层可过滤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溶解态的氮和磷,通过滤料层上附着的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将有机物和氮、磷等降解,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参照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生态塘渗透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生态塘渗透墙包括滤料层1、砾石层2以及石笼网3。

具体地,滤料层1为由若干个沸石滤料堆叠成的宽度渐变的结构,滤料层1的表面覆着有一层生物膜(指微生物),沸石表面具有很多孔洞,微生物可附着在这些孔洞内。当生态塘中的水流经滤料层1时,水中的悬浮颗粒物会被沸石截留,溶解态的氮和磷会吸附在沸石表面的孔洞内,微生物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将有机物和氮、磷降解。本实施例中,所述滤料层1的宽度尺寸从水中至岸边逐渐增加;滤料层1的两侧面可设置为阶梯面;所述滤料层1的厚度为0.7m-3m,滤料层1中沸石滤料的粒径为8mm。

砾石层2设置在滤料层的外侧。砾石层2的上端面与滤料层1的上端面相齐平,或略高于滤料层1的上端面。砾石层2的内侧面形状与滤料层1的侧面形状相匹配,即砾石层2的内侧面与滤料层1的左、右侧面相贴合。砾石层2的左、右侧面(外侧面)为阶梯面,石笼网3包覆在砾石2层外侧。本实施例中,砾石层2的厚度为0.5m,砾石的粒径为25mm;石笼网3是由锌-5%铝-混合稀土合金钢丝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其网孔直径为100mm,其耐腐蚀性是传统纯镀锌的3倍以上,钢丝直径为2mm-4mm,钢丝的抗拉强度不小于380mpa(或38kg/m2)。

滤料层1、砾石层2和石笼网3的上端面上敷设有一层防渗材料层4,具体地,防渗材料层4可选用尼龙土工布,规格为200-250g/m2,主要用于防止土工布上的土壤层流失到下面的滤料层,堵塞滤料。所述防渗材料层4上设有一层用以种植植物的土壤层5。所述土壤层5的厚度至少为30cm,土壤层5上种植有挺水水生植物、或与所述渗透墙周围景观绿地上的品种相同的植物。

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生态塘包括生态塘本体7、多个所述的渗透墙6。多个渗透墙6沿水流方向错位布置在生态塘7的相对侧壁上,所述渗透墙6的宽度为其所处位置的池塘宽度的2/3。

生态塘6内种植沉水植物、养殖水生动物,沉水植物有苦草、马来眼子菜、狐尾藻、小茨藻、大茨藻、金鱼藻、轮叶黑藻等植物,水生动物有底栖动物、滤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等,底栖动物可投放鲢鳙鱼类以及蚌类、螺类等。沉水植物的种植面积为生态塘中水体面积的60%,每种植物的种植量为植物总种植量与植物种植种类的比值。这样,当河道水或地表水从进水口以不大于6m/s的流速流入生态塘后,在渗透墙的引导下折流前进,河道水或地表水可经过沉水植物和渗透墙进行双重过滤。

当水流流过渗透墙时,渗透墙内的滤料层1拦截水中的悬浮颗粒物,溶解态的氮和磷会吸附在滤料层表面,滤料层1表面覆着的生物膜对悬浮颗粒物、溶解态的氮和磷进行降解。同时,种植的沉水植物和水生动物通过自身新陈代谢对水中的悬浮颗粒物、溶解态的氮和磷进行净化处理。

当生态塘中的水流经沉水植物时,水中的悬浮物会被截留在植物上,从而缩短了悬浮物的沉淀时间,使水更澄清,且由于沉水植物的整个植株都浸在水中,其根、茎、叶都能直接从水中获取氮、磷营养,对氮、磷进行降解;植物产生的微量氧气及分泌物可抑制藻类生长,避免水体臭气产生。水中的水生动物可以直接摄取水中的微藻,减少富营养化发生的几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