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石膏回水再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4143发布日期:2020-02-18 13:46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磷石膏回水再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磷石膏回水的中和和利用,具体涉及一种磷石膏回水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在的磷肥化工生产企业中,无论是磷矿浮选,还是磷酸生产过程中,都有大量的渣矿和磷石膏产出,传统方法处理这些渣矿和磷石膏的时候采取干排干堆的方式,同时对渣矿和磷石膏进行过滤、压滤等,除去水份后再进行堆放;而这些过滤后的水中,含有较多的磷、氨氮,cod、磷、铅等众多有害物质不能直接排放,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传统的堆积方式直接堆放在空地上,占地面积大且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底部的积水也不易排出。

并且由于处理的过程复杂,或是暂时没有现成的处理装置,只得将这些磷石膏回水输送到生产厂区进行再利用。磷石膏回水的化学成份通常并不稳定并呈酸性,直接将其运用到磨矿和浮选生产中会对设备造成腐蚀,而回水酸性过强时,会发生矿浆变黑的情况。所以加入磨矿生产中的回水必须先中和;而加入到浮选生产中的回水,必须控制其加入量,使其调节矿浆的ph值在4.6~5.2之间,才有利于浮选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调控磷石膏回水再利用的系统,特别是利用堆场回收矿渣内的回水,再将回水导入在线中和装置调节回水的ph值,最后将回水引入球磨机的系统。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磷石膏回水再利用系统,其关键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堆场、在线中和装置、球磨机和酸化槽;

所述堆场通过管道与所述在线中和装置连接,所述在线中和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球磨机连接,所述球磨机通过管道与所述酸化槽连接。

采取以上技术方案的效果是:从所述堆场引入回水,与添加剂在所述在线中和装置内进行中和反应,反应充分后输送到所述球磨机,所述球磨机生产的矿浆输送到所述酸化槽内进行调节ph值。

所述堆场通过管道与所述酸化槽连接,所述堆场与所述酸化槽之间的管道上设有一号流量阀;

所述堆场与所述在线中和装置之间的管道上设有二号流量阀,所述在线中和装置上设有氨水进料管,所述氨水进料管上设有三号流量阀,所述在线中和装置上设有一号ph计;

所述球磨机与所述酸化槽之间设有四号流量阀,所述球磨机上设有电机,所述酸化槽上设有二号ph计。

所述在线中和装置包括中和筒本体、夹套进液装置、锥形布水器、螺旋布水片和布水板;

所述中和筒本体为圆筒状,所述中和筒本体竖向设置,所述夹套进液装置设置在所述中和筒本体的上端,所述夹套进液装置与所述中和筒本体的上端边缘连接;

所述夹套进液装置、所述锥形布水器、所述螺旋布水片和所述布水板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锥形布水器、所述螺旋布水片和所述布水板均位于所述中和筒本体内,所述锥形布水器、所述螺旋布水片和所述布水板均固定于所述中和筒本体的内壁上;

所述布水板上贯穿有多个排水孔。

所述夹套进液装置包括酸液管、碱液管和封顶盖板,所述封顶盖板水平设置,所述封顶盖板的边缘与所述中和筒本体的上端边缘连接,所述碱液管垂直穿过所述封顶盖板,所述酸液管竖向穿设在所述碱液管内,所述碱液管的管径大于所述酸液管的管径,所述酸液管和所述碱液管的下端均位于所述中和筒本体内,所述酸液管和所述碱液管的下端分别与所述中和筒本体的内部接通,所述酸液管和所述碱液管的上端位于所述中和筒本体外,所述碱液管的上端边缘内缩并与所述酸液管的外壁连接,所述碱液管的外壁上连接有碱液接管,所述碱液接管接通所述碱液管,所述碱液接管位于所述封顶盖板的上方,所述酸液管通过管道接通所述堆场;

所述堆场通过管道与所述酸液管的上端接通,所述氨水进料管与所述碱液接管接通。

所述锥形布水器的顶端向上,所述锥形布水器下端边缘固定设有三个横向支杆,任意一个所述横向支杆与另外两个所述横向支杆之间的夹角相同,所述横向支杆水平设置,所述横向支杆的外端与所述中和筒本体的内壁焊接,所述横向支杆的内端与所述锥形布水器的下边缘焊接;

所述螺旋布水片为螺旋结构,所述螺旋布水片竖向设置,所述螺旋布水片的外圈边缘与所述中和筒本体的内壁焊接。

所述布水板水平设置,所述布水板的边缘与所述中和筒本体的内壁焊接;

