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膜一体化净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3261发布日期:2020-01-21 23:10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陶瓷膜一体化净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陶瓷膜一体化净水设备,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农村泉水、井水基本上不采取什么净化措施就直接饮用或烧开饮用,卫生部门和水利部门的调查,我国农村饮用水符合农村饮水卫生准则的比例为66%,还有34%的人口饮用水达不到准则的要求。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其中有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至于日常卫生用水就更不用说了。

农村饮水存在的问题:高氟、高砷、苦咸、污染等水质问题。

自2005年以来,我国实施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然而,今天的农村饮用水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出水水质不合格的情况仍然十分普遍。农村饮用水处理成本高、收入低、技术落后、技术人员稀缺等严重的问题都是造成目前情况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要达到现代化供水水质要求,必须要引入新的水处理工艺,在确保水质安全的情况下适应农村的使用环境,使其能长期在农村使用。农村的应用特点要求这项新工艺价格合适,操作维护简单,使用寿命长,出水水质稳定。然而现有的农村饮用水领域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针对农村应用场景设计的陶瓷膜一体化净水设备。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陶瓷膜一体化净水设备,包括进水管、过滤器、超滤膜和次氯酸钠发生器,进水管上接入药剂管,药剂管通过次氯酸钠发生器与盐水池连通;沿进水管依次设置有过滤器、超滤膜,超滤膜采用陶瓷无机膜,完成对待处理水体的多级过滤,进水管末端连接有清水池,处理完毕的水体送入清水池备用。

上述陶瓷膜一体化净水设备在进水管上分别设置过滤器与超滤膜两种不同级别过滤的使用,使整个净水装置的使用年限大大增加,运行稳定性得到提升,水通量提高,维护时酸洗等较普通有机膜来说更加方便易操作;与之配合的次氯酸钠发生器可实现药剂的实时产生,无需大型药剂储存装置,减少了水处理站点的安全隐患,减少了运维负担。整套系统能实现全自动运行,操作面板简单,使用更加方便,对技术人才的依赖也大大降低。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申请人对进水管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确定较为优选的进水管设置如下:所述进水管的入口端连接至饮用水池,饮用水池的设置,方便了待处理水的静置,避免直接传输水造成的供水波动,在饮用水池中的待处理水经取水泵泵入进水管中,即完成水源的供应。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申请人对过滤器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确定较为优选的过滤器设置如下:所述过滤器采用多介质过滤器,且设置有多组,多组过滤器呈串联方式安装在进水管上。更优选的,所述多组过滤器的过滤精度逐渐递增,以实现水体的多级逐渐过滤。过滤器在水体处理过程中起到第一道过滤的作用,采用多介质过滤器,可满足多种杂质成分的剔除;将其设置多组,可有效减少进入后续水处理的杂质成分与含量,从而降低后续超滤膜的处理压力。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申请人对超滤膜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确定较为优选的超滤膜设置如下:所述超滤膜设置有多组,各组超滤膜以并联方式安装在进水管与清水池之间。多组超滤膜的设置,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处理水通量,使处理效率成倍提高。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我们对进水管的供水进度角度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确定较为优选的设置如下:超滤膜前后的进水管上各设置进水阀、酸洗阀。关闭超滤膜前侧的进水阀,开启酸洗阀,对超滤膜行清洗。所述不同阀门的不同开闭状态,可满足不同状态下水体的处理,以确保进入清水池中水体的水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中标号:1.进水管;11.取水泵;12.饮用水池;13.进水阀;14.酸洗阀;2.过滤器;21.自动头;2a.一级多介质过滤器;2b.二级多介质过滤器;3.超滤膜;3a.超滤膜一;3b.超滤膜二;4.次氯酸钠发生器;41.

