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式沿河排污口污水快速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1140发布日期:2019-11-25 22:30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埋式沿河排污口污水快速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埋式沿河排污口污水快速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淡水资源的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计,全国各大江河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另一方面,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人均拥有量不足26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且时空分布明显不均。水污染严重局势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我国又将开始进入严重缺水期,而水质污染也将逐渐成为我国城市供水的最大障碍。加强水污染控制是目前也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水环境领域的工作重点。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河道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河道废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此国内外学者做了许多研究。造成河道废水污染问题的常见原因主要有:1)生活污水不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就直接排入河道;2)工业污水直排至河道:一些临河的小型建材加工厂、餐饮店、食品加工厂、洗衣店、小型化工厂、煤场等没有自己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就近将生产废水直接隐蔽的排入城市雨水管网以及河道内,污染河水。3)降雨带来的污染物:降雨初期,大量地表上的污染物随着地表径流汇入雨水管网,进而携带雨水管网内沉积的污染物,最终排入水体,形成对河道的污染。

常见的河道废水治理技术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生态修复法等,但物理法和化学法在应用上存在运行费用高,治标不治本,易引发二次污染等问题。因此研发出一种适合沿河排污口污水快速处理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埋式沿河排污口污水快速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包括中转污水箱、流量临界判断组件、抽水泵、排水泵和污水净化单元。所述中转污水箱的两个相对侧分别开设有污水进口、最终出水口。中转污水箱的最终出水口的下方还开设有溢流出水口。

所述的流量临界判断组件包括阻回板、下限按钮、上限按钮、浮杆和分隔板。所述的下限按钮及上限按钮均为常闭式防水按钮开关。所述的分隔板固定在中转污水箱的中部。分隔板将中转污水箱分隔为分隔板上方的输出腔和分隔板下方的存储腔。分隔板靠近中转污水箱的污水进口的位置开设有入水缺口。入水缺口的边缘处固定有阻回板。

所述浮杆的内端与中转污水箱的内侧壁铰接。下限按钮固定在中转污水箱的内侧壁上,且位于浮杆的内端的下方。上限按钮固定在分隔板的底面。下限按钮及上限按钮均在浮杆的外端的回转轨迹上。

所述的污水净化单元包括电源、抽水泵、回水泵、净化水箱和超滤膜。所述的超滤膜设置在净化水箱内。所述抽水泵的进水口通过水管与存储腔的底部连通,出水口通过水管与净化水箱内腔的顶部连通。回水泵的进水口与超滤膜的出水口连通,出水口通过水管连接至分隔板的上方。所述电源的一个接线端与上限按钮的一个接线端连接,上限按钮的另一个接线端与下限按钮的一个接线端连接。下限按钮的的另一个接线端与抽水泵及回水泵上电机的一个接线端连接。抽水泵及回水泵上电机的另一个接线端与电源的另一个接线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中转污水箱埋设在地下。所述中转污水箱的顶部开设有检修入口。检修入口与窨井的底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中转污水箱的污水进口与进水流道连接,最终出水口及溢流出水口与出水流道连接。出水流道远离中转污水箱的那段倾斜向下设置。进水流道通向被处理污水的源头。出水流道通向受纳水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分隔板位于污水进口与最终出水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阻回板覆盖入水缺口的所有边缘,且顶部高于分隔板的顶面。

进一步地,存储腔内的水位与中转污水箱的溢流出水口下边缘平齐的状态下,浮杆与上限按钮不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超滤膜上过滤孔的孔径为0.22μm。

进一步地,所述的净化水箱内设置有脱氮微生物。脱氮微生物包括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

进一步地,所述净化水箱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浮杆随水位变化而翻转的特点,实现了在水流过大或过小时停止污水处理的功能。水流过小时,处理效率较低,且泵体易吸入空气造成损伤。水流过大时,污水已经被稀释,可以直接排放。

2、本实用新型中的超滤膜不但起到过滤水体中杂质的功能,还能够将脱氮微生物保留在反应池中,避免了脱氮微生物的流失,降低了投加脱氮微生物的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造价低廉,且占地面积小,维护简便,能够在沿河排污口出实现污水的快速处理。