所述中和筒本体的下端设有锥形聚水斗,所述锥形聚水斗位于所述布水板的正下方,所述锥形聚水斗小口端向下,所述锥形聚水斗的大口端边缘与所述中和筒本体的下边缘焊接;

所述锥形聚水斗外壁上设有所述一号ph计,所述一号ph计的检测端口贯穿锥形聚水斗的外壁,所述检测端口伸入所述锥形聚水斗,所述锥形聚水斗的小口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球磨机连接;

所述螺旋布水片的内圈半径小于所述锥形布水器的半径。

所述堆场包括堆放平台、滤水箱和回水池;

所述堆放平台上表面水平设置,所述滤水箱设置在所述堆放平台的上表面,所述回水池位于所述堆放平台的任意一侧;

所述堆放平台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一条引水渠,所述引水渠与所述回水池接通,所述引水渠将所述堆放平台的上表面划分为多个堆积区域,所述堆积区域与所述引水渠交错设置,所述堆积区域内设有所述滤水箱。

所述引水渠的底面倾斜设置,所述引水渠的下端从所述堆放平台的侧面穿出,所述引水渠的下端位于所述回水池的上方;

所述引水渠为至少两条时,所有所述引水渠相互平行,所述引水渠与所述堆积区域交错设置;

所述回水池内设有溢流隔墙,所述溢流隔墙竖向设置,所述溢流隔墙将所述回水池分隔成蓄水区和沉淀区,所述引水渠的下端位于所述沉淀区的上方,所述溢流隔墙的两个竖向边缘和下边缘分别与所述回水池的内壁贴合,所述溢流隔墙的上边缘低于所述回水池的上边缘;

所述蓄水区通过管道与所述酸液管的上端接通,所述蓄水区通过管道与所述酸化槽连接。

所述滤水箱包括堆箱本体、支撑柱、固定底座和过滤板;

所述堆箱本体呈正方体形状,所述堆箱本体上下开口,所述堆箱本体的四个竖向边缘分别设有所述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分别设有所述固定底座;

所述堆箱本体的底部设有所述过滤板,所述过滤板水平设置,所述过滤板的边缘与所述堆箱本体的内壁连接,所述过滤板上贯穿有多个透水孔;

所述支撑柱的上端高于所述堆箱本体的箱壁上边缘。

所有所述固定底座的底部均设有定位孔;

所述支撑柱的顶端与所述定位孔相互匹配;

所述过滤板的下方设有引水板,所述引水板倾斜设置,所述引水板的上边缘和两个斜边均与所述堆箱本体的内壁连接,与所述引水板下边缘对应的所述堆箱本体的内壁处设有引水开口,所述引水板的下边缘从所述引水开口处伸出;

所述堆积区域上表面设有多组定位凸块,所述定位凸块与所述定位孔相互匹配;

所述引水板的下边缘向下弯曲形成导水翻边;

所述堆箱本体的外壁上设有卡条,所述卡条横向设置,所述卡条位于所述引水开口正上方,所述卡条两端分别与所述堆箱本体的外壁连接,所述卡条与所述堆箱本体的外壁之间形成安装插口;

所述安装插口之间设有过滤隔板,所述过滤隔板的下边缘与所述引水板的上表面贴合,所述过滤隔板与所述堆箱本体的外壁贴合,所述过滤隔板可上下滑动。

有益效果:从堆场内收集出的酸性回水通过水泵引入在线中和装置内,依次通过锥形布水器、螺旋布水片和布水板进行三级混合反应,再通过锥形聚水斗排出,从而调节溶液的ph值,使回水可以加入到球磨机内参与生产过程,也可以直接利用酸性回水对矿浆的ph进行调节,充分利用回水且能减少利用其他酸性物质来进行调节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磷石膏回水再利用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在线中和装置22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a-a;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b-b;

图6为堆场21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堆场21的俯视图;

图8为滤水箱47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仰视图;

图10为图8的俯视图;

图11为图10的剖视图c-c;

图12为图11的局部放大图x。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到图12所示,一种磷石膏回水再利用系统,包括中和筒本体1、夹套进液装置2、进水管3、进料管4、进料接口5、锥形布水器6、横向支架6a、螺旋布水片7、布水板8、锥形聚水斗9、封顶盖板10、排水孔11、堆场21、在线中和装置22、球磨机23、酸化槽24、一号流量阀25、一号ph计26、二号流量阀31、三号流量阀30、四号流量阀32、二号ph计33、电机27、氨水进料管28、回水池44、溢流隔墙45、堆放平台46、滤水箱47、堆箱本体34、支撑柱35、固定底座36、定位孔37、过滤板38、透水孔39、引水板40、定位凸块41、引水渠48、过滤隔板43和卡条42,其中:

