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宰过程中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2233发布日期:2019-11-05 23:15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屠宰过程中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屠宰过程中的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屠宰和肉类加工的过程中,要耗用大量的水,同时又要排出含有血污、油脂、毛、肉屑、畜禽内脏杂物、未消化的食料和粪便等污染物质的废水,废水主要来自于圈栏冲洗、淋洗、屠宰及其它厂房地坪冲洗、烫毛、剖解、副食加工、洗油。

废水中主要含有液、油脂、碎肉、骨渣、毛及粪便等,废水呈褐红色,具有较强的腥臭味。有机悬浮物含量高,易腐败,排入水体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破坏生态系统,污染环境。

但是,现有的市面上还未发现有专门为中小型屠宰场生产的可直接处理毛、渣、粪便、血腥水等污秽浊水的设备,从而使绝大部分的中小型屠宰场把这些污秽浊水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掉,造成了周围环境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屠宰过程中的污水处理装置,能够对污水进行多环节的过滤与处理,得以将污水净化,再排放至环境水中,从而提升其环保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屠宰过程中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屠宰池、干湿分离池、沉降池、除油池、水解酸化池、多级氧化池及消毒池,所述屠宰池的出水口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依次通过干湿分离池、沉降池、除油池、水解酸化池、多级氧化池及消毒池,在通过所述消毒池的出水口后,所述排水管通入自然水源中。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对鱼进行屠宰时,首先将鱼从暂养池中取出,在屠宰池中对鱼进行屠宰与处理,内脏、鱼鳞与血水均落入屠宰池中,在通过排水管依次通过干湿分离池、沉降池、除油池、水解酸化池、多级氧化池及消毒池中进行净化处理,在净化结束后,再将其排入自然水源中,防止了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从而提升了其环保型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屠宰池中设有防坠网,所述防坠网的四角设有吊环,并且在屠宰池的中部的四角分别设有与所述吊环配合的吊钩,在所述屠宰池的顶部设有放置框,所述放置框的顶部设有与屠宰池侧壁顶部配合设置的凸边。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于进行屠宰时,工作人员将鱼从暂养池中取出,首先置于放置框中,工作人员再于屠宰池上方对鱼进行预处理,其所制造的血水、内脏及鱼鳞等均落于屠宰池中,同时在对鱼进行预处理时,防止工作人员发生失误将鱼掉落于屠宰池中,不好取出,并对鱼本身造成污染,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及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干湿分离池中设有栅格板,所述栅格板垂直于干湿分离池的底面,所述干湿分离池的入水口与出水口分别位于栅格板的两侧。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污水从屠宰池中排出后,通过排水管排入干湿分离池中,其污水沿液体流动方向通过栅格板,被栅格板所过滤,将鱼鳞、内脏碎块等大块杂物,阻挡于栅格板位于入水口一侧,防止其向后流动的过程中造成管道的堵塞,从而提升其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干湿分离池的未设有入水口与出水口的两侧壁内侧均设有垂直于地面的卡槽,所述卡槽与栅格板的两侧边配合设置,在栅格板顶壁的两端设有第一卡勾,在所述卡槽的侧边设有与第一卡勾配合的第一锁紧件。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栅格板对污水的处理过程中,其网格所在位置,与板的缝隙处会积累大量的杂质与渣滓,因此每隔一定时间将栅格板顶部的第一锁紧件与第一卡勾断开连接,打开卡槽对栅格板锁紧,将栅格板从卡槽中取出,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清理,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降池的出水口位于其池体顶部,并且在所述沉降池的底部设有杂质清理装置,所述杂质清理装置包括在沉降池的池体底部设有的推拉装置及在池体平行于未设有入水口及出水口的侧壁底部设有的开合装置,所述推拉装置包括垂直于设有入水口的沉降池的池体侧壁的推拉板、在所述推拉板顶壁的设有向上延伸的推拉杆及在所述推拉杆靠近池体顶部的一端设有平行于池体底壁的手握杆,所述推拉板的侧边与沉降池的池体内壁抵接设置,所述手握杆垂直于推拉杆且朝向远离池体的方向延伸。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污水从干湿分离池中通过排水管排入沉降池后,在沉降池中进行沉淀,污水中所含有的残渣与泥沙等在一定时间内沉积于池体底部,同时在沉积一段时间并且水位达到出水口位置时,通过出水口将污水排出,当其内部沉积了大量的杂质时,工作人员握紧手握杆将其向推动至远离开合装置的一侧再通过推拉杆带动推拉板向开合装置运动,将杂质推动至其侧壁内侧,再通过开合装置对其进行清理,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合装置包括在所述沉降池的池体侧壁底部设有的与池体侧壁铰接的闭合板,所述闭合板的一个侧边与池体设有入水口的侧壁铰接,所述闭合板远离铰接的一端设有第二卡勾,在池体设有出水口的侧边设有与第二卡勾配合的第二锁紧件。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沉降池底部所沉积的杂质通过推拉板推送至池体侧壁后,将第二锁紧件与第二卡勾断开连接,将闭合版打开,将累积于闭合板位置的杂质取出,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再将闭合板关闭,将第二锁紧件与第二卡勾连接,将闭合板锁紧,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除油池的顶部设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连接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远离除油池的一侧设有储油箱。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除油池的顶部开设的出油口,并且在出油口上连接有出油管,在出油管远离除油池的一侧装设有储油箱,能够在污水通入除油池中后,其油脂漂浮于水面,并且在水位上升至出油口位置后,通过出油管排出并且收集于储油箱中,从而提升其环保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多个池体之间连接的所述排水管上均设有止水阀。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多个池体之间连接的排水管上均安装的止水阀,在不同步骤的池体中水位过多,或过少时,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调节,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工作人员对鱼进行屠宰时,首先将鱼从暂养池中取出,在屠宰池中对鱼进行屠宰与处理,内脏、鱼鳞与血水均落入屠宰持重,在通过排水管依次通过干湿分离池、沉降池、除油池、水解酸化池、多级氧化池及消毒池中进行净化处理,在净化结束后,再将其排入自然水源中,防止了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从而提升了其环保型性;