4、本实用新型脱氮微生物对被处理污水进行硝化-反硝化处理,降低了被处理污水的含氮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抽水泵、回水泵、上限按钮、下限按钮及电源的电路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地埋式沿河排污口污水快速处理设备,包括中转污水箱1、流量临界判断组件、抽水泵2、排水泵3和污水净化单元。中转污水箱1埋设在地下。中转污水箱1的顶部开设有检修入口。检修入口与一个窨井11的底端连通。中转污水箱1的两个相对侧分别开设有污水进口、最终出水口。中转污水箱1的最终出水口的下方还开设有溢流出水口。中转污水箱1的污水进口与进水流道12连接,最终出水口及溢流出水口与出水流道13连接。出水流道13远离中转污水箱1的那段倾斜向下设置,进而避免出水流道13回流到中转污水箱1内。进水流道12通向被处理污水的源头(房屋下水管道、工厂排污口)。出水流道13通向受纳水体14(本实施例中为河流)。

流量临界判断组件包括阻回板4、下限按钮5、上限按钮6、浮杆7和分隔板8。下限按钮5及上限按钮6均为常闭式防水按钮开关。分隔板8固定在中转污水箱1的中部,且位于污水进口与最终出水口之间。分隔板8将中转污水箱1分隔为分隔板8上方的输出腔和分隔板8下方的存储腔。分隔板8靠近中转污水箱1的污水进口的位置开设有入水缺口。分隔板8的入水缺口的边缘处固定有阻回板4。阻回板4覆盖入水缺口的所有边缘,且顶部高于分隔板8的顶面。阻回板4用于避免分隔板8上的水体回流到存储腔中。

浮杆7的内端与中转污水箱1的内侧壁铰接。下限按钮5固定在中转污水箱1的内侧壁上,且位于浮杆7的内端的下方。上限按钮6固定在分隔板8的底面。下限按钮5及上限按钮6均在浮杆7的外端的回转轨迹上。存储腔内水位发明变化时,浮杆7在浮力的作用下发生翻转。存储腔内的水位与中转污水箱1的溢流出水口下边缘平齐的状态下,浮杆7与上限按钮6不接触;当存储腔内装满水的状态下,浮杆7按下上限按钮6。

如图1和2所示,污水净化单元包括电源15、抽水泵2、回水泵3、净化水箱9和超滤膜10。超滤膜10设置在净化水箱9内。超滤膜10上过滤孔的孔径为0.22μm。净化水箱9内设置有脱氮微生物。脱氮微生物包括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净化水箱9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抽水泵2的进水口通过水管与存储腔的底部连通,出水口通过水管与净化水箱9内腔的顶部连通。回水泵3的进水口与超滤膜10的出水口连通,出水口通过水管连接至分隔板8的上方。电源15的一个接线端与上限按钮6的一个接线端连接,上限按钮6的另一个接线端与下限按钮5的一个接线端连接。下限按钮5的的另一个接线端与抽水泵2及回水泵3上电机的一个接线端连接。抽水泵2及回水泵3上电机的另一个接线端与电源15的另一个接线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浮杆7与下限按钮5及上限按钮6均不接触时,下限按钮5及上限按钮6均处于闭合状态,抽水泵2及回水泵3均启动,抽水泵2将存储腔内的被处理污水抽入反应水箱中。反应水箱内的脱氮微生物通过生物降解作用,将被处理污水中的氮元素转化为氮气释放。反应水箱中的被处理污水在回水泵3产生的负压的作用下,透过超滤膜10后被抽出至分隔板8上。到达分隔板8的被处理污水已经成为清水,从最终出水口流出。由于被处理污水能够通过超滤膜10上孔径等于0.22μm的过滤孔,而脱氮微生物因尺寸大于0.22μm而无法通过超滤膜10。故本实用新型中的脱氮微生物在起到良好的脱氮效果的同时,不会随被处理污水一同被抽出反应池,进而避免了脱氮微生物的流失。本实用新型中脱氮微生物的利用率远高于现有技术。

当浮杆7与下限按钮5接触时,下限按钮5断开,抽水泵2及回水泵3均停止工作,此时中转水箱中的水量过低,污水处理工作暂停。

当浮杆7与上限按钮6接触时,上限按钮6断开,抽水泵2及回水泵3均停止工作,此时中转水箱中的水量过高,这种情况是暴雨等特殊情况造成。由于本实用新型针对的是生活污水,其污染程度较低,而暴雨时大量的雨水又稀释了污染物,故被处理污水已经符合排除条件,污水处理工作暂停。当进水流道12内的水流量降低时,存储腔内的部分水体会从溢流出水口排出,存储腔的水位下降,使得浮杆7与上限按钮6分离,此时污水处理工作又重新开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