所述堆场21、所述在线中和装置22、所述球磨机23和所述酸化槽24依次设置;

所述堆场21通过管道与所述在线中和装置22连接,所述在线中和装置22通过管道与所述球磨机23连接,所述球磨机23通过管道与所述酸化槽24连接。

具体的:

所述堆场21通过管道与所述酸化槽24连接,所述堆场21与所述酸化槽24之间的管道上设有一号流量阀25;

所述堆场21与所述在线中和装置22之间的管道上设有二号流量阀31,所述在线中和装置22上设有氨水进料管28,所述氨水进料管28上设有三号流量阀30,所述在线中和装置22上设有一号ph计26;

所述球磨机23与所述酸化槽24之间设有四号流量阀32,所述球磨机23上设有电机27,所述酸化槽24上设有二号ph计33。

所述在线中和装置22包括中和筒本体1、夹套进液装置2、锥形布水器6、螺旋布水片7和布水板8;

所述中和筒本体1为圆筒状,所述中和筒本体1竖向设置,所述夹套进液装置2设置在所述中和筒本体1的上端,所述夹套进液装置2与所述中和筒本体1的上端边缘连接;

所述夹套进液装置2、所述锥形布水器6、所述螺旋布水片7和所述布水板8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锥形布水器6、所述螺旋布水片7和所述布水板8均位于所述中和筒本体1内,所述锥形布水器6、所述螺旋布水片7和所述布水板8均固定于所述中和筒本体1的内壁上;

所述布水板8上贯穿有多个排水孔11。

所述夹套进液装置2包括酸液管3、碱液管4和封顶盖板10,所述封顶盖板10水平设置,所述封顶盖板10的边缘与所述中和筒本体1的上端边缘连接,所述碱液管4垂直穿过所述封顶盖板10,所述酸液管3竖向穿设在所述碱液管4内,所述碱液管4的管径大于所述酸液管3的管径,所述酸液管3和所述碱液管4的下端均位于所述中和筒本体1内,所述酸液管3和所述碱液管4的下端分别与所述中和筒本体1的内部接通,所述酸液管3和所述碱液管4的上端位于所述中和筒本体1外,所述碱液管4的上端边缘内缩并与所述酸液管3的外壁连接,所述碱液管4的外壁上连接有碱液接管5,所述碱液接管5接通所述碱液管4,所述碱液接管5位于所述封顶盖板10的上方,所述酸液管3通过管道接通所述堆场21;

所述堆场21通过管道与所述酸液管3的上端接通,所述氨水进料管28与所述碱液接管5接通。

所述锥形布水器6的顶端向上,所述锥形布水器6下端边缘固定设有三个横向支杆6a,任意一个所述横向支杆6a与另外两个所述横向支杆6a之间的夹角相同,所述横向支杆6a水平设置,所述横向支杆6a的外端与所述中和筒本体1的内壁焊接,所述横向支杆6a的内端与所述锥形布水器6的下边缘焊接;

所述螺旋布水片7为螺旋结构,所述螺旋布水片7竖向设置,所述螺旋布水片7的外圈边缘与所述中和筒本体1的内壁焊接。

所述布水板8水平设置,所述布水板8的边缘与所述中和筒本体1的内壁焊接;

所述中和筒本体1的下端设有锥形聚水斗9,所述锥形聚水斗9位于所述布水板8的正下方,所述锥形聚水斗9小口端向下,所述锥形聚水斗9的大口端边缘与所述中和筒本体1的下边缘焊接;

所述锥形聚水斗9外壁上设有所述一号ph计26,所述一号ph计26的检测端口贯穿锥形聚水斗9的外壁,所述检测端口伸入所述锥形聚水斗9,所述锥形聚水斗9的小口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球磨机23连接;

所述螺旋布水片7的内圈半径小于所述锥形布水器6的半径。

所述堆场21包括堆放平台46、滤水箱47和回水池44;

所述堆放平台46上表面水平设置,所述滤水箱47设置在所述堆放平台46的上表面,所述回水池44位于所述堆放平台46的任意一侧;