2.在栅格板对污水的处理过程中,其网格所在位置,与板的缝隙处会积累大量的杂质与渣滓,因此每隔一定时间将栅格板顶部的第一锁紧件与第一卡勾断开连接,打开卡槽对栅格板锁紧,将栅格板从卡槽中取出,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清理,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

3.当污水从干湿分离池中通过排水管排入沉降池后,在沉降池中进行沉淀,污水中所含有的残渣与泥沙等在一定时间内沉积于池体底部,同时在沉积一段时间并且水位达到出水口位置时,通过出水口将污水排出,当其内部沉积了大量的杂质时,工作人员握紧手握杆将其向推动至远离开合装置的一侧再通过推拉杆带动推拉板向开合装置运动,将杂质推动至其侧壁内侧,再通过开合装置对其进行清理,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屠宰过程中的污水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屠宰过程中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干湿分离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屠宰过程中的污水处理装置的沉降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屠宰池;11、防坠网;111、吊环;12、吊钩;13、放置框;131、凸边;2、干湿分离池;21、栅格板;211、第一卡勾;22、卡槽;221、第一锁紧件;3、沉降池;31、杂质清理装置;32、推拉装置;321、推拉板;322、推拉杆;323、手握杆;33、开合装置;331、闭合板;332、第二卡勾;333、第二锁紧件;4、除油池;41、出油口;42、出油管;43、储油箱;5、水解酸化池;6、多级氧化池;7、消毒池;8、排水管;81、止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屠宰过程中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屠宰池1、干湿分离池2、沉降池3、除油池4、水解酸化池5、多级氧化池6及消毒池7,屠宰池1的出水口设置有排水管8,排水管8依次通过干湿分离池2、沉降池3、除油池4、水解酸化池5、多级氧化池6及消毒池7,在通过消毒池7的出水口后,排水管8通入自然水源中,在屠宰池1中装设有防坠网11,防坠网11的四角安装有吊环111,并且在屠宰池1的中部的四角分别安装有与吊环111配合的吊钩12,在屠宰池1的顶部装设有放置框13,放置框13的顶部设置有与屠宰池1侧壁顶部配合设置的凸边131,在干湿分离池2中装设有栅格板21,栅格板21垂直于干湿分离池2的底面,干湿分离池2的入水口与出水口分别位于栅格板21的两侧,在除油池4的顶部开设有出油口41,出油口41连接有出油管42,出油管42远离除油池4的一侧设置有储油箱43,在多个池体之间连接的排水管8上均安装有止水阀81;在需要对于进行屠宰时,工作人员将鱼从暂养池中取出,首先置于放置框13中,工作人员再于屠宰池1上方对鱼进行预处理,其所制造的血水、内脏及鱼鳞等均落于屠宰池1中,同时在对鱼进行预处理时,防止工作人员发生失误将鱼掉落于屠宰池1中,不好取出,并对鱼本身造成污染,当污水从屠宰池1中排出后,通过排水管8排入干湿分离池2中,其污水沿液体流动方向通过栅格板21,被栅格板21所过滤,将鱼鳞、内脏碎块等大块杂物,阻挡于栅格板21位于入水口一侧,防止其向后流动的过程中造成管道的堵塞,污水再通过排水管8依次通过沉降池3、除油池4,污水通入除油池4中后,其油脂漂浮于水面,并且在水位上升至出油口41位置后,通过出油管42排出并且收集于储油箱43中,污水再通过排水管8依次通入水解酸化池5、多级氧化池6及消毒池7中进行净化处理,在净化结束后,再将其排入自然水源中,防止了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在多个池体之间连接的排水管8上均安装的止水阀81,在不同步骤的池体中水位过多,或过少时,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调节。

