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更换滤芯且可检测水质的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5505发布日期:2020-05-06 23:23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更换滤芯且可检测水质的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更换滤芯且可检测水质的净水器。



背景技术:

净水器也叫水过滤器,是按对水的使用要求对水质进行深度过滤、净化处理的水处理设备,净水器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中的细菌、杂质等,有效的防止了人们身体疾病的产生。

目前,市场中的净水器结构较为简单,只能对水源进行简单的过滤和净化,导致人们长期饮用未完全净化后的水,此外,过滤芯的长期使用后会产生杂质,不能及时更换过滤芯更会使水源净化效果不理想,影响水质,给人们带来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更换滤芯且可检测水质的净水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更换滤芯且可检测水质的净水器,包括机体和安装在机体上的三个过滤桶,所述过滤桶包括筒体和安装在筒体内的过滤芯,所述机体的前沿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内壁与筒体的侧壁之间活动连接有顶板机构,所述连接头顶面开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机体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所述第一水管的进水端贯穿于机体的左端且延伸至外部,所述第一水管的出水端贯穿左端连接头上的进水孔设置并插设于左端筒体的进水端内,所述第二水管的进水端贯穿右端连接头上的出水孔设置并插设于右端筒体的出水端内,相邻所述筒体连通设置有第三水管,所述第二水管的顶端连通设置有检测器,所述检测器的出水端安装有第四水管,所述第四水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门,所述第一电磁阀门左端的第四水管与第一水管之间连通设置有过滤机构。

优选地,所述顶板机构包括设置于筒体侧壁上的第一凹槽和设置于连接头内壁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第一凹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块,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上滑动贯穿设有顶杆,所述顶杆的右端与推块相抵接触,所述顶杆同轴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远离第一凹槽的一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根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挡板的一端与第二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设置于第四水管上端的第五水管,所述第五水管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门,所述第五水管的出水端连通设置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内竖直填塞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与第五水管之间的过滤箱内放置有明矾,所述过滤箱的上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填塞有密封塞,所述过滤箱的出水端连通设置有第六水管,所述第六水管的出水端与第一水管的竖直部分连通设置。

优选地,所述检测器与腔室的表面均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螺纹连接有螺钉,所述螺钉贯穿于机体内。

优选地,所述筒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设有密封圈。

优选地,三个所述过滤芯从左至右分别为陶瓷滤芯、颗粒活性滤芯、反渗透膜滤芯。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顶板机构实现对筒体和连接头的安装与拆卸,方便筒体的更换,进而更换过滤芯,减少水中杂质对水的影响,有利于人们更放心的饮用水。

2、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滤机构中的过滤板实现对水质的二次过滤净化,过滤机构中的过滤箱实现对水质的集中收集,而过滤箱内的明矾对水中的杂质进行一个集中吸附作用,有效的防止了絮状杂质再次随水流流进筒体中,增加过滤程序,当人们想要饮用水时,避免了人们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更换滤芯且可检测水质的净水器的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更换滤芯且可检测水质的净水器的顶板机构的透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更换滤芯且可检测水质的净水器的过滤机构的透视图。

图中:1机体、2过滤桶、3筒体、4过滤芯、5连接头、6顶板机构、7进水孔、8出水孔、9第一水管、10第二水管、11第三水管、12检测器、13第四水管、14过滤机构、15第一凹槽、16第一弹簧、17推块、18顶杆、19挡板、20第二弹簧、21第五水管、22过滤箱、23过滤板、24明矾、25通孔、26密封塞、27第六水管、28固定块、29螺钉、30密封圈、31第一电磁阀门、32第二电磁阀门、33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便于更换滤芯且可检测水质的净水器,包括机体1和安装在机体1上的三个过滤桶2,过滤桶2包括筒体3和安装在筒体3内的过滤芯4,三个过滤芯4从左至右分别为陶瓷滤芯、颗粒活性滤芯、反渗透膜滤芯,其中,陶瓷滤芯的设置是为了过滤一般水中的杂质,而颗粒活性滤芯则是为了过滤颗粒状的杂质,反渗透膜滤芯是为了过滤微小至肉眼看不到的杂质,三种不同的过滤芯4则能有效的对水进行过滤,减少杂质的出现。

