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碱性水淡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5202发布日期:2019-11-27 18:17阅读:8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碱性水淡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碱性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碱性水淡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饮用水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地表土壤存在盐渍化现象的地区,其地下水,甚至由地表径流汇集的坑塘、洼淀积水大都是咸水,无法直接作为饮用水,甚至不能用于灌溉作物,长时间的喝这样的水,会对人体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专利2016214537717(授权公告号:cn206318818u,授权公告日:2017.07.11),公开了一种微咸水淡化装置,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该装置的结构设置复杂,需要多种设备组合成水处理线,才能对碱性水进行处理,设备数量偏多,设备占地面积较广,厂房土地投资成本偏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碱性水淡化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碱性水淡化处理装置,包括塔体,塔体的底端边缘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腿,塔体的内腔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设在第二隔板的下方,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把塔体的内腔自上而下依次分隔成蒸馏腔、过滤腔和沉淀腔,沉淀腔的一侧贯通连接进水管,沉淀腔的顶端通过负压管贯通连接过滤腔,过滤腔上安装有水泵,过滤腔的顶端通过连通管贯通连接蒸馏腔,蒸馏腔的顶端贯通连接出水管。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碱性水淡化处理装置的使用效果,沉淀腔内设有隔离斗,隔离斗设在进水管的下方。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碱性水淡化处理装置的使用效果,沉淀腔的底端贯通连接排污管,沉淀腔的底壁设有与排污管相配合的导流斗,排污管的底端套设有密封盖。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碱性水淡化处理装置的使用效果,过滤腔内设有活性炭层和陶瓷膜层,活性炭层和陶瓷膜层均设在水泵的上方,活性炭层设在陶瓷膜层的下方。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碱性水淡化处理装置的使用效果,蒸馏腔内设有电热网,电热网是圆环结构,电热网套设在连通管的外侧,电热网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在第二隔板的顶端。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碱性水淡化处理装置的使用效果,沉淀腔的一侧端通过转接管分别贯通连接过滤腔和蒸馏腔,转接管靠近沉淀腔的一端设在隔离斗的下方,转接管上设有分别与过滤腔相配的第一控制阀以及与蒸馏腔相配合的第二控制阀。

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碱性水淡化处理装置的使用效果,塔体的底端边缘均匀的设有三个支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塔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沉淀腔、过滤腔和蒸馏腔,实现对碱性水的沉淀、过滤和蒸馏处理,从而获得淡水,整个水处理过程集合在塔体内,且属于垂直方向设置,使得整个装置的土地占有面积大幅减少,对厂房面积要求大幅下降,从而降低土地投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碱性水淡化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碱性水淡化处理装置的电热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碱性水淡化处理装置的隔离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塔体,2-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4-沉淀腔,5-过滤腔,6-蒸馏腔,7-排污管,8-密封盖,9-支腿,10-导流斗,11-隔离斗,12-进水管,13-负压管,14-水泵,15-转接管,16-第一控制阀,161-第二控制阀,17-活性炭层,18-陶瓷膜层,19-连通管,20-电热网,21-支撑杆,22-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一种碱性水淡化处理装置,包括塔体1,所述塔体1的内腔设有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所述第一隔板2设在第二隔板3的下方,所述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把塔体1的内腔自上而下依次分隔成蒸馏腔6、过滤腔5和沉淀腔4,所述沉淀腔4的一侧贯通连接进水管12,沉淀腔4的顶端通过负压管13贯通连接过滤腔5,所述过滤腔5上安装有水泵14,过滤腔5的顶端通过连通管19贯通连接蒸馏腔6,所述蒸馏腔6的顶端贯通连接出水管22,所述塔体1的底端边缘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腿9,塔体1通过支腿9矗立在地面,碱性水通过进水管12进入塔体1内内的沉淀腔4进行沉淀,沉淀后的碱性水在水泵14的作用下,沿着负压管13进入过滤腔5内,在过滤腔5内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直接通过连通管19进入蒸馏腔6内进行蒸馏,蒸馏后产生的淡水通过出水管22排出;整个水处理过程集合在塔体1内,且属于垂直方向设置,使得整个装置的土地占有面积大幅减少,对厂房面积要求大幅下降,从而降低土地投资成本。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的进一步阐述,所述沉淀腔4内设有隔离斗11,所述隔离斗11设在进水管12的下方,沉淀腔4内沉淀的固体颗粒物通过隔离斗11流入沉淀腔4的底部,且不受进水管12的影响,保证碱性水通过进水管12正常的补入沉淀腔4内。

所述沉淀腔4的底端贯通连接排污管7,沉淀腔4的底壁设有与排污管7相配合的导流斗10,所述排污管7的底端套设有密封盖8,沉淀腔4内沉淀的固体颗粒物,在导流斗10的作用下进入排污管7,最后排出,可以定期的清理沉淀腔4,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所述过滤腔5内设有活性炭层17和陶瓷膜层18,所述活性炭层17和陶瓷膜层18均设在水泵14的上方,活性炭层17设在陶瓷膜层18的下方,通过活性炭层17和陶瓷膜层18对沉淀后的碱性水进行双层过滤,进一步取出碱性水中的杂质。

所述蒸馏腔6内设有电热网20,所述电热网20是圆环结构,电热网20套设在连通管19的外侧,电热网20通过支撑杆21固定连接在第二隔板3的顶端,通过电热网20对水进行加热蒸馏,产生淡水。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的进一步阐述,所述沉淀腔4的一侧端通过转接管15分别贯通连接过滤腔5和蒸馏腔6,所述转接管15靠近沉淀腔4的一端设在隔离斗11的下方,转接管15上设有分别与过滤腔5相配的第一控制阀16以及与蒸馏腔6相配合的第二控制阀161,打开第一控制阀16和和第二控制阀161,可以排放过滤腔5和蒸馏腔6内沉淀的碱性水,便于对设备进行清洗,保证过滤腔5和蒸馏腔6的正常运作。

实施例1-3的工作原理,塔体1通过支腿9矗立在地面,碱性水通过进水管12进入塔体1内的沉淀腔4进行沉淀,沉淀后的固体颗粒物在隔离斗11的作用下,沉淀在塔体1的内腔底部,沉淀后的碱性水在水泵14的作用下,沿着负压管13进入过滤腔5内,在过滤腔5内经活性炭层17和陶瓷膜层18进行过滤,进一步去除碱性水中的杂质,过滤后的水直接通过连通管19进入蒸馏腔6内,并在电热网20的作用下进行蒸馏,蒸馏后产生的淡水通过出水管22排出;蒸馏后,过滤腔5和蒸馏腔6内残留的碱性水通过转接管15排入沉淀腔4内,最后通过排污管7排出,实现对塔体1进行清理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整个水处理过程集合在塔体1内,且属于垂直方向设置,使得整个装置的土地占有面积大幅减少,对厂房面积要求大幅下降,从而降低土地投资成本。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