药剂管;42.阀门三;5.盐水池;6.清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本案例陶瓷膜一体化净水设备,结合图1,包括进水管1、过滤器2、超滤膜3和次氯酸钠发生器4,进水管1上接入药剂管41,药剂管41通过次氯酸钠发生器4与盐水池5连通;沿进水管1依次设置有过滤器2、超滤膜3,超滤膜3采用陶瓷无机膜,超滤膜3与过滤器2配合,完成对待处理水体的多级过滤,进水管1末端连接有清水池6,处理完毕的水体送入清水池6作为外供水备用。

上述陶瓷膜一体化净水设备在进水管上分别设置过滤器与超滤膜两种不同级别过滤元件,使用过程中,结合图2,待处理水经进水管1输入,经药剂管41加药后,加药剂含量由用户根据源水品质,供水管线长度自行调节,投加药剂浓度为0.8%次氯酸钠左右。药剂浓度应满足国家饮用水出厂水余氯标准

过滤器2通过自动头21与进水管1连通,进水管1中的水和药剂经过滤器2处理,完成第一次过滤后,送入超滤膜3,在超滤膜3处完成第二次过滤后,去除水中主要离子级污染物,水中成分随用户原厂水质不同而不同,消毒且过完超滤后应满足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中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部分水质指标及限值,即可送入清水池6。

上述装置使整个净水装置的使用年限大大增加,运行稳定性得到提升,水通量提高,维护时酸洗等较普通有机膜来说更加方便易操作;与之配合的次氯酸钠发生器4可实现药剂的实时产生,无需大型药剂储存装置,减少了水处理站点的安全隐患,减少了运维负担。整套系统能实现全自动运行,操作面板简单,使用更加方便,对技术人才的依赖也大大降低。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进水管1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设置:结合图1,进水管1的入口端连接至饮用水池12,饮用水池12的设置,方便了待处理水的静置,避免直接传输水造成的供水波动,在饮用水池12中的待处理水经取水泵11泵入进水管1中,即完成水源的供应。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过滤器可采用如下方式设置:结合图3和图4,过滤器2采用多介质过滤器,且设置有多组,多组过滤器(如图3所示的一级多介质过滤器2a和二级多介质过滤器2b)呈串联方式安装在进水管1上。更优选的,多组过滤器的过滤精度逐渐递增,以实现水体的多级逐渐过滤。过滤器2在水体处理过程中起到第一道过滤的作用,采用多介质过滤器(多介质过滤器优选不同粒径砂石作为过滤介质,分为四层,自下而上粒径分别为0.4-0.6mm,0.6-1.0mm,1.0-1.6mm,1.6-2.4mm),可满足多种杂质成分的剔除;将其设置多组,可有效减少进入后续水处理的杂质成分与含量,从而降低后续超滤膜的处理压力。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陶瓷超滤膜可根据进水水质,出水水量要求选择不同规格,可采用如下方式设置:结合图5、图6,陶瓷超滤膜3(内压型孔径为0.1um,外径180mm,长度1500mm,内径2.5mm,膜面积25m2的管式陶瓷膜,过滤精度:0.1um)设置有多组,各组超滤膜3(如图5所示的超滤膜一3a和超滤膜二3b)以并联方式安装在进水管1与清水池6之间。多组超滤膜的设置,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处理水通量,使处理效率成倍提高。

在使用过程中,过滤器和超滤膜可采用如下方式设置:结合图7和图8,过滤器2采用多介质过滤器,且设置有多组,多组过滤器(如图3所示的一级多介质过滤器2a和二级多介质过滤器2b)呈串联方式安装在进水管1上。更优选的,多组过滤器的过滤精度逐渐递增,以实现水体的多级逐渐过滤。过滤器2在水体处理过程中起到第一道过滤的作用,采用多介质过滤器,可满足多种杂质成分的剔除;将其设置多组,可有效减少进入后续水处理的杂质成分与含量,从而降低后续陶瓷超滤膜的处理压力;陶瓷超滤膜3设置有多组,各组超滤膜3(如图5所示的超滤膜一3a和超滤膜二3b)以并联方式安装在进水管1与清水池6之间。多组超滤膜的设置,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处理水通量,使处理效率成倍提高。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进水管的供水进度角度优选设置如下:超滤膜3前后的进水管1上各设置一个阀门,如图1-图8中的进水阀13、酸洗阀14。关闭超滤膜3前侧的进水阀13,开启酸洗阀14,对超滤膜3进行清洗。

在上述处理过程中,药剂管41上设置阀门三42,进行酸洗时关闭,避免酸洗液进入投加系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