机体1的前沿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头5,连接头5的内壁与筒体3的侧壁之间活动连接有顶板机构6,顶板机构6包括设置于筒体3侧壁上的第一凹槽15和设置于连接头5内壁上的第二凹槽33,第一凹槽15内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16,第一弹簧16远离第一凹槽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块17,第二凹槽33的内壁上滑动贯穿设有顶杆18,顶杆18的右端与推块17相抵接触,顶杆18同轴固定连接有挡板19,挡板19远离第一凹槽15的一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根第二弹簧20,第二弹簧20远离挡板19的一端与第二凹槽33的内壁固定连接,此处,顶板机构6的设置则是为了更快捷的拆卸与安装筒体3,当想要对筒体3进行安装和拆卸时,推动顶杆18向靠近筒体3的方向移动,此时推块17在顶杆18的作用力下滑动至第一凹槽15内,此时向下移动筒体3则使筒体3脱离连接头5,同时,由于推块17进入到第一凹槽15内,导致顶杆18在第二弹簧20的弹簧拉紧的作用下使得顶杆18复位到最初位置,方便起到下一次的复位作用。

连接头5顶面开设有进水孔7和出水孔8,机体1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水管9和第二水管10,第一水管9的进水端贯穿于机体1的左端且延伸至外部,第一水管9的出水端贯穿左端连接头5上的进水孔7设置并插设于左端筒体3的进水端内,第二水管10的进水端贯穿右端连接头5上的出水孔8设置并插设于右端筒体3的出水端内,相邻筒体3连通设置有第三水管11,筒体3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设有密封圈30,其中,密封圈30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水流由于冲力的作用飞溅出筒体3,同时也起到对筒体3的密封作用,第二水管10的顶端连通设置有检测器12,其中,检测器12的作用是为了方便在使用时清楚水质是否达到标准,是否能饮用的作用,检测器12的出水端安装有第四水管13,第四水管13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门31,此处,第一电磁阀门31是为了控制水流的方向,当检测器12检测出来的水质是合格的,则打开第一电磁阀门31,让水通过第四水管13流出,供人们饮用,反之,若水质不合格,则第一电磁阀门31处于关闭状态,水流则不能通过第四水管13流出,起到一个阻挡作用。

第一电磁阀门31左端的第四水管13与第一水管9之间连通设置有过滤机构14,过滤机构14包括设置于第四水管13上端的第五水管21,第五水管21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门32,此处,第二电磁阀门32也是控制水流方向的作用,当检测器12检测出来的水质是不合格的,则打开第二电磁阀门32,让水通过第五水管21流进过滤机构14中,进行再次过滤净化,反之,若水质合格,则第二电磁阀门32处于关闭状态,水流则不能通过第五水管21流进过滤机构14中,起到一个阻挡作用。

第五水管21的出水端连通设置有过滤箱22,过滤箱22内竖直填塞有过滤板23,过滤板23与第五水管21之间的过滤箱22内放置有明矾24,过滤箱22的上端开设有通孔25,此处,通孔25设置在过滤板23与第五水管21之间的过滤箱22的顶端,通孔25内填塞有密封塞26,其中,密封塞26对过滤箱22有密封作用,而通孔25起到方便放置明矾24,当过滤箱22内的杂质在明矾24的作用下不能进行吸附,则通过通孔25取出,过滤箱22的出水端连通设置有第六水管27,第六水管27的出水端与第一水管9的竖直部分连通设置,检测器12与过滤箱22的表面均设有固定块28,固定块28上螺纹连接有螺钉29,螺钉29贯穿于机体1内,此处,固定块28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检测器12和过滤箱22悬空,起到固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当自来水从第一水管9进入到筒体3内,则通过三个不同过滤芯4进行按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过滤,过滤后,从筒体3出来的水通过第二水管10经过检测器12对其进行检测,当检测器12检测出来的水质是合格的,则打开第一电磁阀门31,让水通过第四水管13流出,供人们饮用,反之,若水质不合格,则第一电磁阀门31处于关闭状态,水流则不能通过第四水管13流出,而当检测器12检测出来的水质是不合格的,则打开第二电磁阀门32,让水通过第五水管21流进过滤机构14中,进行再次过滤净化,反之,若水质合格,则第二电磁阀门32处于关闭状态,水流则不能通过第五水管21流进过滤机构14中,当水进入到过滤机构14中时,过滤箱22内的明矾24对水中飘絮状的杂质进行吸附,而被吸附过的水通过过滤板23流出,通过第六水管27进入到第一水管9内,进行第二次过滤程序,如此循环操作,直到水检测合格流出,供人们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