所述堆放平台46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一条引水渠48,所述引水渠48与所述回水池44接通,所述引水渠48将所述堆放平台46的上表面划分为多个堆积区域,所述堆积区域与所述引水渠48交错设置,所述堆积区域内设有所述滤水箱47。

所述引水渠48的底面倾斜设置,所述引水渠48的下端从所述堆放平台46的侧面穿出,所述引水渠48的下端位于所述回水池44的上方;

所述引水渠48为至少两条时,所有所述引水渠48相互平行,所述引水渠48与所述堆积区域交错设置;

所述回水池44内设有溢流隔墙45,所述溢流隔墙(45)竖向设置,所述溢流隔墙45将所述回水池44分隔成蓄水区和沉淀区,所述引水渠48的下端位于所述沉淀区的上方,所述溢流隔墙45的两个竖向边缘和下边缘分别与所述回水池44的内壁贴合,所述溢流隔墙45的上边缘低于所述回水池44的上边缘;

所述蓄水区通过管道与所述酸液管3的上端接通,所述蓄水区通过管道与所述酸化槽24连接;所述蓄水区与所述酸液管3之间的管道上设有一号水泵,所述蓄水区与所述酸化槽24之间的管道上设有二号水泵。

所述滤水箱47包括堆箱本体34、支撑柱35、固定底座36和过滤板38;

所述堆箱本体34呈正方体形状,所述堆箱本体34上下开口,所述堆箱本体34的四个竖向边缘分别设有所述支撑柱35,所述支撑柱35的下端分别设有所述固定底座36;

所述堆箱本体34的底部设有所述过滤板38,所述过滤板38水平设置,所述过滤板38的边缘与所述堆箱本体34的内壁连接,所述过滤板38上贯穿有多个透水孔39;

所述支撑柱35的上端高于所述堆箱本体34的箱壁上边缘。

所有所述固定底座36的底部均设有定位孔37;

所述支撑柱35的顶端与所述定位孔37相互匹配;

所述过滤板38的下方设有引水板40,所述引水板40倾斜设置,所述引水板40的上边缘和两个斜边均与所述堆箱本体34的内壁连接,与所述引水板40下边缘对应的所述堆箱本体34的内壁处设有引水开口,所述引水板40的下边缘从所述引水开口处伸出;

所述堆积区域上表面设有多组定位凸块41,所述定位凸块41与所述定位孔37相互匹配;

所述引水板40的下边缘向下弯曲形成导水翻边;

所述堆箱本体34的外壁上设有卡条42,所述卡条42横向设置,所述卡条42位于所述引水开口正上方,所述卡条42两端分别与所述堆箱本体34的外壁连接,所述卡条42与所述堆箱本体34的外壁之间形成安装插口;

所述安装插口之间设有过滤隔板43,所述过滤隔板43的下边缘与所述引水板40的上表面贴合,所述过滤隔板43与所述堆箱本体34的外壁贴合,所述过滤隔板43可上下滑动。

所述过滤隔板43包括隔板本体和竖向齿条,所述隔板本体的下边缘均匀设有多个所述竖向齿条,所有所述竖向齿条相互平行。

所述堆场21内的回水为主料,氨水为辅料,以三号流量阀30配比控制加入氨水的量,在所述在线中和装置22内进行中和;

所述一号ph计26分析输送到所述球磨机23的给水ph是否为7左右,当所述球磨机生产的矿浆出来时,输送到所述酸化槽24内调节ph值,在所述酸化槽内,矿浆为主料,回水为辅料,先通过所述四号流量阀32控制的矿浆作为基准,来配比控制所述一号流量阀25控制加入回水的量,对矿浆进行ph值的调节,使其ph值为4.6~5.2范围内,由所述二号ph计33进行检测。

当所述堆积区域内安置第一层所述滤水箱47的时候,所述滤水箱47底部的四个所述定位孔37分别对应所述定位凸块41,所述滤水箱47通过所述定位孔37和所述定位凸块41相互匹配固定;

当在所述堆积区域内安置第二层所述滤水箱47的时候,第二层的所述滤水箱47设置在第一层的所述滤水箱47的正上方,第二层的所述滤水箱47底部的四个所述定位孔37分别对应第一层的所述滤水箱47的四个所述支撑柱35的上端,第二层的所述滤水箱47通过自身底部的所述定位孔37和第一层所述滤水箱47的所述支撑柱35相互配合固定。

所述沉淀区的底面呈漏斗形,所述沉淀区内设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泵用于排出所述沉淀区内淤积物。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