在栅格板21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其网格位置与缝隙处容易积累大量的杂质,影响其过滤与筛分效率,因此,如图2所示,在干湿分离池2的未开设有入水口与出水口的两侧壁内侧均设置有垂直于地面的卡槽22,卡槽22与栅格板21的两侧边配合设置,在栅格板21顶壁的两端安装有第一卡勾211,在卡槽22的侧边安装有与第一卡勾211配合的第一锁紧件221;在栅格板21对污水的处理过程中,其网格所在位置,与板的缝隙处会积累大量的杂质与渣滓,因此每隔一定时间将栅格板21顶部的第一锁紧件221与第一卡勾211断开连接,打开卡槽22对栅格板21锁紧,将栅格板21从卡槽22中取出,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清理。

由于污水通入沉降池3中后,当其杂质在池体中发生沉积,大量杂质累计与池体底部时,会对水质造成影响,因此,如图3所示,沉降池3的出水口位于其池体顶部,并且在沉降池3的底部设置有杂质清理装置31,杂质清理装置31包括在沉降池3的池体底部设置有的推拉装置32及在池体平行于推拉板321的侧壁底部设置有的开合装置33,推拉装置32包括垂直于装设有入水口的沉降池3的池体侧壁的推拉板321、在推拉板321顶壁的安装有向上延伸的推拉杆322及在推拉杆322靠近池体顶部的一端安装有平行于池体底壁的手握杆323,推拉板321的侧边与沉降池3的池体内壁抵接设置,手握杆323垂直于推拉杆322且朝向远离池体的方向延伸,开合装置33包括在沉降池3的池体侧壁底部装设的与池体侧壁铰接的闭合板331,闭合板331的一个侧边与池体开设有入水口的侧壁铰接,闭合板331远离铰接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卡勾332,在池体开设有出水口的侧边安装有与第二卡勾332配合的第二锁紧件333;当污水从干湿分离池2中通过排水管8排入沉降池3后,在沉降池3中进行沉淀,污水中所含有的残渣与泥沙等在一定时间内沉积于池体底部,同时在沉积一段时间并且水位达到出水口位置时,通过出水口将污水排出,当其内部沉积了大量的杂质时,工作人员握紧手握杆323将其向推动至远离开合装置33的一侧再通过推拉杆322带动推拉板321向开合装置33运动,将杂质推动至其侧壁内侧,在将沉降池3底部所沉积的杂质通过推拉板321推送至池体侧壁后,将第二锁紧件333与第二卡勾332断开连接,将闭合版打开,将累积于闭合板331位置的杂质取出,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再将闭合板331关闭,将第二锁紧件333与第二卡勾332连接,将闭合板331锁紧。

工作过程(原理):在需要对于进行屠宰时,工作人员将鱼从暂养池中取出,首先置于放置框13中,工作人员再于屠宰池1上方对鱼进行预处理,其所制造的血水、内脏及鱼鳞等均落于屠宰池1中,同时在对鱼进行预处理时,防止工作人员发生失误将鱼掉落于屠宰池1中,不好取出,并对鱼本身造成污染,当污水从屠宰池1中排出后,通过排水管8排入干湿分离池2中,其污水沿液体流动方向通过栅格板21,被栅格板21所过滤,将鱼鳞、内脏碎块等大块杂物,阻挡于栅格板21位于入水口一侧,防止其向后流动的过程中造成管道的堵塞,在栅格板21对污水的处理过程中,其网格所在位置,与板的缝隙处会积累大量的杂质与渣滓,因此每隔一定时间将栅格板21顶部的第一锁紧件221与第一卡勾211断开连接,打开卡槽22对栅格板21锁紧,将栅格板21从卡槽22中取出,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清理,污水再通过排水管8依次通过沉降池3、除油池4,当污水从干湿分离池2中通过排水管8排入沉降池3后,在沉降池3中进行沉淀,污水中所含有的残渣与泥沙等在一定时间内沉积于池体底部,同时在沉积一段时间并且水位达到出水口位置时,通过出水口将污水排出,当其内部沉积了大量的杂质时,工作人员握紧手握杆323将其向推动至远离开合装置33的一侧再通过推拉杆322带动推拉板321向开合装置33运动,将杂质推动至其侧壁内侧,在将沉降池3底部所沉积的杂质通过推拉板321推送至池体侧壁后,将第二锁紧件333与第二卡勾332断开连接,将闭合版打开,将累积于闭合板331位置的杂质取出,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再将闭合板331关闭,将第二锁紧件333与第二卡勾332连接,将闭合板331锁紧,污水通入除油池4中后,其油脂漂浮于水面,并且在水位上升至出油口41位置后,通过出油管42排出并且收集于储油箱43中,污水再通过排水管8依次通入水解酸化池5、多级氧化池6及消毒池7中进行净化处理,在多个池体之间连接的排水管8上均安装的止水阀81,在不同步骤的池体中水位过多,或过少时,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调节,在净化结束后,再将其排入自然水源中,防止了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